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自律自谦 德艺双馨
重渡沟,聆听你夜的流韵
泛黄河
大坑纪事
建军节偶感
洛阳网广告
“四方西瓜”溯源
军歌嘹亮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名人
自律自谦 德艺双馨
——怀念洛阳籍作家杨子敏
  □张文欣

  转眼又是两轮寒暑,两年前,杨子敏老师就是在这个溽热的8月里远行的。两年来,对子敏老师的怀念常常萦绕在我的心间。

  第五任《诗刊》主编

  结识子敏老师是在1985年的牡丹花会期间,我当时在洛阳地区文联的《洛神》杂志社当编辑,刊物辟了专栏要介绍豫西的作家,我受命写一篇关于杨子敏老师的文章,先后两次采访了他,从此开始和他二十多年的交往。

  子敏老师是新安县铁门镇人,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从部队转业到中国作协任秘书科长。经过30多年的风雨坎坷之后,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一度担任中宣部文艺局代局长。1984年全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以后,他担任过全国作协秘书长,他的前任,是著名诗人郭小川。后来,他任全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又先后兼任了《诗刊》主编和鲁迅文学院院长。在《诗刊》主编的位置上,曾经坐过臧克家、李季、阮章竞、邹荻帆这些著名的诗人,他是第五任主编。可以说,杨子敏既是名满天下的作家,又是一位老革命和身居高位的领导,算得上是“京华冠盖”一族。但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名人的派头。和他交往,你会感到面对的是一位平易谦和的朋友。

  子敏老师回洛阳,常常是悄悄来去,从不惊动有关部门和领导。我作为洛阳市文联和作协的负责人,作为后学和晚辈,当然应该尽力帮助安排一些食宿行方面的事情,但他总是最大限度地简化。有几次,他就在我家里就餐,还说:“家里的饭菜好吃!”

  他经常关心着家乡的文学事业,为洛阳文学的繁荣贡献了许多心力。他曾担任《牡丹》杂志的顾问,还经常成为家乡文学活动的义务组织者。

  1994年春,他如期参加洛阳作协举办的笔会,还邀请来了《人民文学》主编程树榛、老作家雷加等人。后来我才知道,为了参加这次无偿的文学“公益活动”,他谢绝了海南的一次盛大诗歌会议的邀请。

  子敏老师写作的路子很宽,20多岁就创作出版了剧本《复仇的火焰》,后来又写诗、写散文、写文学评论,出版过长篇小说《红石口》和散文诗集《回音壁》等,他曾对我说过,我不想当官,只希望做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作家。繁忙的行政领导工作和强烈的创作欲望的矛盾,使他常常感到痛苦和无奈。

  1996年底,他从书记处的位置上退下来,当时,他是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实现自己宏伟的写作计划。但是,日渐衰弱的身体已经无法为他雄心勃勃的计划提供保障了。后来他调整了写作计划,放弃写长篇,开始写回忆录式的散文。

  2007年冬,我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又一次去拜访了子敏老师。他更加瘦弱,但还是带着他那特有的微笑。他说,我很可能随时就会走了,自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不害怕也不紧张。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瘦削但仍然红润的面庞呈现的是一种坦然的神情。那一天,他的气色和精神都很好,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暗自为这样一位达观睿智的老人祝福。

  谁知道,这一面竟成永诀!2008年8月2日,杨子敏老师在北京逝世。

  情系故土,歌咏乡情

  可以告慰子敏在天之灵的是,经过他的夫人黑淑琴老师,特别是他的儿子杨海虹的整理编辑,在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金炳华和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的关心支持下,子敏老师的遗著《一路走来》终于在2009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不久,黑老师就给我寄来了这部书。

  这部以“一位文化老者的人生手记”为副题的40万字的大散文作品,浓缩了子敏老师作为一个作家、一个老革命家一生的经历和几十年的思考。既有自身的遭际,也有史事的钩沉,使这部笑中带泪的大散文作品,兼具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双重意义。他在很多诗文中都反复咏叹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在《思故乡》这篇散文中,他说他要“为故乡唱一首歌”。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故乡的土地、丘陵、道路、河流和故乡的雪,“故乡的故土,不就是养育自己的妈妈吗?”“故乡不会老,在她的怀抱里,儿子也不会老”……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在子敏老师去世前几年,他经常说,等身体好些了,要回到家乡住一段时间,最好是在春天或秋天,但是,这个深爱着故乡的游子终究没能回来……魂兮归来!如果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富于想象又有浪漫情怀的子敏老师一定会魂游故土,他也一定会为这些年故乡的巨大变化而欢欣鼓舞,再为故乡唱一首歌。

  子敏老师的人品可谓有口皆碑。他在中国作协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其间经历了许多风雨,但是说到杨子敏,大家都常说一句话:他是个好人。口碑其实是对一个人最公正的评价。

  杨子敏老师的辞世远行,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绵绵的思念,还有许多的感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官场文坛的风风雨雨,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君子人格,也始终保护着自己心灵深处的纯真和圣洁,他善良、真诚、兼爱、仁义、自律自谦、不伪不秀。他是真正称得上德艺双馨的人,但是,他的生前和身后,却从来都不引人注目,就像他回家乡时那样,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眼下,在文字和嘴巴上会使用漂亮时尚语汇的人太多了,会造势和盗名的人太多了,而真正可以作为做人标杆的人太少。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就像是旷远的古曲或是稀缺罕见的善本书一样珍贵,他们的逝去,往往都会成为一种绝唱。子敏老师的人生,展示的是一种高蹈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为人为文的典范。他应该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