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无锡市破解体育场馆运营难
实施创新活市战略
激活发展内在动力
二○一○河洛文化旅游节硕果累累
“福民”是改革改制的根本目的
跨越邙岭筑大道
“做减法”减负松绑 “做加法”加油鼓劲
居民供暖价格维持去年标准
存贷款基准利率今日上调
我市洛河河段水质暂未受影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无锡市破解体育场馆运营难
  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大型体育场馆,5年来没有拿财政一分补贴,全部保持正常运转;场馆不仅保证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需要,还为市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国有体育场馆面积和数量不断增加,却没有增加一个事业单位、一个事业人员编制……

  编者按 《人民日报》10月15日、18日先后以《一步关键着 盘活整局棋》、《公益排首位 市民得实惠》为题分上、下篇报道了“无锡市破解体育场馆运营难”,本报今予转摘,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一步关键着

  盘活整局棋(上篇)

  面对大型体育场馆利用这个世界性难题,江苏无锡用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扭转资金困局

  市场化运作,提高场馆利用率,增加收入

  无锡市新体育中心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等一系列设施先进的场馆组成,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央健身公园。每天,这里的运营成本至少要10万元。没拿政府一分财政补贴,这些钱从哪里来?这得益于无锡市的一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5年,无锡市在社会事业领域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组建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体管中心对所属国有资产享有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体管中心成立后又实行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两权分离”,成立国有独资公司——博威公司负责对相关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博威公司充分挖掘无锡的体育健身市场,利用错时调价充分提高场馆利用率,开发体育培训市场,吸引体育健身消费,2009年,无锡市民在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健身锻炼消费的人数达100多万人次。博威公司常务副总王旬春介绍,博威公司在举办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和会展经济上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2009年的经营总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将体育中心每年三四千万元的运营成本充分消化了。

  为什么无锡的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比别人高呢?无锡市体管中心主任葛恒显介绍,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无锡市政府在规划建设每个大型体育场馆时,都同步考虑到场馆的建后运营和综合利用问题,为此配建了附属设施。以无锡新体育中心为例,5.7万平方米的体育馆,主馆可容纳8000个观众席位,而附属馆既可作为重大比赛的训练热身馆,同时兼具8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会展功能。在游泳跳水馆旁,还有一片近1800平方米的儿童嬉水区。“无锡的场馆利用率高,是因为具备可综合利用的诸多功能”,葛恒显说。

  健全人事制度

  全员聘任,“养事又养人”转向“养事不养人”

  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的通常做法是,建一个大型场馆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可往往是收的很少,支的很多。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经费、场馆的日常维护和大型维修费用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使当地政府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单位没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再加上专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使得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比较落后,“伸手要钱”成了一种习惯思维。

  2005年底,无锡市体管中心成立,原市体育局下属的9个事业单位、412名员工整建制划归中心。博威公司成立后,无锡市新体育场馆新进人员不再有事业身份,全部实行聘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个人贡献与薪酬挂钩,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今年年底以前,博威公司建立之初借调的部分事业身份人员将回到其身份所在的事业单位,博威公司将成为严格意义的现代企业。

  在体管中心推动下,无锡体育场馆由传统事业单位的“养事又养人”向“养事不养人”转变。目前,无锡体育中心的保洁、绿化、安保等服务项目通过招标交给社会专门机构,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则委托给销售商。葛恒显算了一笔账,目前为各场馆提供后勤服务的人员有200多人,如果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每年的工资福利要一千三四百万元,而现在支付的劳务费每年仅需其零头。

  创新运营模式

  坚决保证公益性,合理发展市场性,适度扩展关联性

  无锡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如今被形象地概括为BCO模式:政府负责建设(Build)、中心负责监管(Control)、企业负责经营(Operate)。今年7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无锡这一模式给予积极评价。

  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诸大建教授认为,无锡模式很好地做到了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三位一体:坚决保证公益性的体育事业、合理发展市场性的体育产业、适度扩展关联性的会展等副业。

  传统的大型体育场馆,保持着“八小时工作、节假日休息”的“事业单位”习惯。无锡市新体育中心场馆由博威公司负责经营后,各场馆实行“全民健身全年无休”的工作制度,主动延长场馆开放时间。

