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子》•当代•洛阳
广告
老君山赋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老子》•当代•洛阳
□杨中有
老君山老子文化苑老子铜像
  “2010年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于昨日在我市隆重开幕。

  随着《道德经》一书在世界的广泛传播,老子思想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强调“天人同源,道法自然”,重视济世利人,崇尚节俭,摒弃浮华……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弘扬中原文化,帮助读者从老子思想中吸取丰富营养,今日我们刊发杨中有、谭杰的两篇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中华文化是综合文化,不是哪一家能单独代表得了的。但从五千年的文化源头来看,“圣贤文化”应算是主导性文化。再往少而精的方面梳理,古圣人之书应是重点之重点。古圣人包括三皇五帝,之后称为圣人的有孔子和老子。孔子文化包括着他修订的经典和教育学生的言论集成;老子文化包括一部《道德经》和由此发展起来的道家与道教。

  《老子》文化的核心载体是《道德经》一书,作为哲学著作而言,它是中华民族哲学的主干,是古今中外最完整的哲学体系,是人类思想的基石、永不过时的哲理、时代需要的精神。

  一、《老子》哲学的当代形象

  目前,国内与国外正在掀起一股“国学热”,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那些外在形式的文化表演,如“中国功夫”,改来改去的清宫电视剧,大事张扬的古迹庆典等等,都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更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形象。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形象应该是“大象无形”,那是由中华民族伟大思想体系及其载体所塑造起来的,有人称为“正大气象”,比较贴切。《老子》哲学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树立《老子》哲学的“正大气象”,也就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形象。

  为了树立起《老子》当代伟大思想者的形象,有必要清理一下以往国内外一些学者给予《老子》的不当评论。比如说《老子》是“唯心主义”、“权谋之术”、“隐士哲学”、“小农思想”、“崇尚原始”、“朴素的辩证法”等等,这些都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视角的局限性。为了除掉这些不实之说给《老子》伟大形象造成的损伤,我们应该建立起具有当代性的《老子》注释和《老子》理论体系,“立新”才能“破旧”。

  从哲学的角度看,从哲学的基本原则判断,《老子》哲学对东西方哲学具有包容性和统领性;是当今世界上文字最少而涵盖最多的哲学经典;是各门各类、各行各业“尊道贵德”的原本。这应是我们民族的共识,特别是学术界的共识,这对于《老子》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

  通过对《老子》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识到,要树立《老子》的伟大形象,必须树立起《老子》哲学的理论根基,那就是《老子》的宇宙论。《老子》关于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哲思,都源于《老子》关于宇宙本原的思考。《老子》最高层次的理论体系是其宇宙论,由此向下落实,落实到万物,落实到社会,落实到人生。

  我们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将《老子》分散在各章中的有关宇宙的论述综合起来,通过对古今中外有关宇宙学说的比较,通过对相对论、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以及其他前沿科学知识的引入,以民族的语汇阐释《老子》的宇宙论,以求建立一个完整的《老子》宇宙论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著的《道德经·宇宙的大道》之目的性。在此加以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引入相对论、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等前沿科学知识的用意,是便于读者对《老子》的进一步理解,体现《老子》的现代形象。按着哲学的功用而言,《老子》哲学依然是一切科学工作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无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具有指导意义。

  树立起现代《老子》的伟大形象,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主要的一条思想路线是,历史的长河流动到今天,《老子》应该是当代的《老子》,真理之树常青。也就是说,从语汇形式到阐释注译都应与当下贴切,与当下融合,让《老子》大道顺畅运行,“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二、《老子》哲学的当代作用

