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国际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全球22个国1.66亿人
面临长期粮食危机
中国经济出现危机
将给世界带来灾难
美“第一夫人”被评为
全球“最牛”女性
温家宝抵达罗马
开始对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
诺贝尔奖4项奖
已“名花有主”
印度对中国有3个偏见
北约36辆油罐车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被武装分子烧毁
广告
尼泊尔经11轮投票 仍未选出新总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0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延伸阅读
印度对中国有3个偏见
中国是个怀有恶意的国家,总是作出长远
战略筹划;中国着力在南亚次大陆包围印度;中
国有意拒绝与印度就边界争端达成协议

  ■印度对中国有3个偏见
  中国似乎拥有一项特别本事,能不时扰动我们的公共辩论。最近一些事件再次激起我们对中国“威胁”的想象。尽管当前的辩论有大批专家助阵,但暴露更多的是我们自身对中国的成见,而非北京的真实意图。
  当前的辩论凸显我们对中国的3个成见。首先,我们认为中国是个怀有恶意的国家,总是作出长远战略筹划。这种看法还认为印度缺乏战略眼光,只着眼于短期考量。结果,我们的专家敦促我们记住中国人的一举一动,认为那是一个大计划的一环,目的是削弱我们、推进中国力量及利益。其实,对中国的每个举动,我们不必要过度解读成是某项长期战略。
  其次,与此相关的看法是,中国着力在次大陆包围印度。没错,中巴关系中的军事部分显然是为牵制印度。但中国在我们周边修建的每一个港口未必就是潜在的海军基地。这些商业活动的军事影响根本不明显。更重要的是,我们需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不能修建类似工程。我们不应指责中国人所谓的侵入周边,或许更应反躬自省提高自身能力。
  第三种成见是,中国有意拒绝与印度就边界争端达成协议。这是对历史的严重片面解读。其实在1962年之后的20年里,印度同中国一样无意恢复边界谈判。此后印度迟迟不愿讨论边界的敏感框架问题,直到2003年。诚然,中国人近年来立场趋向强硬。但这是此类谈判中自然而然的事。印度总抱怨我们是中国唯一没与之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原文如此),或许我们该想想,为什么印度是这个唯一。
  上述3种想当然的看法严重歪曲我们有关中国的辩论。国际政治是互相作用的。我们对别国的看法最终会影响到别国的行为。除非我们小心谨慎,不然“中国威胁”没准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据人民网)
  

  ■欧洲人怎样看待中国
  在第八届亚欧峰会召开前夕,《参考消息》驻欧洲10个国家的记者围绕“欧洲人究竟怎样看中国”进行了集中采访。受访者包括各国政要、学者、记者和教师等,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讲出了对中国的印象和评价,其中不少观察和见解颇耐人寻味。

  “奇迹”、“伙伴”和“砝码”
  东欧发生剧变至今已有20年了,在这片曾经与中国有着相似意识形态的土地上,多数国家的百姓,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群,仍然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大多将中国视作“一个发展的奇迹”、“一个建设的伙伴”和“一个重要的砝码”。
  刚刚坐上阿尔塞的出租车没一会儿,这位50多岁的塞尔维亚人突然说:“你们中国发展太快了。30年前好多中国人来南斯拉夫学习经验和技术,现在中国人来塞尔维亚是投资和传授先进经验。中国,那真是个奇迹!”像阿尔塞这样惊叹于中国发展速度的人不在少数。
  塞尔维亚记协副主席佰兰科·茹约维奇回忆起去年访华时的所见所闻,不禁接连使用了“不可思议”、 “难以置信”、“令人震惊”等字眼,因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太让他吃惊了。提起上海,他竟然觉得难以用语言形容。记者问是不是有点像巴黎、伦敦,他连忙说:“不,不,不!上海更现代,有点像来自未来的城市。”
  这样的声音不仅仅出现在塞尔维亚,还出现在整个前南地区甚至整个东欧,它们都为昔日“同属一个阵营的中国兄弟”所取得的成就而赞叹。
  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塞尔维亚等国原有的工业设施遭到破坏或长期得不到维护更新,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而基础设施建设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国家面貌日显衰败。而中国恰恰在这些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双方寻求合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目前,中国已逐步树立了“可信赖合作伙伴”的形象。
  塞尔维亚国家投资计划部部长韦里察·卡拉诺维奇在今年7月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企业是我们重要的伙伴。”黑山最大的日报《胜利报》主编斯尔詹·库索瓦茨对记者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差了,而中国是个很好的建设伙伴。有些项目放到中国可能不算什么,可放到我们这些小国家,那就是巨型工程。”他甚至还列出了一个中国可以帮助黑山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
