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休墓墓道。 |
| 曹操墓墓道。 |
| 曹休墓内收七级台阶。 |
| 曹操墓内收七级台阶。 |
| 从曹休墓主墓室望向墓门。 |
| 曹操墓墓门。 |
| 刻有“曹休”二字的铜印章。 |
| 曹操墓后室北墓室的棺椁遗迹。 |
| 从曹操墓后室望向墓门。 |
|
本报记者 李燕锋 文/ 张晓理/图
安阳曹操墓,洛阳曹休墓,是近来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两座曹魏大墓,一南一北掀起巨大波澜,更令考古工作者激动不已。日前,曹休墓发掘领队、市文物二队研究室主任严辉再次探访安阳曹操墓,并对两座大墓进行详细比较,辨明两座墓葬之间的“同”与“不同”,以期通过对比来进一步认识曹魏帝陵,认识曹魏墓葬。
昨日,记者采访了严辉,听取了他对两座墓葬的“盘点”。
曹操曹休身份有差异,墓葬形制是标志
记者:认识两座墓葬,首先当从其墓葬形制开始。在这点上,两墓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严辉(以下简称“严”):两座墓葬均未发现封土,墓道都是朝东。但稍有不同的是,根据发掘情况,安阳曹操墓地层分5层,墓葬方向实测109.280;曹休墓地层堆积分为2层,墓葬方向实测980。
记者:通过发掘,我们是不是能知道两座墓葬是如何建造的?
严:是的。曹操墓和曹休墓采用的都是方坑明券的建造方式。什么叫方坑明券呢?其实就是先开挖土坑,然后在土坑之内构筑砖券墓室,最后夯土回填。这是东汉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的惯常做法。
记者:除了这些,从墓葬形制上看,两座墓葬还存在哪些不同呢?
严:两座墓葬形制的不同点有很多。比如,曹操墓墓葬土圹平面呈“甲”字形,这种“甲”字形是东汉以来帝陵级别墓葬的一个标志,而曹休墓没有采用,说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是有区别的。
记者:这些土圹内设置台阶是曹魏墓葬独有的特征吗?
严:不是的,方坑明券墓的土圹内设置台阶,是东汉大型墓葬常采用的方式,这种建筑方式一直影响到西晋时期。曹休墓墓道、墓室土圹内收7级生土台阶,同时在附近发现的另外两座形制略小的墓葬,其内收了5级台阶。我们在偃师西晋帝陵陪葬墓群内发掘的西晋大墓,墓道土圹内收有5级的,也有7级的。5级的是土洞墓,形制略小;7级的是砖券墓,形制较大。这些似乎都表明了台阶的数量和墓葬等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东汉和西晋帝陵是否采用9级台阶目前我们还不知道。
记者:这些不同能说明什么呢?
严:曹操和曹休身份等级不同,这些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过,曹操墓形制较大,等级较高,但是墓道土圹却使用7级台阶,和形制较小、等级较低的曹休墓一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当然,例证还远不只这些,墓室结构的差异更大。
记者: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严:通过图片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曹操墓是由墓道、甬道、前室、北侧室、南侧室、后室、北侧室、南侧室等组成。6个室中的前室、后室为平面方形,为四角攒尖顶。4个侧室为平面长方形,3个拱券顶,1个四角攒尖顶。
而曹休墓呢 ,则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北侧室、南双侧室、后室等组成。6个室(含1个耳室)中,各室平面多为长方形,前室横列式。全部为拱券顶,扇形砖单层横列券。甬道、各墓室之间的过洞则为楔形砖双层纵列券。
出土器物如何印证墓主人身份?
记者:除了外在的形制,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两座墓葬出土的器物了。在这方面,两座墓葬是否有相同之处呢 ?
