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国内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用蔡伦毕昇张钰哲
命名月面撞击坑
菲公布人质事件调查报告
将对15名失职者提出指控
中国驻菲大使馆收到调查报告副本
日本拟向西南诸岛增兵1.8万
应对钓鱼岛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就报告发表初步看法
以改革创新精神
谋划文化建设
印度列车相撞
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联席会议召开
洛阳网广告
武广高铁“公交化”成现实
关于重申中秋、国庆期间党员领导干部
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通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延伸阅读
日本拟向西南诸岛增兵1.8万
应对钓鱼岛问题

日本拟向西南诸岛增兵1.8万
应对钓鱼岛问题
日本所说的西南诸岛是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国台湾岛以东的岛屿,其中包括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钓鱼岛

中新网9月20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据多名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的相关人士19日透露,为增强应对东亚安全局势变化、国际恐怖活动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日本计划将陆上自卫队的编制从现有的15.5万人扩充到16.8万人,目前正在就此展开协调。

日本有意将此内容写入年末制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如果顺利实施,这将是陆上自卫队自1972年度以来首次扩大规模。

不过,报道称,当今国际趋势是重视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海军和空军,而削减陆军人数。再加上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扩编无疑将增加经费负担,日本政府内部的协调工作预计将十分艰难。

报道称,日本正研究在防守力量薄弱的冲绳县宫古岛以西部署部队。虽然冲绳本岛现在陆上自卫队人数仅有约2000人,但是到2020年将包括西南诸岛在内的驻军人数增加到2万人的构想也已浮出水面。

【相关资料】

日本所说的西南诸岛是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国台湾岛以东的岛屿,其中包括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钓鱼岛。


复旦校长批教育功利:
无德学生越有知识越祸害
“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


“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在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

【学生】急功近利 “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

“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杨玉良举了个例子:今年6月底,复旦大学邀请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女士来校作演讲。在互动环节,好几位学生一再追问: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了总督,你是怎么成功的?

“这样的问题,粗听没什么,仔细想想,就暴露出不少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杨玉良说。

还有一种现象让杨玉良印象深刻:学校邀请大学者作报告,总有些学生在报告结束后一拥而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推荐信拿出来,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签个名,我要去美国。”杨玉良认为:“像这样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杨玉良对此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教师】心态浮躁 “四处吃请,夸夸其谈”

杨玉良认为,当前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态,与当前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轻忽人的根本德性培养,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缺少“身正为范”的自觉自律有关。

有些教师除了与个人科研有关的文献外,少有时间读书,布置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自己并未查证、读透,以致学生抄袭也无从发现。有些教师不仅做不到学问起点高于学生,连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也不具备。如此师道,必然危害学生的成长。

对于大学教授的“走穴之风”,杨玉良有过亲身经历。当年他还是副校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论坛,从主持人处知道一位大学教授40分钟“出场费”高达20万元,这位教授再将当地吃请、参观过程中获得的某些案例移用到另一场演讲中,外行听来效果不错,内行听来只是夸夸其谈。这种情况在经济学家中并不罕见。“这种风气对学生的危害很大。对于教师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杨玉良说。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也将“诚信品质”列为当代学生培养中最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除了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的环境影响之外,教育者自身的某些弄虚作假行为也时常带给学生不良示范。比如学校为了应付教育督导、检查而准备多套方案;家长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而写事实虚假的请假条;社会为学生“过关”而出具含有“水分”的社会实践证明,等等。

“诚信教育不在于讲了多少大道理,更加重要的是教育者用什么样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以虚伪行为教导诚信,结出的只能是虚伪的果实。”徐淀芳举了自己听的一堂课为例。那堂课上,老师请学生连续几个月观察记录家中的用水量。一个农民工子女诚实地回答说,家里几个月用水量都一样,水表不转,结果引来教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哄笑。“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应用,却未尽到育人职责。这个孩子很可能以后再也不讲真话了。”徐淀芳说。

【教育】丰富思想 教育是“超越知识的教养”

除了外部功利性动机过强,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在徐淀芳看来,也是阻碍中国学生成才的一大病症。国外专家曾进行一项调查,发现中国的中学生选择大学专业时,绝大部分都是听从父母意见或者教师建议,很少基于个人兴趣。而国外学生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将缺乏持久的竞争力和创新动力。