  当然,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不仅仅看中中国的资口本报驻欧洲记者戴振华孙希有梁业倩潘治李国荣杨德洪冯俊伟康逸李明金,很大程度上也看中中国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长期游走于大国夹缝之间,东欧国家深谙“借力打力”之道。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大踏步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也日渐提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美欧受创不浅,只有中国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也让一些东欧国家看到了新的“机会”。一位塞尔维亚分析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在当今国际事务中, “中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我们一个很有分量的砝码”。
  “中国人对全世界感兴趣”
  薇瓦·维瑟·豪朗是位已经退休的挪威女性,曾经应邀到中国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教过4个月的英语。根据她的观察,在挪威这个“北欧小国”,人们每天可在大街上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中国游客。他们匆忙地拍照,急匆匆地逛商店购物。这类人通常被称为“新富”。他们为什么会对挪威感兴趣?他们是不是对整个欧洲感兴趣?甚至是对整个世界感兴趣?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当地人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依照薇瓦的观察,中国的一个巨大的独特优势在于它的民众能一起向确定的方向持续前进。“这恐怕就是中国成功的关键原因。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富裕的日子过得太久了”。
  当过教师的薇瓦尤为关注欧洲国家和中国的“下一代”。她甚至知道,年轻人在中国被比作“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欧洲国家的学校条件都很好,可是这里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普遍不怎么读书.进入大学才如梦方醒。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孩子们都很好学,到了中学更是拼命读书,但…进入大学反而放松了。“他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清晰,或者说过于简单。我曾问他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得到的回答是:毕业后好找工作,可以容易挣到钱。”
  薇瓦还向记者强调,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是“国家最好的名片”,没有比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更能败坏国家的形象。她说,中国应该培养数以万计的受过良好教育、有操守的官员,把他们放到各层各级的重要位置上去。同时,还要建立并运行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
  “大智慧”+“勤勤恳恳”
  提到中国,波罗的海和南欧人很是“艳羡”。爱沙尼亚记者伊万认为,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以及善于吸纳他人长处和优点的做法,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一代一代积累起来的大智慧”。中国共产党在最近几十年来能够“克服内部矛盾和意识形态及发展模式上的教条主义”,则是成功挖掘了“自然、人类和科技等各方面的潜力”。“在其领导下,人民勤奋工作,而不是在闲扯。”
  27岁的希腊人艾里蒂齐·库图利是一位银行职员。“如今提及中国,脑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大国。过去谈到中国,总认为中国人不想或者不敢对世界开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征服世界。”
  身为护士的玛丽亚·阿萨利姬描述说,“中国人给我的印象是每个人都非常骄傲和坚强,而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牺牲个人的利益,这一点希腊人等西方人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
  58岁的尼克斯·齐亚沃斯发现身边的中国人总是“勤勤恳恳、默默地工作”。“很少听到他们在大街上吵架抱怨。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上学到些什么。”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传媒系一位教授表示,“要用很多词才能阐释中国”。中国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十二生肖、武术、美食等多姿多彩的文化。“中国人的尊老爱幼以及‘修身齐家’的传统观念等,都值得西班牙入学习和借鉴。”
  “威胁还是机遇?”