严:两座墓葬尽管都被盗严重,但仍然出土了大量精美器物。它们对于墓主人身份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曹操墓出土器物400余件,主要有陶瓷器、石器、铜器、铁器、玉器等。出土的器物都是东汉墓葬习见的器物,时代特点很强。镌刻画像的石器、铜质模型车马器、铁镜也是东汉时期流行的。根据出土器物,墓葬的年代应当在东汉晚期。
此外,曹操墓最具特色的器物是石质礼器和石刻铭牌,曹休墓中没有此类器物出土。其中圭璧组合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是帝王或诸侯王。石刻铭牌类似“遣册”或“器物帐”,其中一种为抹角长方形,镌刻器物的名称、数量;另一种为尖首圭形,镌刻“魏武王常所用”款题。此类器物的使用者身份地位是很高的。
曹休墓出土器物80余件,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饰等。后室北侧出土铜印1枚,边长2.0厘米,篆书白文“曹休”二字。 “曹休”铜印出土确定了墓主人身份和墓葬的绝对年代,其随葬器物也因此具有了典型意义。曹休墓出土器物的最大特点是,东汉时期的器物组合(陶质礼器、模型明器)完全消失,代之以魏晋时期新的组合和新的器形;陶器形制以仿南方瓷器为主,显示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社会风俗一个巨大的改变。类似器物在曹操墓也有发现,说明新变化在东汉晚期已经开始发生。
记者:你终于提到“魏武王常所用”石刻铭牌了,我们都知道,这也正是人们对曹操墓争论的最大焦点。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严:说实话,此类铭牌过去发现极少,我们的认识也有很多不足。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认为确实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物品是墓主所有,“魏武王”就是墓主人,二、臣下接受馈赠后实施随葬,墓主人非“魏武王”本人。史料记载,东汉、魏晋君主经常以“常所用”之名赐赠臣下私人物品,包括衣物、冠帽和兵器。但是,这种君主的私人物品毕竟和君主所赐赠的东园秘器、葬具、印玺、玉柙、赙赗、车马仪仗等等丧葬物品有着本质的不同,臣下能否以此种赐赠随葬,文献无记载,考古亦无实践。
铭牌针对“魏武王”,一块是孤证,两块是孤证。但是,众多石刻铭牌结合在一起,我想,应该还是具有较强的指向意义的。
详解两墓葬,有助于探寻曹魏帝陵
记者:从曹休墓发掘到现在,您一直致力于曹操墓和曹休墓对比工作,对比这两座墓葬,对洛阳考古界有哪些意义呢?
严:呵呵,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曹操墓和曹休墓的发掘提供了绝佳的一个历史机遇,对曹魏时期扑朔迷离的帝陵的揭示,时至今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洛阳有丰富的三国文化遗存,曹魏的都城在洛阳,曹魏的陵墓在洛阳。南面有关羽,北面有曹休。但是过去我们连对曹魏墓葬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对曹魏帝陵。两墓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大的线索和信息,一些问题很可能迎刃而解。
记者:有一个大家都特别关注的问题,您刚才也提到,曹休墓周围还发现有很多大的墓葬,如此多高规格的墓葬在一起,是不是在为皇帝守陵?守的又是谁?
严:这也是目前我们考古界最关心的问题。简单说吧,通过两座墓葬的对比,我们对曹魏时期的墓葬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曹休墓的发现也为我们指明了探索曹魏帝陵的工作方向。
曹魏立国46年,历5帝。曹魏5帝中,齐王曹芳在帝位而遭废黜,归藩于齐;元帝曹奂禅位于晋,终馆于邺;文帝曹丕、明帝曹叡、废帝曹髦葬于洛阳。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根本不知洛阳曹魏帝陵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首阳山之东。但首阳山自古至今没有任何关于曹魏陵墓的线索,倒是20世纪9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西晋帝陵。过去民间有一个传说,文帝首阳陵在偃师市邙岭乡赵坡村。这里是首阳山西端的北坡,地理位置和文献记载不符,所以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曹休墓的发现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曹休墓及其附近的11座大墓绝非孤立存在,附近地域可能存在更大的墓葬。根据文献记载,司马懿、司马师的墓也在附近区域。司马懿、司马师曾是曹魏重臣,他们和曹休一样是在陪陵,陪曹魏的陵。虽然之后不久,他们的墓被“追封”为帝陵。洛阳的曹魏陵在哪儿?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