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病历试点城市,我市部分医院已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实行电子病历,既可节省患者的时间、费用,又能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对使用的药物一目了然。
14日,卫生部发布《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自本月起,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在部分医院和部分区域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本报昨日7版报道)
昨日,记者从河南新闻网获悉,据省卫生厅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卫生部将北京、河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指定试点省份,试点城市包括洛阳。
我市已有医院“试水”
昨日上午,市民张先生来到河科大二附院就诊。他将手中的磁卡在挂号处的机器上刷了一下,按照提示来到皮肤科。主治医师把磁卡放在读卡器上,张先生之前在该院的就医信息就全部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诊治结束后,医生打开电子病历模板,几分钟就“写”好了内容。接着,张先生来到收费处,同样通过刷卡缴清了费用。等他到达取药处时,药房已经根据系统平台上的处方把药准备好了。张先生整个看病过程不到10分钟。
河科大二附院副院长王晓介绍,以前患者到医院看病,往往是挂号、候诊和交费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在,患者可以在挂号处办理一张包含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医疗记录等信息的“就医诊疗卡”。凭这张卡,所有的操作全部通过电脑完成,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们首先在病人较多的妇产科试点电子病历,如今,已经陆续在皮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推广。”王晓说。
电子病历根除“天书”隐患
“大夫写的‘天书’,谁能看清?有了电子病历,一切都清清楚楚。”76岁的孙老汉感叹。
按照卫生部今年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病历书写应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表述准确。可让习惯了写快字的医生一笔一画写病历,需要一定的时间。
电子病历的普及,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王晓说,电子病历“书写”起来容易,而且存储量大、信息完整,看起来更方便,患者对使用的药物也能一目了然。就诊结束后,诊治医生要核对打印单并签名,方便患者掌握病情。
另外,患者每次的就诊信息全部记录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万一化验单等纸质资料丢失,还可以通过电脑对以往的信息进行查询。
记者 李岚 见习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范海岚
■相关链接
据了解,在今年2月召开的政协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九三学社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曾建议:在洛阳建立“同城电子病历”IC卡系统。该委员会以广东实施的电子化“一单通”信息系统为例,指出该系统可以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等信息输进电脑,不仅使患者在其他地方就医时,医生对其以往的检查结果一目了然,还免去了患者保存大量检查单、化验单的麻烦,以及重复检查的费用,方便患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