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官员:
重点发展小城镇不合国情
建议废除
小城镇属于低密度、分散化、不紧凑的城市化形态,是城市化中一个必要的补充形态,但不宜把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不宜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上,要明确把城市群这种既可以防止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带来‘城市病’,又可以集约利用土地的城市化形态作为我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9月21日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提出我国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并建议废除“重点发展小城镇”这种不符合我国城市化规律的方针。
“小城镇属于低密度、分散化、不紧凑的城市化形态,是城市化中一个必要的补充形态,但不宜把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不宜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不宜不加区别地提倡重点发展小城镇。”在报告首发式上,作为该报告主笔人之一的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强调了“重点发展小城镇”不符合我国城市化规律和方针。
受到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我国城市群在快速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缺乏统一规划,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区域不断扩大,耕地严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竞争力不强;城市就业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凸显;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为此,报告提出一系列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调整空间结构。把调整空间结构纳入经济结构的内涵,把推进土地城市化的着力点放到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和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上。同时扩大城镇居住空间、绿色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空间,确保农业生产空间,压缩工矿和农村居民点占用空间。
其次,推动和培育20个城市群的发展。优化开发3个特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和胶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发展8个大城市群。即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中原地区(河南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培育发展冀中南城市圈、太原城市圈等9个城市化地区。
与此同时,还要实行分类指导小城镇发展的方针。对位于城市群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鼓励经济发展和集聚人口,分担功能性城市群地区特定功能;对拥有特定的不可替代资源的小城镇,鼓励依托优势资源向特色鲜明、功能独特、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对位于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小城镇,支持其健全公共服务职能,形成一定区域的公共服务中心。
此外,还要推进城市群“同城化”,推进各城市功能分工清晰、产业定位互有补充、基础设施网络连接、绿色生态空间镶嵌、人员往来便捷通畅的功能性城市群建设;加强城市群之间交通、能源、通信、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和共建共享,提高一体化、网络化、均质化水平;控制城市成长边界,划定城市边界从而限制对周边农村和生态地区的侵占,提高城市建成区密度,促进超大城市适度疏解过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增强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及居住功能,防止“摊大饼”和“城市病”。
(据人民网)
一煤矿突击提拔7名矿长助理下井带班
矿长稳坐办公室
这突击提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只为应付国务院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的23号文件
最近,广西河池朝阳煤矿突击提拔了7名矿长助理下井带班,而包括矿长、副矿长在内的5名主要领导却稳坐在办公室里。这突击提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只为应付国务院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的23号文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沉痛的教训告诉人们:众多矿难的发生,与一些领导只重生产、不重安全直接相关,而23号文件的出台正是从根本上敲响煤矿负责人安全意识的警钟。文件的初衷非常明确,在日常巡查中,矿领导能了解井下安全生产状态,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同时也可以洞察矿工心态,舒缓他们的工作压力;而一旦井下有紧急情况,他们也会根据综合掌握的一手信息,应急指挥,确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但是少数企业巧言搪塞、钻规定空子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政策如何落实到位?规定谁来监督执行?都值得反思。
编辑点评国务院7月份发布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9月,安监总局规定:煤矿领导没有下井,一旦发生事故,最高可处煤矿500万元罚款,对煤矿主要责任人罚款上年年工资的80%。出台这样的政策,原本是要让矿领导了解井下安全生产状态,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而一旦井下有紧急情况,他们也能应急指挥,确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