“每周一早上7时,我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们却时常一脸沉重,没精打采的。想想等待着他们的一周五天生活,每天在教室里从早坐到晚,面对的就是一道道题目、一份份试卷;从高一到高三,所有人生活单调划一,只为了考大学。想想都沉重,怎么能兴奋开心?”担任校长才一年的郑方贤,这样讲述在复旦附中推行课程改革的初衷。

从今年9月起,复旦附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只需要每天上午学习规定的语数外物化史地等课程,下午至晚上的时间,被更多留给了体育、艺术类课程、自主学习和拓展活动。每周一、三下午,来自复旦大学的教授为学生开设数理逻辑、《圣经》选读等选修课。学校在国内率先将每班人数从原来的45人减少到35人,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关注”。学校要求学生全部住宿,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多上课,而是希望能让教育延伸到他们的整个生活。

复旦附中还要求,凡进校3年以上、4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相邻的复旦大学选修一门课程,目的主要不在于学到专业知识,而是为了让中学老师感受大学文化,逐渐摆脱多数人出身于应试教育体系的“先天不足”,以便给中学教学带来启发。

“不论是大学自主招生,还是哪个公司、行业招聘人才,往往录用的其实是那些综合素质良好的人,而不是只具有某方面特长的人。超越知识的教养,才是教育的根本。”郑方贤认为。

“多些对人的关注,立足人的终身发展,更多从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教育者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鼓励社会实践。”这是杨玉良、徐淀芳等专家共同认可的培养创新人才之道。

“在整个教育里头,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活动能力,更要丰富他的思想。”杨玉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据腾讯网)

女大学生应聘遭HR嘲笑
反问一句被掐脖拖行30米
她是今年合肥24万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他是招聘会上几家为数不多电子公司的HR(人力资源管理者)

  她是今年合肥24万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他是招聘会上几家为数不多电子公司的HR(人力资源管理者);9月18日这一天,她和他一同出现在合肥一招聘现场内。

  早晨8:30,23岁的她将自己的应聘简历打印成册,挺了挺腰杆,第一次走进了阜南路市体育中心的招聘现场。与此同时,37岁的他戴着粗粗的金项链,在人流如织的应聘队伍前,靠在座椅上。

  他笑她:“土包子,你也敢递简历?”

  9:00,两人之间隔了张桌子。她说了句:“你好,老师”,随后将自己的简历递上前去。

  他看了看简历,抬头朝她看了一眼,随即问道:“你农村来的吧?”

  还未自我介绍就听到这样的话,她顿时心头一怔,往嗓子里咽了口口水,镇定地说:“您好,我是合肥一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名叫……”

  “你穿成这样子也敢来投简历?有胆。”他再一次打断了她的话,“瞧瞧你这上衣、裤子,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是不是都没衣服穿了啊,怎么穿得跟土包子似的?”说罢,他朝身后的一名工作人员指了指她,两人笑了起来。

  在她眼里,自己比起当天参加招聘的女大学生,并未有很大区别。“我没穿什么奇装异服,白色短袖衫和牛仔裤是旧了点,但为了今天的招聘,提前几天就把衣服洗好了。”

  笑声仍未停止,她再次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加重了语气:“请您让我……我把自我介绍说完……再笑吧。”

  “呦,还是个结巴。”他笑得更开心了,周围人群发出一阵嘘声。她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对着他说了句:“很好笑么?”

  令她没想到的是,此话一出,他竟然站了起来,大声嚷嚷起来,猛地朝她伸出了胳膊。

  他出手:女孩被掐脖拖行近30米

  “掐人啦!”见女孩子的脖子被他死死掐住,女孩身后原先井然有序的应聘队伍顿时乱作一团。

  “我就看你不顺眼,怎么了,瞧你这又矮又瘦的样子!”他边说边掐着她朝体育馆大门口走去。她后仰着脖子,不断地被迫撤着步,双手死死抓住脖子上的胳膊,试图掰开。

  他显然没有放手的意思,她的脸则涨得通红,直到门口处才松开。有心的大学生算了一下,从招聘点到大门口,约有30米的距离。

  松手后,他仍双手叉腰对她破口大骂。她则咳嗽着,大口地喘着粗气,哭着质问他:“我只是一个应聘的大学生,跟你没什么瓜葛,凭什么动手打人?”

