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城运会”吉祥物公布
作者是咱洛阳人
2010年洛阳市因灾倒房重建进度表
广告
一张老照片 见证中朝情
街边兜售假药被查处
2010年度市委、市政府50件惠民实事中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进度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抗美援朝老兵任振尧家里,至今还保存着56年前他与朝鲜小朋友的合影——
一张老照片 见证中朝情
  一张珍藏了56年的照片。
  任振尧回忆往事,娓娓道来。
  任振尧,男,1935年5月生于山东枣庄滕县(今滕州市)。1951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11月回国,其间荣立两次三等功。1962年转业至洛阳市粮油贸易公司。1989年退休。

  一张两寸见方的合影照,抗美援朝老兵任振尧珍藏了56年。照片聚焦了朝鲜小姑娘灿烂的微笑及战友们坚毅的脸庞。每当看到照片,任振尧就会想起当年的战友,就会勾起他对朝鲜人民的无尽思念。

  1954春的一天上午,几名朝鲜小学生来到驻扎在黄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营玩耍。任振尧和几位战友通过连队翻译与其中的两名小学生攀谈起来,旁边一位参谋长迅速按下相机快门,将这一幕定格……56年后的今天,任振尧还珍藏着这张两寸见方的合影。

  出生入死的记忆

  记者近日登门采访时,任振尧老人正在和远在江苏镇江的原部队老首长杨敏球通电话——他们当年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0师210团,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享有“老虎团”的美誉。在电话里,他们兴致勃勃地争论:在攻打上甘岭的战斗中,“老虎团”一晚上是吃掉了敌人27个山头呢,还是26个?

  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任老抱着电话,和老首长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挂断了电话,他又向我们娓娓道来——

  入朝作战的时候,我在210团3营9连,后来到营部通信班当通讯员。当时我只有16岁,还是个孩子,啥都不懂。杨敏球长我10岁,当时已是营教导员,经常见缝插针地教我作战知识。他教我的躲炮弹技巧,让我几次死里逃生……

  除了外出送信,我一般都跟在杨教导员身边,他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友情也越来越深厚。为什么呢?出生入死见真情啊。有一次,敌机来了,我和教导员赶紧躲进一处巷道里。不料,巷道出口被炸塌了,巷道里漆黑一片。后来,巷道里空气越来越少,连蜡烛也点不着了。情况危急,我俩爬到出口处,拼命地用手刨土。刨啊刨,终于刨开了一个碗口大的通气孔。当时那个情景啊,一辈子都忘不了!

  敌人对我们封锁得很厉害,一线部队经常面临缺水困难。我们营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坡上与敌人对峙,山下的小河被敌人控制,后方物资送不上来。为了大家有水喝,不少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封锁线去河里取水。结果,水打来了,战士们反而都不舍得喝了,最多湿湿嘴唇。你想想,这是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救命之水呀,能轻易喝吗?

  献身使命的荣誉

  “军人天生为战生。”任老回忆说,自从踏上朝鲜战场,他就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那是军人的荣誉,是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荣誉。

  “不要说保卫祖国、为人民服务多么多么空,不空,那些肠子流出来了又摁进去继续冲锋的老兵们,他们真的有这个觉悟!所以呀,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完成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个任务。我当时负责送信,很多信是关乎部队的命运和战斗的胜负的,说真的,命可以不要,信一定要送到!”

  “在炮弹嗖嗖乱飞的环境下,没有人告诉你任务怎么完成,上级只要结果。有一天战斗到深夜,其他联络途径全部中断,营部让我找团部请求支援。团队具体位置谁也不知道,只知大致方向。天真黑,伸手不见五指,还下着雨,炮弹随时都可能袭来,可我啥也没说,端着冲锋枪,揣了4颗手榴弹,就赶紧出发了。16岁呀,能不害怕吗?我怕的不是炮弹,是特务,所以,我的手一直在扳机上放着,一旦有人拦路,我一准儿开枪。就这样,我连续翻过了15个山头才找到了团部。当时完成任务的那种成就感,一直激励了我好多年”。

  至真至纯的友谊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后,任振尧所在的营从上甘岭阵地辗转来到黄州。营房建成之前,他们暂住在当地农户家里。正是这段经历,使任振尧对朝鲜人民有了更深的了解。

  部队建营房时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帮助。1953年初冬,一名战士驾驶卡车去拉军用物资,由于路太滑,车开不走。路过的一位老者看到后组织附近的村民一起帮这位战士往车上装石头,使车不再打滑,很快开走。

  1954年春天,附近的小学生常到军营里玩耍。任振尧等人经常通过翻译给孩子们讲中国的故事,他们都很爱听,其中有两个可爱的朝鲜小姑娘更是军营中的常客。有一次,营里一位正在附近拍照的参谋长见到任振尧等人与孩子们在一起聊天的情景,主动为他们拍照留念。

  任老说,自己是个摄影爱好者,家里的照片越来越多,光影集就有好几大本。但他一直认为,那张小照片最有意义。如今,那张两寸见方、已经泛黄的原版照片,被珍藏在全家最精致的一个影集里“头版头条”的位置。

  重返朝鲜的念想

  2006年4月,滕州的战友孙殿申打来电话说:“老任,组织一次战友聚会吧,人老了,以后就没时间了。”当月,任老赶到滕州市,费尽周折也只联系到了3位战友。

  任老指着一张题名“少年抗美援朝,古稀薛城相会”的照片说,当年滕州市赴朝作战的战友约有500人,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不到100人。后排右一就是孙殿申,他当时是部队的“冷枪手”(狙击手),在一次作战中干掉过40多个敌人。

  “那次聚会几个月后,我再给老孙打电话,他家人说,人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任老的情绪激动起来,“我们聚会时就一直在讨论重返朝鲜这个话题,老孙的态度最坚决。我要是能再去趟朝鲜,一定先去看看牺牲在那里的老战友,看还能不能找到当年打仗的地方。如果有时间,还要去黄州一趟,找找那俩小姑娘。嗯,她们现在也有60多岁了吧……”

  本月9日上午,任老和其他老兵一起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体检。医生说他的心脏和肾脏不大好,建议他最好不要亲赴朝鲜。任老表示接受医生的建议,但表情很有几分遗憾。

  “这是一辈子的遗憾啊!”任老说,他想委托最终确定重返朝鲜的代表,帮他把那张照片带到朝鲜去,找找当年那两个朝鲜小姑娘……       本报记者 孙自豪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