但现实生活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屡见不鲜,政策面临着“软执行”的尴尬:如有煤矿突击提拔矿长助理代替矿领导带班下井、“真领导”敷衍、作秀等。罚款能否杜绝矿难?政策如何落实到位?规定谁来监督执行?这些都值得反思。
(据人民网)
河南三门峡卖官窝案
7名官员落马
1名官员出逃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三门峡原副市长张君贵、原市交通局局长单向东、原市房管局局长黄国华等8名官员,相继因受贿落马
9月22日,三门峡市委门口天阴云沉,当地展开反腐风暴已1年有余,多名处级以上干部落马。
三门峡系列腐败案人物关系图。
河南三门峡市的系列反腐案持续至今已1年有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三门峡原副市长张君贵、原市交通局局长单向东、原市房管局局长黄国华等8名官员,相继因受贿落马。
其中单向东、原卢氏县交通局局长揣予苏、原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均有卖官情节。仝孟蛟受贿近千万,绝大部分与卖官有关。今年8月27日,安阳市委副书记李卫民被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立案侦查。河南省纪委初步查明,李卫民在担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期间,利用干部选拔任用之机,收受他人贿赂。
李卫民现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他成为三门峡系列反腐案中,又一名落马官员。
8月27日,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以“涉嫌受贿罪”对安阳市委副书记李卫民进行立案侦查。
而李卫民在被立案之前就已失踪。
今年5月19日,身为河南省安阳市委副书记的他,参加完原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方晓宇在北京的遗体告别仪式后,乘车返回安阳途中,于石家庄市一家宾馆内失踪。
李卫民是2009年8月从三门峡市调任至安阳,此前是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
在他调任期间,三门峡市掀起一场反腐风暴,包括一名副市长在内的多名处级以上官员落马。
7官员落马1官员出逃
从去年开始三门峡发现系列腐败、落马官员有卖官情节,前市委组织部部长出逃
李卫民调任安阳只工作了9个月。在其出走之前,他周围的一些同事朋友已感到其“不对劲”。一名知情者说,当时好多工作需要他参加,他都没参加。
在李卫民调离三门峡市之际,河南纪检部门业已陆续披露当地的腐败案有5起。
它们分别是:三门峡市原副市长张君贵(副厅级)涉嫌受贿;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局长、党委书记单向东涉嫌受贿;三门峡市房管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黄国华涉嫌受贿;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助理调研员田成亮涉嫌受贿,以及卢氏县交通局原局长揣予苏涉嫌受贿。
此外,据记者调查,三门峡官方尚未披露但坊间流传着的另2起案件业已进入司法程序。它们分别是:三门峡市财政局原局长吕万松案和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涉嫌受贿案。
其中,据三门峡市原交通局局长单向东的法院判决书显示,他被认定的受贿事实总共9起,其中4起与用人提拔有关。每次,单向东为他人职务提拔提供帮助,就会收受数万不等的贿赂,最低3万元,最高10万元。
如2008年下半年,单向东接受薛某某的请托,为其职务提拔提供帮助,收了对方3万元;2001年至2009年,单向东接受林某的请托,为其职务提拔帮忙,先后分九次收了对方总共10万元。
判决书未透露这些被提拔者的身份和级别。
目前无证据显示,这些被提拔者和李卫民存在利益关系。只是他们被提拔的时期均是在李卫民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部长期间。
调查还发现,上述涉案人中,原三门峡市房产管理局长黄国华、原三门峡市财政局长吕万松、原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的职务调整和晋升,也是在李卫民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部长期间。
而据官员任免规定,市直部门正处级官员调整、任命,县长和县委书记的调整、任命,都必须先由市委组织部给初步意见,才能进入随后的程序。
三门峡市一名知情者称,李卫民的意见对初级官员晋升很重要。
土地案牵出系列腐败
一块交通用地开发中,市国土局土储中心主任被查出受贿100余万元,牵出原市交通局局长
对于此次反腐风暴的源头,在三门峡市存在着这样一个说法,它是由一名叫代跃进的副处级官员引发的。
代跃进原是三门峡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主任。此前,他是三门峡陕县国土资源局的党组书记和局长。
因为陕县一起土地问题被举报,而牵出了代跃进。
代跃进于今年4月,被三门峡市中院认定,在2003年10月至2007年底其任陕县国土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或房地产公司牟取利益,先后收受“好处费”144万元,获刑12年。
据了解,代跃进所涉案中,其中一笔受贿款涉及交通用地,也由此牵出了包括三门峡市交通局长单向东,以及曾分管交通工作的三门峡副市长张君贵。
调查中,也有受访者称,单向东于去年早已被河南省纪委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单向东,三门峡人,生于1955年,上世纪90年代,曾任三门峡市湖滨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侦破过三门峡当地领导干部受贿案,后调三门峡市政府任法制科科长,历任三门峡市国土局副局长、三门峡市信访局局长。
2000年2月,单被任命为三门峡市交通局长,一直连任至案发落马。
三门峡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说,单向东的东窗事发,或与内部举报有关。
“人代会上,曾通报过单向东的两个问题,一是被指盖房、修路过程中收受承包商上百万贿赂,再个是帮助提拔一名干部收受贿赂10万元。”上述人大代表说。
单向东的法院判决书显示,早在2009年3月,单向东就已经得到了省纪检委正在查他的信息。单先后筹集资金260万元,欲通过朋友找关系行贿,以阻止对其查处。后行贿未果,赃款被追回。
