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西在表演。 | |
记得在美国念书的时侯,我曾经问一位美国教授:“依你看,中国学生怎样才算是真正学好了英语?”他用外交辞令回答说:“我觉得你们中国学生的英语都非常棒……”沉思片刻,他又说:“如果你能理解英语的幽默,还能用英语开玩笑,那么你的英语一定是非常出色的!”他的话说到了点子上。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印证了这位教授的说法。那天,我和三位美国朋友在上海街头漫步,有一位商贩向他们推销工艺品,把一本满是中文的商品目录硬塞给其中一位美国朋友,他向那位商贩笑笑说:“It's
Greek to me!”
另外两位美国人都笑了,而我呢?听懂了这句话,但笑不出来。这句俏皮话直译为:“这是希腊语,我不懂。”隐喻“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之类的意思。
英语中的幽默是无法翻译的。美国“脱口秀”舞台最近崛起了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喜剧演员黄西 (Joe
Wong)。黄西于1994年赴美国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起,他对“脱口秀”产生了兴趣,随即参加“脱口秀”培训班并开始上台演出。目前,黄西在美国各地的喜剧俱乐部、大学、慈善机构频频演出。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大卫赖特曼秀”破天荒地邀请他亮相。
美国观众喜欢黄西颇为独特的长相、他的中国背景以及他表演中取之不尽的笑料。黄西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同行的注意——一位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表演英语“脱口秀”居然令美国人捧腹大笑!国内媒体制作了一套介绍黄西在美国演出获得成功的节目,主题词是:幽默是不分国界的。2008年年末,国内的喜剧界还邀请黄西在北京的海淀剧院进行演出。
但事与愿违,黄西在北京的演出并不成功。幽默,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形态,可能并无国界之分,但由于语言的不同,在一个国家被接受为幽默,在另一个国家并不一定被接受。
例如,去年黄西在美国表演一档“脱口秀”时,开场白是“Hi, everybody……So, I'm Irish.”(“各位好,我是爱尔兰人。”)
引起哄堂大笑。而在中国演出时,这句开场白却令观众大惑不解。为什么“我是爱尔兰人”会引人发笑呢?原来,英语中的“爱尔兰人”含有“极为有趣”、“狂欢”等意义。
黄西在中国演出时讲了个笑话,大意是:我不擅长体育运动,但我喜好平行泊车(原文:parallel parking),
我的车技越糟糕,帮助我、为我鼓气的人就越多。美国观众对这个故事无不忍俊不禁,而中国观众笑者寥寥。事后,黄西不无调侃地说:“可能在中国随意泊车已经成为习惯了。”
很显然,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得人们感受幽默的程度也不同。有人尝试在黄西表演时,配以字幕来解释哪句话是幽默的、哪句话引人发笑等。这种做法很快就被否定。有一位专门从事文化问题的资深评论家说道,如果笑话要靠字幕来解释,那就毫无“有趣”可言了。
(选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