  3分钟后,庐阳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的民警赶到现场。在赵海峰等民警的维持下,招聘会很快重新井然有序。

  他狡辩:“大哥,我正当防卫错了吗?”

  民警将两人叫到身边,听完女孩的遭遇后,民警质问他,事实是不是如女孩所说。

  “我管你呢,我反正看着她不顺眼,怎么了?”面对警察,他如此说。周围几名目击者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上前跟民警介绍情况。听到群众的讲述,她哭得更厉害了。

  “是不是如他们所说,你掐人了。”民警再次问他。“大哥,你知道什么是正当防卫吗?我那是正当防卫!”他摇着头。

  听见巡警决定将他移交至当地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男子这才慌了神。“她,他们说得对,我的确是掐人了,大哥,我真的错了。”

  随即,民警将他移交至附近的县桥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

  民警透露,他姓李,在外地一家电子公司负责人力资源事务。事发后,他所在的公司很重视,目前正协助配合警方做调查。女孩姓张,是合肥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

  【马上就访】若遇歧视可依法维权

  “很显然,这家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用人歧视的现象。”19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国家职业信息分析师林云涛的电话,听完小张的遭遇,他表示,当今一些单位将招人立场放在“秀”上,而非“才”上,实质是对自己和应聘者不负责任,造成双方浪费时间、浪费机会。

  小张说,自己只是合肥一名普普通通的毕业生,她跟他此前并不认识,此后也不大可能相识。“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仍会挺直腰杆,工作可以没有,但大学生求职的尊严不能丢。”

  林云涛对此表示赞同,他分析,现在招聘都是市场化运作,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是买卖市场。应聘者作为“卖方市场”,在与“买方”“交易”的过程中会遇到些许歧视。作为政府行政服务机构的人才市场,应当对一些企业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他们选择优秀的高校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若遇到“用人歧视”,如果证据确凿,可向相关部门进行依法维权。求职期间,大学生应保持起码的人格尊严,别为了金钱让别人看不起。

  “用人单位应当看重这些大学生的潜力,而不该让招人演变成一场‘秀’。”林云涛还说,现在,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上不足,但经过三两年的社会历练,他们会创造出巨大的成绩和效益。(据腾讯网)

“中年空巢”提前来临
专家称理论上将长达25年
独生子女成人,“三口之家”变成“二人世界”,“中年空巢”提前来临,将长达25年之久


  家长“盯人”电话导致子女很紧张

  构建新的生活方式,应对“中年空巢”危机

  “今年中秋节,我不回家过节,为了不让爸妈看到别家团聚而难过,我给他们报了短期旅游团,让父母旅游过中秋。”大二学生肖菲(化名)说。伴随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外出求学、工作,他们留守在家的父母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年空巢”期,出现失落、焦虑等情感波动,在节日期间,负面情绪则会加倍。专家提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被 “中年空巢”家庭所取代,应该尽快地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应对中年空巢危机。

  “离巢”子女:母亲的“盯人”电话让我精神紧张

  今年中秋节,肖菲不打算回家,为了留在学校,她和母亲争执了很长时间。后来她给父母报了中秋旅游团。“害怕老妈太伤心,让他们在游玩山水中过节,弥补一下我不能回家过节的遗憾。”肖菲说。

  肖菲,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已经过去的一年异地求学生活,不仅让她学会了成长,也让她感受到了父母“中年空巢”的孤独。

  肖飞离开的这一年,母亲的情绪一直低落。“寝室同学都知道每天晚上8点,我妈的电话一定会打来,她们称这个为爱的呼唤。”肖菲有些无奈。一次因为有事,肖菲错过了母亲的电话。“第二天我爸打电话给我,说昨天晚上老妈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一直在等我的电话。”肖菲的声音有些哽咽。“当时,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方面我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回报父母的爱,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母亲情感上太依赖我了。其实,我希望我不在父母身边,他们依旧可以开心地过自己的生活。”肖菲说。

  和肖菲一样,在大连工作不到半年的李爽也“深陷”母亲的电话中。“我妈给我打电话的标准第一句是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给我打电话啊?其实,距离上次电话不过一天。”李爽说完笑了。“我和我妈一唠起码半个多钟头,要不是设置了亲情号,我猜我的工资大部分都要贡献给电话费了。”

