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再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
毛万春到市政府法制办调研
我市启动 重点行业安全生产 集中整治行动
人气旺则百业兴
创新工作方法 加快改造步伐
让民营企业成为洛阳经济主力军
新洛阳桥桥面施工忙
“一保三放开”,破解教育事业发展难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一保三放开”,破解教育事业发展难题
本报记者 张贵坊
  对群众而言,孩子是不是有学校上,是不是有更好的学校上,是感受最直接、最深切的幸福指数之一。

  对政府而言,如何化解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与社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却一直是一道比较棘手的难题。

  近年来,江苏宿迁、河南许昌等地,积极探索推进教育事业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一保三放开”扩张总量、提高质量,为群众提供了相对充足与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近日赴宿迁、许昌两市,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调查。

  总量不大、质量不高,是两市推行教育事业改革的初衷

  江苏宿迁地处苏北,全市人口518万,经济总量2009年才刚刚跨过800亿元大关,是典型的沿海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经济发达省份中的不发达城市。

  在入学率上,2000年,宿迁市幼儿入园率仅为55%;高中阶段入学率仅为47.8%,比江苏全省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每年都有2万到3万名初中生难以走进高中校门。

  在经费投入上,2000年,宿迁市有危旧校舍122万平方米,一级危房30万平方米,仅危房改造资金就需3.8亿元,而全市当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可用财力只有6亿多元。教育事业单位发展需要的经费,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通过凑、借、贷等各种途径自己筹措的,绝大部分教育事业单位负债率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

  在办学质量上,2000年,宿迁市仅有省重点中学5所、省级示范性初中16所、省示范实验小学4所、省示范幼儿园5所。这与其人口大市的现状很不相称,相当大数量的青少年儿童不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高考成绩一直处于全省末位。

  现实的困难,逼迫宿迁走到了教育事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宿迁市委、市政府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运行模式,教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宿迁市教育局局长孙其松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宿迁制定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其核心是“一保三放开”:“一保”为“保”义务教育,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主办为主,以政府投资为主;“三放开”指“放开”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办学相结合的办学体制。

  如果说宿迁市教育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是逼出来的,那么许昌市则是主动作为。

  2005年,许昌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达到19.96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教育投入不断扩大。但是,许昌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尽科学等许多深层次问题,认为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学习借鉴宿迁市“一保三放开”的经验。当年,许昌市教育事业改革全面推开。

  许昌市教育局局长高建国告诉记者,尽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财政投入上也不遗余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欠账多,问题多,教育总量和教育质量与群众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教育事业的洼地弹跳,没有思想上的真解放,没有机制上的真突破,是不可能实现的。

  政府保义务、社会扩总量,是两市解决教育事业发展投入问题的法宝

  在许多人看来,教育是事业,理所应当由政府“包”起来。但是,在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对所有教育阶段进行投入的情况下,必须有“保”有“放”。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关系整体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这是政府的责任所在。对此,必须要“保”。

  据宿迁市教育局局长孙其松介绍,宿迁市在经费紧张、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放在首位,促使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从2000年开始,宿迁市义务教育投资的增长率,都比上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政府每年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基本都达到了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0%左右。

  针对农村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的现实,宿迁市几年来多方筹集资金修建校舍156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172万平方米,到2002年,全市基本消除了危房。

  宿迁市又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六有”(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每人有一张床)和“校校通”工程,有效地推进了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与宿迁市一样,许昌各级财政也普遍增加了义务教育经费。2009年,许昌全年教育经费总投入26.4亿元,比2008年增长2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两市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均放在了“三放开”上。在妥善处理好保证义务教育与加快民办教育、积极推进改革与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人才流动与稳定教师队伍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无论政策层面、服务层面,还是舆论层面,大力倡导民营资金投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实现了办学形式多样化、投入渠道多元化、学校办学主体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共赢局面。

  2000年以来,宿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级待遇、同步发展”的“四同”政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各类经济实体、能人大户和市外资金投到教育事业中来,共新增各类民间资本10.2亿元,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单一投入的机制。目前,从举办主体看,有企业办学、事业单位办学、社会团体办学和公民个人办学;从办学模式看,有独资办学、股份制办学和公办民营……

