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在洛工作的日子,老人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
|
上海市静安公园成了原在洛阳企业工作的上海支援内地人员定期聚会的场所。在这里,回沪定居的支内上海人士共同回忆在洛阳的战斗岁月,怀念与第二故乡洛阳结下的深情厚意。
在上海市中心繁华地带,有个闹中取静的静安公园。公园面积不大,却绿树成阴,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现在,静安公园成了原在洛阳企业工作的上海支援内地人员定期聚会的场所。
近日,记者在上海应邀参加了一次当年支援洛阳建设的几位老人的活动。
今年71岁的顾熊祥先生是聚会的主要召集人。老人说,目前能联系上的仅在原洛矿工作过的回沪定居者就有近200人。“作为洛阳的第一批‘移民’,大家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奉献了青春。半个世纪后,历经风雨返回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尽的感慨”。
顾先生1956年从上海矿山机器厂技校毕业后来到了当时的洛阳矿山厂,后来一直在供应部门从事生产配套件的采购工作,曾在洛矿驻上海办事处工作长达30年。
特殊的工作性质,加上好的人脉,1999年退休后,顾先生就成为上海、洛阳两地老同志沟通的“联络员”。
随着回沪定居的支内上海人数量增多,大家产生了一个定期聚会的想法。经顾先生筹划,静安公园里的聚会从2002年开始就固定了下来。“一般是每年一次,基本上都在国庆节前后。”顾熊祥说。
当天下午的聚会是临时安排的,共来了8位老人。听说《洛阳日报》来记者采访,他们都非常兴奋,最远的竟从浦东坐了2个小时的地铁来到静安区。
握手,寒暄,大家虽然已鬓生白发,但不变的是在第二故乡洛阳结下的深情厚意。
顾熊祥这次特意带来了一张珍藏了50年的老照片,发黄的黑白照片成了众人争睹的宝贝。
王大鸿老人说,听说洛阳新区建设得非常漂亮,有机会一定回去看看。李耀楣老人则托记者给洛阳的老同事们带个好,一起奋斗的岁月让他们永难忘怀。
翻看着记者带去的洛阳风光画册,老人们心潮澎湃——“50多年了,我们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也是这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者,看着今天的洛阳,我们很高兴、很自豪!”
从老人们的交谈中得知,除了上海矿山机器厂、上海柴油机厂,当年支援洛阳工业建设的还有上海锅炉厂、上海工具厂以及一机部所属的上海造船厂等一大批企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驻上海的建八师大批人员来洛参建了涧西几大厂的厂房工程,很多人退休后回沪定居在虹口区的广灵四路一带,这些上海人难舍第二故乡,将自己的集聚地命名为“洛阳村”。
本报记者 赵志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