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昌阁前只留下了石雕底座。(“玉面独行”摄于2005年)
|
|
河底乡城村雕刻石柱随意放地上。 |
|
“重修颐贞观记”石碑仅存碑帽。 |
|
“召伯听证处”碑立在花坛里。
| |
洛阳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很多,但由于多种原因,有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的被盗。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行动起来保护这些文化遗存,守护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东汉灵台越来越小
网友“爱我洛阳”自2005年8月起,与“洛河夜哭”、“陈不旧”等自发组织起来,利用节假日踏野寻古,东汉灵台是他们寻访的第一站。
史料记载,东汉灵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建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使用时间长达250多年。灵台东西各有墙垣,墙垣的中心建筑是灵台,高约20米。这座古天文台主要为朝廷提供星象观测和历表制定服务,张衡曾直接领导和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的研究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灵台已经越来越小,现在它只是一个土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灵台四周还有4种颜色的土清晰可辨,如今已尽无。”谈起东汉灵台,“爱我洛阳”倍感遗憾。
会圣宫碑斜立旷野
如果说东汉灵台的现状让人遗憾,那么,偃师市山化乡寺沟村的会圣宫碑更令人痛心。
公元1030年,宋仁宗在凤凰山上修建了会圣宫,作为祭奠宋代3位已故国君的行宫。当时修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会圣宫碑,高约9.2米,美轮美奂。
“爱我洛阳”说,而今,会圣宫殿早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巨碑独立旷野,无人管理,已经倾斜。
福昌阁多次被盗
五代十国时期的宜阳五花寺塔,已摇摇欲坠,周围虽然有院子,但没人看管,其地宫在前年再遭盗挖。
12日,记者来到宜阳县韩城镇福昌阁,看到门前重新竖起了一对崭新的石狮。77岁的老人王万松介绍,5年前的一个冬夜,原来的一对年代久远的石狮被盗贼窃走,只留下了石雕底座。如今,底座承载的这对石狮雕刻于2009年。
王万松老人带领我们来到了福昌阁下“燕堂书斋”后面,只见后墙上有两处长方形框状的砖头补痕,“这里原来镶嵌的是2块精美的砖雕,一块是牡丹花,一块是摇钱树”。这两处砖雕前年曾被撬盗,后发现这些砖雕在福昌阁的高台上散落在6处,可能是盗贼没有来得及拿走。人们只得把砖雕收藏起来,不敢再往墙面上镶嵌了。
在福昌阁台前,有一通“重修颐贞观记”石碑,只有碑帽和碑座散落在地上,碑体早已遗失,碑帽雕刻精美,龟状碑座已经开始风化而轮廓渐失。
石雕牌坊拆除后散落多处
下午,我们来到洛宁县河底乡城村,在街口,许多人聚在一起聊天,而他们屁股下坐的,竟是有着精美雕刻的硕大石柱。原来,这是以前南寨门石桥外的石牌坊,十年动乱时期被拆除后一直散落在村里,“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精美的石雕牌坊!”说起牌坊,村民们都很自豪。然而,谈起这个牌坊最为精美的门楣,村民们却不多言语了。
67岁的张清杰老人说,雕刻有精美凤辇图的门楣在20世纪90年代被盗,后在宜阳被警方查扣。当时,警方让村里人去认领,却因为需要雇车等,村民们不愿去拉。据说这个门楣现存于宜阳花果山。
有越来越多的人保护文化遗存
“越来越多的群众对民间文化遗存的自觉保护令我们很欣慰。”“爱我洛阳”说。
在踏访位于伊川县的范仲淹墓时,一位在陵园门前默默守候的老者让他们心头为之一热。老者是第29代守墓人,虽然目不识丁,却在守护着一个承诺。
开辟于5000年前的古轩辕关,如今已布满青苔,野草丛生。为了保护其完整性,当地老百姓自发修葺。
在洛宁县河底乡城村,一位80多岁的张老太对上门收购雕花木门和花板楹联的古董贩子坚辞:“给多少钱也不能卖,钱花了就没了,但东西留下可以让后辈人看。”
在宜阳县寻村镇甘棠村,一通“召伯听证处”的高大石碑矗立在村委会对面的花坛里。60岁的张长升说:“召伯听证处在全国有120处,但召伯听证处碑仅存这一通!此碑为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河南府尹张汉书文、宜阳知县郭朝鼎立。”这通碑原在村边的郑卢公路边,碑亭已经蚀损无踪,所存碑体和碑帽在2005年公路扩建时被半埋于乱石中。张长升等人将石碑抬回,碑体暂安置在花圃内,碑帽收藏在村委会库房内。2009年4月24日,张长升等村民申请注册的“召伯文化研究会”挂牌,“我们已经编纂出版了一本《召伯甘棠》,现在正在积极筹划民间集资,重建六角碑亭。自己的宝贝,还是要自己保护啊!”
记者 张晓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