  许昌市大胆探索“土地置换”、“民间投资”等教育融资模式,进一步明确改革序列,做到学前教育先行推进,义务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全面放开,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的发展难题。教育改革以来,许昌的各项教育事业,尤其是民办教育,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25所,在校生突破10万大关。优质教育资源急剧扩大,上学难、上学贵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特别是许昌市职业教育方面,借助中央和省、市关于强力推进职教攻坚的优惠政策,大胆引入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经营-转让)两种模式,广泛吸纳非政府资金投入中职学校建设,逐步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学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如,许昌卫生学校扩建项目总投资3.2亿元,教学设施按照BT模式,由河南兰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转交学校管理,10年内偿还本息;后勤服务设施经评估后,由河南兰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一次性买断50年经营权;新建的学校后勤服务设施按照BOT模式,由河南兰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并经营管理50年,期满后产权归学校所有。

  整合资源、引入竞争,是两市推行“一保三放开”的配套措施

  在增加政府投入和引进民间资本以后,如何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放大,是推行“一保三放开”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从整合资源、引入竞争入手,形成学校的内生动力机制。

  宿迁市在整合教育资源方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调整中小学布局,把分散和不合理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到2004年年底,小学由2000年的1972所整合为611所;公办初中由143所整合为134所,新增民办初中47所。

  ——积极组建多个教育集团,以重点名校为龙头,通过兼并、合并和挂靠薄弱学校等形式,加速教育资源向城镇和各个名校聚集,发挥品牌效应。

  ——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已挂牌17所。

  许昌市则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

  ——“名校+弱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捆绑发展,由“名校”带“弱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去年,在市二中、市五中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市二中,今年又完成了市一中、市十一中的整体合并。

  ——集团化模式。借助“产学研一体、集团化运作”的模式,本着“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师资标准、统一教学计划”的原则,成立了许昌实验学前教育集团。短短半年,该集团迅速扩张,目前已拥有1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集团化+委托管理”模式。其本质是借助“名校”的品牌优势,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在“老校+新校”的模式带动下,以“短平快”方式,引领新校创品牌、育名校,帮助新校迅速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在引入竞争方面,宿迁市的措施主要有两个:

  一是增强学校之间的竞争。招生引入竞争机制,除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划片招生外,非义务教育阶段和社会力量办学一律放开招生市场,让学生和家长自主择校,逐步形成对学校优劣的市场评价机制;逐步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行多主体办学,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动力,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率。

  二是激发教育内部的人员活力。这包括干部、教师和后勤人员,让各类人员均面临着竞争的环境。凡出现教育干部空缺或任期届满,都以公开选拔的方式确定人选。成立市、县(区)教育人才中心,高中教师档案进入市教育人才中心,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档案进入县(区)教育人才中心,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真正打破大锅饭,建立起按岗定薪、按劳取酬、优绩优薪的分配制度。

  许昌市的主要做法是,以建立公平、竞争、高效的用人导向机制为目标,以市直学校校长公开竞聘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普通教师全员聘用,推动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其中,校长职位采用公开竞聘的方法选拔,扩大选人范围,拓宽选人视野,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充分体现了看德才、凭政绩、重民意的原则,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以来,共公开招聘市直学校校长2名,面向社会招考教师58名。

  机制变,天地宽。“一保三放开”的强力推进,使如今的宿迁和许昌收获了累累硕果。

  目前,宿迁全市幼儿入园率已经达到9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高中在校生由2002年的8.3万增加到25.5万;中等职业学校由2002年的13所、在校生1.6万发展到2009年的25所、在校生12.2万;民资教育投入累计达到26.9亿元,在校生数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32%。

  许昌全市小学毛入学率101.36%,初中毛入学率106.4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9%,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获得长足发展,2009年全市中职学校完成学历招生28846人,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25所,在校生9.95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宿迁和许昌的成功经验,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启示一:要解放思想、不等不靠。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不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地存在着,我市也同样。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有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努力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规划布局上、机制改革上、管理创新上、用人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要认识到,在政府财力尚未达到能够包办教育的情况下,就必须在保住保好义务教育的同时,放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

  启示二:要真改实干、敢于碰硬。教育事业改革涉及“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诸多难题,是一块“硬骨头”。但是,教育事业改革关乎福民强市目标的顺利实现,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从体制转轨、机制转型上想办法,从教育的战略性地位上抓落实,大胆探索教育融资模式,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启示三:精心谋划,全面布局。要坚持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均衡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全面推进各项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