  在当代,《老子》哲学具有原本性的统领作用。因为哲学根基是宇宙论,《老子》的宇宙论是最具完整性和包容性,并且具有与人类亲和的大生命体意义。

  “无为”“自然”是《老子》哲学的主要概念,也是《老子》宇宙论的主导规律,适用于大宇宙,适用于微宇宙观,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要想建立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必须遵循“无为”“自然”的原则。简而言之,“无为”是宇宙间否定过分的原则,“自然”是宇宙间各层级的自控原则,最高层级的自控原则是宇宙本原的“道”。“自然”“无为”是一个系统,宇宙是网络结构,网络与网络之间以及网络自身都是一个“自然”“无为”的调控系统,如《老子》第七十七章讲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体规律。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历史事件是如此,而今的现实也是如此。比如过分利用地球资源的行为,过分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实用技术过分应用的行为(如化肥、药品、食品添加剂、核武器等)以及分配差距扩大和强梁称霸等,这些人类过分之为已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和谐和与周围网络环境的不和谐。按照《老子》的“自然”“无为”原则,人类就应自觉地启动自控系统,否定自身的过分有为,“损之又损,以至于为无,无为而不为”。如我们人类不能自觉自如地自控,也就是违背“自然”,那么高一层级的“自然”,比如太阳系、银河系,就要否定人类的过分有为,以维系全局的和谐统一。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宇宙万物何以如此地有序,在于此。关于我们个人或者群体如何实行“自然”“无为”原则,《老子》都有比较具体的论述。

  《老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主导宇宙万物,当然也能主导每个人的心灵。21世纪以前的300年,尤其是20世纪,人们相信以科技为基础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文化模式,因而对自然的开发、对有形事物的攫取、对地球物质的利用、对微观粒子的探索等观念,成为人类的主导观念。由此,人们也享受到了多姿多彩的物质成果。然而《老子》哲学的“玄”论告诉人们,“常无”与“常有”是人类的主导性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二者的统一性或同一性称谓“玄”。《老子》把人类对于宇宙间两两相对事物的认识分别称谓“常无”与“常有”,二者的统一谐和才是人类的正确认知路线和行为路线。目前人类存在的心态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国与国之间诸多世界问题,其本质是“玄”的问题,也就是“常无”与“常有”的失衡问题。《老子》哲学为什么能成为当代的主导哲学,其原因之一就是能够解决好人类的“玄”问题。

  三、《老子》与洛阳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争着为古圣贤或古名人树碑立传、搞庆典,其目的主要是树当地名声或旅游炒作。我们讲的“《老子》与洛阳”,除了上述的目的外,主要是追寻《老子》思想产生的过程,纪念“道”“德”之源。

  如何对待老子的生平,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民族文化问题。我看过几个关于老子的电视剧本,都是把老子写成如何是神童,如何参与周朝斗争的故事,读后一片茫然。我对上述剧本的意见是:放宽一些看,可以编造“三国”,可以改造清宫戏,包括“红楼梦”,也可以有更多的版本。但是对中国的两位圣人不能胡编滥造,那就是老子与孔子,二者是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典型代表,我们要对子孙后代有个真切的交待,不允许有一点点历史上的玷污,这是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话说回来,关于“《老子》与洛阳”的史料,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在周朝当过“守藏之史”,“修道德”,并“居周久之”。司马迁的简要定论给予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历史印象,那就是老子在洛阳生活与工作了很长时期。老子在周朝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是老子学习、综合、总结先人经验的最佳机会与环境。在《老子》一书中引用古圣人“善为道者”之句有三十二处之多,《老子》第四十七章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强调读古圣人之书和向内学习的重要性。东方文化的代表者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倡导向祖先学习。释迦牟尼称自己从未讲法,讲的是古佛之法;孔子是“述而不作”,没有自己的著作,阐述的都是先圣之言;老子是在先古圣者和“善为道者”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道德经》,这就是司马迁所言的“修道德”。在《史记》中也讲到了孔子与老子的关系“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由此可见,洛阳乃是中国两大圣人相会之地。

  通过上面引经据典的说明,对于“《老子》与洛阳”的关系可以作出如下判断:老子的主要工作与生活之地在洛阳,老子思想的形成在洛阳,老子布道讲学在洛阳。从《道德经》一书的角度看,还可以得出一句断言:《道德经》形成于洛阳,书于函谷关,传播至天下。

  简而言之,根据老子的历史地位以及《道德经》一书的当代作用,可以给洛阳定如下名号:圣贤之都,道德之源。

  对于“圣贤之都,道德之源”作如下注释:洛阳是老子久居之地,是中国两大圣人相会之地,同时也是儒、释、道的贤达之士荟萃之地,可谓“圣贤之都”。一部影响中国和世界的《道德经》形成于洛阳,可谓“道德之源”。

  此名号不只是历史的概括,同时也承担着现实意义。当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强调几千年创造的灿烂文明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加新动力。为此,传播老子文化应成为洛阳人的光荣使命,树立道德风范应是洛阳人的典范行为。总之,洛阳应成为天下道德的榜样。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