  “空巢”家长:家庭空落,我后悔让儿子去留学

  “今年中秋节,原本打算飞去美国看儿子的,但是儿子临时有事,就取消了。反正就我和老公两个人,过不过也就无所谓了。”张女士话语中充满了苦涩。

  2009年9月,张女士的儿子小杰赴美国留学。之前做了3年全职太太的张女士,在儿子留学后,生活彻底空闲下来。“儿子一走,感觉家里的热闹劲都没了,他爸白天工作,就我一个人守着个大房子,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用看电视打发时间。“我之前很少看连续剧,而现在我专门找特长的美剧、韩剧来看。”一人在家看电视的张女士根本就不做饭,零食当饭成了常事。“我老公说这样吃下去身体会垮的,但是一想到忙活半天做出的饭菜也是自己一个人吃,我就没了做饭的热情。”张女士说。

  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不尽心,张女士的丈夫多次和张女士发生口角。“他说我变的不可理喻,不仅不愿意收拾家务、料理家事,而且情绪还变的很坏,动不动就会朝他发脾气。”张女士承认丈夫说的是实话,但是她觉得儿子从家庭的离开并不是简单的由3个人到2个人的过程。“儿子带走的还有这个家的生气,我内心开始后悔让儿子去留学了。有时候一想儿子起码还要在美国留一年多,我就很绝望。”张女士说。

  冯先生告诉记者,他能理解张女士的心情。冯先生的女儿淼淼前年去日本读书,和女儿一周一次的联系是冯先生的大事。“我们约好每周打一次电话或是网络视频,淼淼有时候忘了,我就会忍不住地着急,直到她来了电话才安心。”


  调查:大学生眼中,“中年空巢”是普遍现象

  经过对多名大连高校大学生的随机采访,记者发现“中年空巢”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其中以大一、大二学生的家长最为明显。这些独生子女离家时父母的年龄多在40-55岁之间,事业上稳定,之前的生活重心多数放在子女身上,其中很多母亲更是“一切围着孩子转”的全职妈妈;在子女离开家的1-2年,大部分父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通讯联系方面,平均2-3天,父母和子女就会通一次电话,时长在30分钟左右,而电话内容多为子女的近况。“每次我妈的电话都是一套,我今天吃什么了,上什么课了,昨天休息的好不好……弄得我寝室同学都会背,不过他们的父母也实行电话盯人,所以我们全习惯了。”大一新生铭铭说。据她介绍,她们班级有二分之一的女生都会每天和父母通话或发短信。多数被采访的大学生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发展是造成父母“中年空巢”的主要原因。一个夏姓大三学生就认为自己家不存在“中年空巢”:“我弟弟今年刚上小学,距离他离家应该还有很长时间,到那个时候父母只能算是老年空巢了。” 
 
专家:构建新型家庭结构,摆脱“中年空巢”危机

  大连徐医生心理工作室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徐相君认为“中年空巢”家庭的形成大部分源于家长的主动选择。随着生存压力的不断加大,家长希望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会鼓励孩子“离巢”,当“三口之家”一下变为“二人世界”,家长心理状态并不能容易地随之改变,就会产生焦虑、失落等情绪。

  其中,中年母亲面对子女的“离巢”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婚姻生活存在矛盾。“这个年纪的女性多面临退休或赋闲在家,身体则步入更年期阶段,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加上作为调解纽带的孩子不在身边,更容易遭遇婚姻危机。”徐相君说。

  另外,徐相君不建议父母每天给孩子打电话。“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同时又容易引发孩子的内疚心理,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父母走出焦虑、失落的心情。”

  根据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的推算,理论上,“中年空巢”期将长达25年之久,那么尽快进行调整、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才是避免“中年空巢”危机的办法。徐相君认为,“中年空巢”夫妻应该尽快构建新型夫妻关系,从而更快适应“中年空巢”家庭的生活状态。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培养更多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另外,针对很多不能释然子女离开的家长,徐相君建议他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多重身份,不仅作为子女的父母,同时还是别人的子女、朋友、同事,这样父母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其他身份上,就很容易走出“中年空巢”危机。

  徐相君提醒那些即将步入“中年空巢”期的父母,要在子女未离开时,就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节奏,抛开“一切围着孩子转”的观念。“为什么发达国家这样的事例相对比较少,主要就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私人空间更多,这样孩子离开时,父母就不会体会到太大的失落。”(据新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