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开始恢复桑蚕养殖,并迅速升温。专家介绍,引导农户发展养蚕,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注意解决好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和深加工三大问题,促使桑蚕养殖实现良性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我市桑蚕养殖业一直比较红火。市农业系统专门在嵩县、栾川建立了桑蚕养殖场,桑蚕种植面积达上千亩。
后来,受终端产品——蚕丝制品市场销售不畅影响,桑蚕销售困难,蚕桑养殖逐渐冷下来,一些桑蚕养殖户纷纷转行。
近年来,在种植结构调整中,一些地方开始恢复桑蚕养殖,并迅速升温。
那么,桑蚕养殖业如何避免“打摆子”,从而保护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桑蚕养殖渐火
现在正是秋蚕收获时节。洛宁县西山底乡北村集中养殖的4个大棚里,4000张蚕已经结成蚕茧。村党支部书记杨留保说,村里以前就养过蚕,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置。去年,4名村干部带头种植桑田200亩,养殖春蚕30张,收入3万多元。现在,村里养蚕的家庭有20多户。
据了解,2002年,西山底乡一些村开始养殖桑蚕,后由于市场形势差不再养殖,原有的桑树也被砍伐掉。去年,洛宁县农业局推广“公司+农户”的方式,桑蚕养殖逐渐得到恢复。截至目前,全县栽植桑树近4000亩,主要分布在涧口、陈吴、赵村、西山底和底张等5个乡。今年春季收购新鲜蚕茧3400余公斤,产值8.8万元;秋季养蚕产值预计可达27.3万元。
如何防止“打摆子”
桑蚕生产是江浙一带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由于江浙一带的桑蚕业效益逐年下降,桑蚕养殖面积不断萎缩。
为振兴传统的桑蚕业,同时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农业部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桑蚕业。同时,丝绸的国际需求也呈上升趋势,桑蚕业前景广阔。
市农业局种植业科专家说,目前,我市桑蚕养殖以洛宁最为集中,其他县(市)区都比较分散。发展桑蚕养殖,是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引导农户发展养蚕,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从以往发展养蚕的情况看,要注意解决好三大问题,促使桑蚕养殖实现良性发展。
一是资金扶持。桑蚕养殖业投入较大,单个农户常会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等难题,导致养殖规模上不去。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难题。
二是做好土地流转。从长远看,桑叶需要集中土地大面积种植,如果农民认识不统一,土地难以整合,就会阻碍桑蚕业的发展。这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为桑蚕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做好深加工。过去,我市蚕茧主要销往江浙的加工企业,销路比较单一。可以通过建设桑条生产香菇厂、桑枝高密度板厂、蚕丝被服厂、蚕沙枕头厂、桑叶茶厂等深加工企业,实现桑蚕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走上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王继辉 特约记者 高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