2009年7月2日,单向东被羁押。同年8月20日,单被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免去交通局局长职务。
2009年12月,单案指定在安阳市北关区法院异地审理。法院认定,2001年至2009年期间,单利用担任三门峡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的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个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款共计人民币264万元、美元1万元、港币5万元,获刑13年。
副市长牵连落马
原市交通局长主动交代向副市长张君贵行贿,张被查出利用职务之便受贿400余万元
单向东落马后,三门峡市副市长张君贵也被调查。
据单向东的判决书显示,单向东法庭受审时称,他主动交代向副市长张君贵行贿,应属立功行为,这点后被法院认定属实。
张君贵升任副市长期间,主抓三门峡全市交通工作,与身为三门峡市交通局长的单向东来往较多,关系密切。
据了解,2009年6月15日,张君贵尚出现在督查“三夏”和防汛工作现场,直到那年10月21日,三门峡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上,才出现检察机关对张君贵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
张君贵,河南灵宝人,与单向东同年,生于1955年,毕业于河南电大财政专业。
1986年7月,张君贵进入三门峡市财政局工作,历任预算科科长、市国资局局长,1996年2月至2002年1月任三门峡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02年2月7日,张被任命为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这个老财政局长为人豪爽,讲义气,在三门峡的口碑不错。”一位熟识张君贵的知情人说,在任财政局长期间,张曾牵涉经济问题,其爱人还被检察院带走调查过,后来风波得以平息。
今年初,河南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郭锝昌通报:张君贵利用其曾担任三门峡市副市长的职务之便,为他人牟取利益,涉嫌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260.8万元,接受礼金218万元。张君贵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张君贵案代理人介绍,张案已于去年下半年移交检察机关,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但尚未开庭。对于案情及异地审理等信息,张案代理人以敏感为由未予透露。
张君贵受贿案,成为去年河南省35起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典型案件之一。张也因此成为河南省去年因受贿落马的18名厅级干部当中的一员。
县交通局长助人买官
揣予苏和原市交通局长单向东案有着高度相似,均有提拔他人收取好处费;揣受贿128万元
张君贵、单向东、代跃进于2009年12月22日,被终止市人大代表资格。那天,同被终止人大代表资格的还有一人:揣予苏。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揣予苏案与上述3人的关系。但三门峡当地一名知情人称,他们几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交通系统的。
揣予苏原是三门峡卢氏县交通局长,现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09年11月,三门峡义马市法院对其作出一审判决,揣予苏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128.3万元,另有217万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在揣予苏案被公开的受贿案情节中,能发现其与单向东案有着高度相似。
法院判决书显示,揣予苏的多起受贿事实中,2002年春节至2009年春节期间,揣通过帮助或提拔他人工作职务,每年都会收取数额不等的“感谢费”,少则1万元,多则10万元。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单向东案办理的同时,三门峡交通系统还曝出这样一起腐败案,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助理调研员田成亮利用曾担任临(临汾)三(三门峡)高速公路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之便,用欺骗手段,违规报销63720元。
据了解,目前田成亮已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市财政局长被抓
副市长落马后,原市房产管理局长被查出受贿94.8万元;市财政局长也被移送检察机关
三门峡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副市长张君贵落马后,牵出了原市房产管理局局长黄国华。“张君贵早先向组织交代,黄国华曾向其行贿。而在开庭时,张又称自己记错了。”
黄国华的代理律师对此予以否认。
黄国华今年54岁,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任三门峡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2008年10月任三门峡市房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至案发。
今年4月6日,黄国华受贿案在许昌县法院审结。
法院审理查明,黄在任三门峡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和三门峡市房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先后收受16人20次财物,受贿94.8万元,获刑7年。
黄国华被抓之后,去年8月,河南本地论坛出现这样的消息,“三门峡‘财神爷’吕万松被河南省纪委双规。”
吕万松原是三门峡市财政局长。
他的仕途从渑池县财政局副局长起步,历任渑池县财政局长、三门峡市信托投资公司经理、三门峡市城市信用社理事长(三门峡商业银行前身)。
今年1月12日,三门峡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免去吕万松三门峡市财政局长职务。
今年4月20日,三门峡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许可检察机关对吕万松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
据三门峡市检察院一知情人介绍,吕万松现已被移送检察机关,据说涉及一笔50万元的案子,但具体案情不清楚。关于何地审理、是否已开庭等信息均不详。
渑池县委书记受贿千万?