  作为市场主体的博威公司在市场营销中大显身手,无锡新体育中心2009年举办了90余场次赛事。

  公益排首位

  市民得实惠(下篇)

  江苏省无锡市破解体育场馆运营难一路行来,如今已走过5年历程。从场馆不拿财政补贴却能一直保持正常运转来看,无锡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回首无锡大型体育场馆的变化,我们不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从改革的角度看,怎么理解无锡的做法?从公益性的角度考评,市民的意见如何?从发展体育产业的角度看,无锡体育场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坚持公益性

  保持惠民方向,不以营利为目的

  作为公共体育设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无疑是第一位的。无锡将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交给企业,而企业必然更关注经济效益。当社会效益遭遇经济效益,无锡体育场馆的门究竟该朝哪儿敞开?

  “首先要坚持公益性”,无锡市体管中心主任葛恒显的回答很干脆。体管中心通过向博威公司下达公益性活动计划和经营性考核指标,并对其进行绩效考核。用葛恒显的话说,就是要找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2005年以来,到无锡新体育中心健身休闲的市民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新体育中心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0多场次,特别是夏季每周都免费组织“健康城市、和谐无锡——新体育中心主题系列纳凉晚会”,2009年接待健身休闲和参与各种活动的群众600万人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无锡的体育场馆能保持惠民方向,除了良好的市场开发,最主要得益于没有债务的负担,不必以营利为目的。”葛恒显解释说。

  2005年以来,无锡市改造、新建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建设用地全部由政府划拨。这样既保证了体育场馆建设的规模、水平和质量,又为场馆运营中保持公益性方向奠定了基础。相对于市场化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使场馆运营在公益性的道路上走得从容了很多。

  群众很满意

  收费比较合理,服务越来越周到

  对于这几年无锡体育场馆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要数当地市民了,他们的切身感受才是评价无锡场馆成功与否的标尺。

  市民陶谦是游泳馆的老顾客,几年前就在这里办了年卡,几乎天天都会和妻子来游一次。在他看来,这几年物价看涨,游泳馆的收费非但没有怎么涨,服务倒是越来越周到了,尤其是每天17小时的开放时间, “很方便,根本不担心来了游不上泳的问题”。

  市民翁建忠自从新体育中心建成,几乎每周都会来打两三次羽毛球,“打一小时球只要5元钱,这样优惠的价格苏南有几个城市能够做到!”不过,他也有点小小的烦恼:“这里的场地很紧张,节假日或是晚上往往要提前两天订场地。”

  博威公司常务副总王旬春介绍说,体育中心10万平方米的中央健身公园全天候向市民免费开放。游泳跳水馆的晨练健身年卡1500元,平均每天健身一次只需4.1元。体育馆开展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每片场地每小时仅5元。就开放时间而言,体育馆、网球馆每天开放时间为12个小时,游泳跳水馆开放最长为17个小时。

  放眼新目标

  提高服务质量,寻求发展新空间

  无锡市人民体育场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始建于1954年,是无锡最早的体育设施。如今,这里正被改扩建为无锡市体育主题公园,作为公共体育设施继续向市民免费或低价开放。葛恒显说,在保持体育场馆公益性方向上,无锡市政府态度坚决。

  与此同时,无锡市体管中心正在积极谋划发展体育产业。“由于目前无锡的体育场馆利用率已非常高,体育健身市场量的增长已非常有限。”葛恒显表示,无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一个是着眼于体育健身市场质的提高,一个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王旬春介绍,发展体育服务业、输出管理服务是博威公司近年的新探索。2008年,博威公司通过向无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输出管理服务,当年就使该活动中心接待健身休闲群众达3万人次,2009年更是超过7万人次。如今,博威公司正着手对市内其他一些体育设施输出管理服务。今年下半年,改造后的无锡市人民体育场也将启动博威公司模式的管理体制改革。

  葛恒显表示,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要有宏观视野,要加强与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合作,大力开发全民健身、体疗康复、体育娱乐、体育旅游等消费市场,并积极拓展演出和会展市场,加大体育产业链的开发。同时,应该积极探索区域体育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