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白马寺至洛阳北,
将建10余公里长特大铁路高架桥
“像黄继光那样去战斗!”
抗美援朝老兵 顺利完成体检
广告
全市中小学校
将免费印发学生证
降温不明显 今明雾消散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当年听说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张志正痛哭不已,他没有料到自己招来的这名新兵会有这般惊天动地的壮举——
“像黄继光那样去战斗!”
  张志正,男,1930年10月出生于洛阳老城,祖籍偃师岳滩。1949年10日中旬入伍,同年12月随军入川剿匪。1951年初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兵团第60军181师赴朝作战,在师部担任训练作战参谋,荣立二等功一次,并获“一等先进工作者”、“学习模范”等多项荣誉。1953年奉命随部回国,继续开赴四川剿匪。20世纪60年代初在四川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回到家乡洛阳,先后在物资、工商系统工作,1993年退休。

  60年,弹指一挥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张志正,做梦都想回一趟朝鲜,再看看鸭绿江,再看看上甘岭,再看看那些战斗过的地方,“哪怕瞅一眼也行”。而在他的内心最深处,最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他当年招到的新兵、后来名震中外的特级英雄黄继光。

  新婚第二天,火速奔赴前线

  1951年初,时年不到21周岁、正在四川岳池剿匪的张志正,奉命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兵团第60军181师赴朝作战。彼时,他已听说前方牺牲惨烈,深知此去生死难料,于是在部队开拔前,他和很多战友一样,在贴身的衣兜里藏好了一张字条,还有一张他幼年时和母亲的唯一合影,“如果我不幸牺牲,请将此寄回我的老家洛阳……”

  部队特意给家里有对象的战士们批了一周婚假,然后到河北邢台集中。张志正请假回了趟洛阳偃师的老家——3岁时,他就和同村同岁的李志珍订了“娃娃亲”。听说他要赴朝作战,两家人二话没说,当天立马为他们操办婚事。

  新婚第二天,想到前方战事吃紧,为了尽早赶上部队,张志正急匆匆地与家人告别。弟弟张景安也想和他一起追随部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他劝下了,“我是老大,我把自己捐献给国家了,张家为国家贡献我一个人就好了,你留在家里照顾好老父亲。”妻子李志珍将他送到火车站,眼含热泪地告诉他:“有那命,你就活着回来……”

  张志正追上了部队,紧接着随部队绕道内蒙古抵达中朝边境线——鸭绿江的安东(今丹东市)口岸。虽然他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完全没有料到,就在部队利用浮桥过安东口岸时,他见识到了战事竟会如此惨烈——

  100余架“联合国军”的轰炸机遮天蔽日蜂拥而至,从安东口岸的上空雨点般地狂轰滥炸,紧接着又是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一时间,鸭绿江上血肉横飞,江水被染成血腥的红色,而张志正眼睁睁地看到离自己不足两米远的师长周金铭壮烈殉国……

  黄继光,是他招的新兵

  在朝鲜战场上,敌人拼的是飞机、坦克、大炮等占有绝对优势的先进武器装备,而志愿军拼的是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每一次对决都格外激烈,志愿军付出的代价超乎常人想象,往往是一个连顶上去,下来时不足一个班……

  张志正所在部队同样遭遇惨重伤亡。1951年3月,为补充兵源,张志正等人奉命回国招兵。回国后,张志正直接奔赴四川省中江县负责当地招兵工作,在那里,他招到了后来成为特级英雄的黄继光。

  张志正还记得当时的情形:新兵报名处设在中江县的一个乡政府门口,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领着黄继光来报名。由于黄继光个子较矮,只有1.6米出头的样子,所以最初他没被选中。可是黄妈妈用恳求的口吻坚持说:“请一定收下我的儿子,这是我对国家的一点心意。”黄继光的态度也非常坚决。

  张志正在当地一走访才知道,黄继光自幼家境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他从小就给地主打长工、割草放牛,饱受欺凌。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他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因为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听说招收志愿军,他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被黄继光母子的热情所感动,张志正等人决定破格将他招录。

  舍身堵枪眼,成就特级英雄

  在短短不到1个月时间,张志正等人在四川征集到了4万多名新兵,随即带领他们马不停蹄地赶赴朝鲜前线。这批新兵中有很多人后来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黄继光就是当中涌现出的一名特级英雄。

  始于1952年10月14日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炸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10余米时,黄继光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喷出火舌。他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人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阵地时发现,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死死地抓着敌人掩体上的沙袋,他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10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铭记:像黄继光那样去战斗

  黄继光壮烈牺牲的消息,迅速传遍朝鲜内外。当时在60军181师师部担任训练作战参谋的张志正也听说了这个噩耗,想到这是自己亲手招的兵,想起黄妈妈送子参军的场景,他难受得大哭了一场。

  “黄继光身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英勇战斗。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战争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侵略者,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有无数像黄继光这样不怕死、把祖国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英雄!”张志正回忆说,黄继光在朝鲜战场上只是普通一兵,而且和他只有招兵时的一面之缘,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对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和整个的人生都有着莫大的影响,“任何时候,只要一想到黄继光,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敌人不断的侵扰,张志正训练出了100多名优秀的狙击手。而他本人同样不怕死,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所幸一次次都死里逃生。最惊险的一次是,敌人的炮弹就在他身边炸开,把他腰间的皮带都炸断了,对他的身体却没造成大的损伤。

  1953年,张志正随部队凯旋,和他一起出征朝鲜的103名洛阳籍志愿军,连他在内,只活下3名。本报记者 邓德洪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