三门峡系列腐败案中,仝孟蛟为涉案金额最大处级官员,很大一部分受贿与卖官有关
三门峡系列腐败案到此并未结束。就在三门峡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同意通过对吕万松采取强制措施决定时,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停止渑池原县委书记仝孟蛟人大代表资格”的报告。
仝孟蛟生于1962年,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三门峡市水利局长,2007年任渑池县委书记。2009年7月,调三门峡市委任副秘书长,9月被双规。
当地知情人称,仝的落马,与当地企业举报有关。
渑池县一国有企业改制,合同约定由河南天瑞集团参与重组,而随后该国企又被“卖”给一上海企业。河南省优化办会同三门峡市纪委,来渑池县调查,发现仝孟蛟有违规行为,随后查出仝一系列受贿问题。
网上消息称,仝孟蛟涉嫌受贿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是已经披露三门峡腐败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个处级官员。
对此,仝孟蛟代理人透露,仝确实主要被控涉嫌收受贿赂,但检方指控的金额不及网络传言,总计不到1000万元。
仝孟蛟的代理人还透露,仝孟蛟被控受贿金额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仝孟蛟为帮助他人安排工作及提拔升迁后,收到的感谢费。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8月6日,河南汝州市法院受理的一起正县级领导干部行贿案,行贿对象即为仝孟蛟。
据检方指控:2007年4月,时任渑池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王河渠,在时任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的推荐和帮助下,被提拔为三门峡市医药总公司(管理局)副总经理(副局长)、党委委员。为表感谢,王河渠于2007年4月向仝孟蛟行贿10万元。
三门峡一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仝孟蛟落马后,渑池县副县长毋世芳也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今年6月,毋世芳在苏州考察学习期间,被三门峡市检察院带走,“他没有走双规程序”。
这名知情者称,渑池县政协副主席周年生也已被渑池县检察院立案侦查。
回避制能否遏制卖官?
仝孟蛟被指借助制度漏洞、有本地为官嫌疑;有人质疑市委组织部为何不严把关
今年9月1日上午,仝孟蛟案代理律师对记者介绍仝孟蛟案的最新进展。他说,三门峡市纪委找仝谈话,仝主动退赃。此案8月份已在平顶山中院开庭。目前在等待法院判决。
渑池一知情人反映,2007年,仝孟蛟升任县委书记后,连续三次调整科级干部,人数达二百余人,并传仝孟蛟在提拔他人过程中大肆收取贿赂。
对于仝孟蛟案中最大的疑问是仝被提拔的程序。有人认为仝是渑池县本地人,2002年为何能调渑池任县长?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实行回避制度,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
一名熟悉仝孟蛟的知情人说,当初确实有过关于回避任职的争论,但支持者一方的观点是,仝孟蛟虽是渑池人,但成长地不在渑池,而在附近的义马。
义马和渑池存在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
上世纪70年代,义马只是渑池县辖区的一个乡镇,直到1981年,随着义马矿区的发展壮大,义马才脱离渑池县成立县级市。
“仝父在义马市人大主任位子上退休,仝很小的时候就举家迁往义马。”前述知情人说,但是,在渑池,仝孟蛟还有很多亲戚和朋友。
“仝孟蛟1962年出生,义马1981年建市,也就是说,仝孟蛟20岁之前,都算是在渑池县,你说渑池到底是不是他的成长地?”三门峡的一位处级干部说。
由于县委书记、县长任命需要市委组织部给于初步意见,所以当仝孟蛟落马、前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卫民出逃之后,三门峡当地有人产生疑问,李卫民和仝孟蛟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系。
记者从仝孟蛟的代理人处获知,检察机关的卷宗内,并不涉及仝孟蛟与李卫民之间的关系。
在李卫民老家——安阳青春村,记者见到其堂弟李食堂。他说,村里在今年六七月份就已知道李卫民出事。但具体什么事,他们一直不得而知。他已有多年未见李卫民,即便去年冬天李卫民回乡祭祖,他们也未谋面。
对于李卫民的出逃,李食堂感到可惜,他说,李卫民是他们村里出的最大的一名官员。
以下官员涉嫌卖官
李卫民
河南省纪委初步查明,李卫民在担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期间,利用干部选拔任用之机,收受他人贿赂。
单向东
被认定的受贿事实共9起,其中4起与用人提拔有关。单每次会收受数万元不等的贿赂,最低3万,最高10万。
揣予苏
被认定于2002年至2009年期间,通过帮助或提拔他人工作职务,每年收取“感谢费”,少则1万元,多则10万元。
仝孟蛟
仝孟蛟代理人透露,仝被控受贿金额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为帮助他人安排工作及提拔升迁后,收到的感谢费。(据新浪网)
武汉长江三桥
建成10年维修24次遭质疑
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与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相距数公里,长江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
据新华社9月23日电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
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如同“牛皮癣”一样,所以不得不大修。
据负责大桥上一次维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
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与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相距数公里,长江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
据了解,关于桥梁施工的质量责任,武汉市政府已经展开对白沙洲大桥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环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