  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究竟是威胁还是机遇?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凯瑞-布朗表示,不得不说欧洲人看待中国的感受多少有些复杂,有人视其为机遇,有人视其为威胁。这位专家解释说,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一方面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又担心由此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等负面效应,结果是:他们在赞叹中国取得的巨大威就的同时,叉对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表示担忧。“因此,中国政府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不仅是对本国人民,也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
  荷兰经济部官员埃德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和欢迎,但是我们也知道,在欧洲也有一些杂音,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一些异议。”埃德认为,欧洲出现这种矛盾的看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他认为,中国应该从一定时间范围内来参看这些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
  中国的经济在30年间保持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取得了质的飞跃。“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益于全球,当然也包括欧洲,因此我们乐于见到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埃德说,“但是另外一方面,应该可以理解的是,在欧洲人的生活于30年间改变不大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出现了迅猛的变化,双方的经济差距普遍缩小,这肯定会使得一些人的心态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埃德进一步解释说:“一些欧洲人自身的优越感没有了,特别是在近年来欧洲遭到经济危机冲击严重的情况下,一些欧洲人的生活还出现了倒退,或者改善非常缓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产生一些负面的抱怨情绪,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不同于那些只看到中国“威胁”的欧洲人,爱沙尼亚记者伊万认为,中国的发展“恰恰符合西方利益”,促使他们寻找更好的办法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中国不仅不会威胁到西方,相反,中国的发展“正在帮助西方走出危机”。

  “营业额”与“形象”结合
  “现在,欧洲的政治家,特别是欧洲议会的一些议员希望欧盟和中国的关系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欧洲议会内部呼吁积极发展对华经济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欧洲议会工业、科研和能源委员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成员,兰斯多夫认为,虽然中国和欧洲在经贸方面不时有摩擦,但相信双方最终不会选择对抗来解决问题。相反,中国和欧洲有望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来增信释疑。
  兰斯多夫强烈建议,中国和欧洲应加强在生态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严重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欧在该领域进行良好合作和互动,将不仅会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会促进欧洲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复苏的步伐。
  法国女装成衣联合会主席让·皮埃尔·莫索先生访问中国时曾说:“你们中国企业拥有营业额,我们法国企业拥有形象。”法国纺织服装领域的专业展览公司 Eurovet首席执行官玛丽洛尔·贝隆一奥姆也说:“中国营业额与法国形象结合需要时间,我们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加深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法国执政党议会党团主席让·弗朗索瓦·科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欧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友好合作存在于两个层面:在政治层面,中国和欧洲在二十国集团的框架下作为伙伴关系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关于全球金融监管、关于货币体系的改革、关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全球治理方面,中欧之间可以进行很多对话,中国与欧洲的利益也是相同的,对世界也是有益的。“当今世界的全球治理必须要有中国参与,否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在经济层面,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十分有必要,欧洲企业不应该害怕中国的竞争。(据新华网)
  
  
  ■地铁上用手机拍下证据 美华裔女学生智勇擒色狼 
  据美国《侨报》报道,纽约布鲁克林一名17岁华裔女学生乘坐地铁时遭遇一名变态色狼,当时色狼裸露着下体在她背后手淫并戳她,该名机智、勇敢的华裔女学生用自己的手机拍下色狼,随后报了警,并于案发几天后协助警方在八大道地铁站抓获了色狼。这名在地铁上性骚扰女生的色狼于5日出庭受审,被控以公共猥亵罪、性侵害和性骚扰等三项罪名,并被允许以500元交保候审。
  据警方介绍,17岁的华裔女学生蒋安妮(Annie Jiang,音译)于9月30日早晨乘坐N线地铁前往布鲁克林科技高中上学,当时车厢内十分拥挤,站在车厢里的她感觉背后有什么东西在戳自己,她转身一看,发现一名拉着车厢吊环的中年男子裸露着下体,一边手淫着,一边用下体戳着她。
  机智的蒋安妮当时并没有大声喊叫,而是快速掏出自己的手机,用手机上的摄像头拍下了色狼的丑恶行为。当色狼下车后,蒋安妮在DeKalb Avenue站下了车,然后将自己在地铁上的遭遇报告给了学校校长,校长很快向警方报了案,警方从蒋安妮的手机上下载了照片,并提供了贴身保护。
  本周一(4日),蒋安妮在N线地铁八大道站上再次碰到那名6英尺高的色狼。当她在站台上认出那名色狼时,与蒋安妮同行的一名警方侦探,上前一把抓住了色狼,当场将色狼逮捕。
