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燕锋)始建于元代的河南府文庙,曾有着怎样的辉煌场景?它的历史文化地位有多重要?随着日前文庙维修保护二期工程的深入进行,一批古代碑刻的发现让我们依稀看到了文庙曾经的辉煌。
昨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的文庙,施工人员正在忙着对文庙内的东配房进行维修。在过厅前的地上,几块石碑依次摆放,仔细辨认,其中两块上刻的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河图赞》和《洛书赞》,而立碑人的身份也非常特殊,为清代康熙年间的河南府尹张汉。
工程负责人、老城区文化局副局长李新说,这些石碑原来埋在地下,施工时被发现,类似的石碑在施工中还发现了不少,所属年代分别为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石碑上主要记录了重修文庙的原因和主持修造官员与文庙的渊源等内容。
除了这些保存完好的石碑,施工人员还发现了3块用来供奉先贤的石牌位。这3块石牌位高度一致,上面分别写着“先儒清献陆龙其之位”、“先贤公哲哀之位”、“先贤颜辛之位”,但3块石牌位上的字体、题法、刻度都有所不同。
这些石碑、石牌位到底有着怎样的价值?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场所,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洛阳的文庙内发现“河图洛书碑”,正好是对洛阳作为河洛文化发源地的一个很好的印证,因此意义非常重大。同样,在供奉孔子的文庙发现石牌位,说明这些先贤的地位非常高,3块石牌位的字体、题法不同,推测应属不同的年代。这些对我们了解文庙的历史文化地位都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这些石碑和石牌位,施工人员还发现了不少残存的石狮子、石板栏杆及石牌坊。今年57岁的刘保旺自小就生活在文庙附近,他清晰地记得,文庙未被破坏时,这些东西都是文庙内的重要建筑元件。当时的文庙门口有石牌坊,大门上有龙凤琉璃照壁,进入大门还有泮池,池中间有石桥,整个建筑布局非常严谨,应属于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非常漂亮壮观。
据介绍,河南府文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其后历朝历代一直是中原地区官办最高学府。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经省文物局批准,我市于2007年启动了河南府文庙修缮保护工程,分期分批对河南府文庙现有历史遗迹进行修复和保护,目前正在维修东配房和掖门等。李新介绍,据推测,文庙内多处地方还埋有古碑,这或许能印证文献记载的文庙有碑林的说法。
图为新发现的古代碑刻。
记者 张晓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