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PI升至3.5%的原因,首先要看这3.5个百分点的构成。根据统计局测算,翘尾因素为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技术因素,新涨价因素源自何方是问题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再创新高。
分析CPI升至3.5%的原因,首先要看这3.5个百分点的构成。根据统计局测算,翘尾因素为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技术因素,新涨价因素源自何方是问题的关键。
“新涨价因素主要是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8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19.2%,肉禽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
分类别看,CPI中8大类商品价格8月份同比6涨2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为突出,达到7.5%,居住价格上涨4.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8月份的CPI没有超出预期,大家都能看到新涨价因素较多,但许多新涨价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张立群分析,当前我国粮食储备水平很高,对粮价的调节能力强,而且今年粮食产量依然不低,粮食供求关系稳定,粮价没有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猪肉价格前一阵子跌破盈亏平衡线,目前是恢复性上涨,对未来生猪生产供应有好处。而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洪水过后菜价很快会稳定。
国家统计局对未来CPI走势也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上涨因素和下行因素并存。盛来运说,部分农产品价格存在一些上涨因素,但整体看下行因素可能会更多一点,翘尾因素也逐步回落。
从1至8月份的累计情况看,全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1至7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CPI的上游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回落也减缓了整个物价上行的压力。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P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回落了1个百分点。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