  警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色狼是居住于布鲁克林的59岁的中年男子巴里塞拉(Daniel Barricella),他于周一晚上被收押于拘留所内,于5日在布鲁克林高等法院过堂,被控以公共猥亵罪、性侵害和性骚扰等三项罪名,随后被法官麦格拉思(Kevin McGrath)判决准许以500元交保候审。
  在5日的庭审上,布鲁克林助理检察官菲什(Alex Fisch)将蒋安妮用手机拍下的色狼照片作为证据出示给法官麦格拉思。依照有关规定,纽约狱方5日为巴里塞拉提供了一张可乘坐两次的免费地铁卡,但不清楚释放后的他是否还敢乘坐地铁返回布鲁克林的家中。
  事后华裔少女蒋安妮表示,色狼看上去并不怪异,很像正常人。尽管当时自己有些害怕,且手机上的照片有些模糊,但她还是将色狼拍了下来并让他绳之以法,这样会让纽约的地铁和街头安全多了。(据人民网)
  
  ■北半球今冬将迎“千年极寒”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加拿大
  寒流袭小麦减产
  受今年入秋后天气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响,加拿大已发出警告,指出今年小麦和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跌20%。
  加拿大艾伯塔省近日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加拿大的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和雨水也推迟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种时间,今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降。加拿大统计局预测,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的小麦产量将为2000万吨,较去年降18.5%;油菜籽产量会减少16.3%。
  由于许多小麦出口国今年都因天灾而歉收,如俄罗斯受山林大火影响导致小麦大减产,澳大利亚也减少出口量,使人关注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供应,刺激全球粮价。
  墨西哥湾
  暖流缩小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频频频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但是这个冬天可能正好反过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即将来临的冬天,欧洲地区恐怕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在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气象局5日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并且可能持续到2011年初。
 英国
  9月底气温30年最低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5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该报引述曾准确预测今年酷暑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暴风雪也随时将瘫痪当地交通。该组织高级气象预报专家乔纳森·鲍威尔4日预报说:“大多数人觉得不会接连遇到两个极端严寒的冬季,因此他们觉得今年入冬之后天气会比较温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冬季将会和去年冬季一样冷。”
  英国气象局也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
  俄罗斯
  预测明年1月酷寒
  俄罗斯电视台Fobos气象播报专家瓦迪姆·扎沃琴科夫6日表示,“一般预报下一个月的气候准确率仅有70%,不过寒冷的气候肯定将无法避免,特别在11月之后,结果会更明朗。”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过去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候将会出现摄氏零下25度的低温。
  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
  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中国
  东北华北大风降温
  中国的气象部门也曾警告,今年要预防秋汛及寒冬。中国华北、东北地区近期的天气也较正常偏冷。上月中,中央气象台曾发出预报,指出9月底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至2℃,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的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幅度更达3℃。
  中央气象台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会迎来大风及降温,未来3天局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以上,一些地区更会有大暴雨。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今年“拉尼娜”活动强烈,值得密切关注。
南京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
  于丹丹 不少市民感觉到,今年南京的秋天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到来了,几乎没有任何的过渡。今年9月22日,南京正式入秋,是本世纪以来入秋最早的一年。而气象专家表示,这其实和今年冷空气来得早且频率高有关。今年中秋前后,我国就迎来了一场强冷空气,局部降温10-15℃,国庆期间冷空气也频频造访我国北方地区。秋天冷空气就来势汹汹,会不会导致今年入冬也会提前,而南京今年会不会是个冷冬?
  对此南京的一位气象专家告诉记者,从秋季冷空气的强度无法来具体预测冬季的冷暖,南京的冬季平均长达123天,其对于冷暖的评估要等到冬季结束。中央气象台会对气候中长期变化进行预测,但这要从大气环流的整个系统来考虑,秋季冷空气的强弱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个“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于10月份开始,在冬季加强并持续。“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那么如果出现拉尼娜现象,对于我国的影响就是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即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偏高。所以中国气象局曾经提醒过,要注意今年冬天可能出现低温现象。因为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就在“拉尼娜”气候的影响下,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暴雪、冰冻袭击。所以并不排除今年冬季会比较寒冷,而且概率较高。(据人民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