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60年后,“最可爱的人”重返朝鲜
广告
任西和, 您的英名永不埋没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60年后,“最可爱的人”重返朝鲜
10月24日至31日,5名洛阳籍抗美援朝老兵赴朝祭奠战友,他们带去的3件礼物被朝鲜方面郑重收藏
  10月29日下午,5位返朝老兵登上鸭绿江断桥。
  朝鲜女列车员端详返朝老兵的勋章。
  返朝老兵和朝鲜边防士兵握手。
  5位返朝老兵在金日成铜像前合影。
  返朝老兵祭奠毛岸英烈士。
  本报记者 孙自豪 邓德洪 通讯员 艾金宝 文/图

  10月24日,本报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5名洛阳籍抗美援朝老兵,重新回到他们60年前抛洒过热血的朝鲜战场,两名老兵的后人随行,本报记者全程采访。在圆满结束行程后,于昨日早间回到家乡洛阳。

  就像当年魏巍奋笔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一样,在重返朝鲜的每一天,老兵们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他们想把在朝鲜的所见所闻全部告诉给读者朋友们。但他们最急于告诉人们的,是他们60年后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他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当年志愿军的鲜血没有白流,中朝人民的友谊历久弥新。

  1

  60年后,

  他们重跨鸭绿江  

  24日晚8时21分,载着重返朝鲜老兵一行的K270次列车缓缓驶出洛阳火车站。

  车厢里,老兵任少年、崔智华、李克勤、韦明起、张恒水,还有老兵的后人代表刘翠霞、任爱艺整理起了来自全市各县(市)区上百位抗美援朝老兵及其后人托付给他们的心愿——老兵何隆生的湖南土要洒在毛岸英烈士墓,市民张世英的画作《洛阳牡丹甲天下》要献给志愿军烈士陵园,老兵任振尧要捎两瓶杜康酒祭给志愿军烈士……

  老兵们的心情是兴奋的。60年了,他们终于要重新踏上那片曾经用鲜血染红的土地。老兵们的心情是沉重的。60年前那段浴血浴火的时光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翻腾,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不停地在眼前闪现。一路上,他们见人就讲抗美援朝,逢人就诉重返朝鲜的夙愿,有时讲着讲着就老泪纵横了。

  在丹东火车站边检时,边防武警见到老兵,立即行军礼,并为他们开辟了特别通道。

  “过江了!过江了!这就是鸭绿江!”26日9时30分,由丹东开往朝鲜新义州的列车驶上鸭绿江大桥时,车厢里一下沸腾了。老兵们趴在车窗上使劲儿地向外张望。这时,不知谁起了个头儿,大家大声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2

  战友啊,

  请喝口家乡的酒

  在我们到达朝鲜的当天,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率领朝鲜党政军高层领导人,到位于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辗转百余公里山路,来到桧仓郡,悼念长眠在此的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

  “60年前,我们一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60年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里,沐浴在和谐发展的春风里,儿孙绕膝,安享晚年。而你们呢?为了抗美援朝,你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异国他乡。60年来,我们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们哪,我的战友!”在苍松翠柏掩映的陵园里,任少年老人声泪俱下的祭诵,传得很远很远。

  祭奠开始了,5位老兵肃立在毛岸英烈士墓前,深情敬礼。杜康酒倒在了墓前,湖南土洒在了墓旁。按照家乡习俗,老兵女儿刘翠霞、任爱艺双膝跪地,为烈士们焚烧了寒衣。

  礼毕后,老兵们蹒跚着走进墓地,试图找到自己连队的战友。有的人悄悄地在陵园里取了些土,揣进怀里,他们准备将这些土带回国内作纪念。韦明起老人还嫌不够,便来到附近一条小河边,捡了几块石头装进口袋。任爱艺搀着父亲任少年到附近山上走走,不经意间找到一枚当年志愿军的徽章。任少年摆弄良久,语重心长地说:“这可能就是哪位烈士留下的,我要带回去,好好收藏……”

  3

  3件礼物,捎去洛阳人民祝愿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哇!你看,两国人民都在幸福地生活,当年这里可是一片废墟……”漫步在平壤街头,任少年老人思绪万千。一旁的朝鲜导游朴明吉立刻接过话茬:“我们这一代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果实的。”

  另一位朝鲜导游任成国说,朝鲜方面非常重视本次洛阳老兵重返朝鲜活动。朝鲜体育国际旅行社特意安排他们最优秀的导游朴明吉全程陪同。据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朴明吉是朝鲜代表团唯一一位上场的中文翻译。

  其实,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老兵的欢迎之情,从我们到达朝鲜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表露出来了。20岁的列车员李清玉见到崔智华老人胸前的勋章,欣喜若狂。她还与任少年等人合唱了朝鲜歌曲《金日成将军之歌》。朝鲜军官闻讯纷纷向老兵行军礼。有30多年中文讲解经验的林京淑女士说,他的父亲曾与志愿军并肩作战,见到志愿军老兵,就像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一样亲切。

  一遇到朝鲜小朋友,任少年等人就会送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他们想以此来表达对异国亲人的热爱之情。其实,最能表达祖国人民尤其是洛阳人民心愿的,是这3件礼物——

  第一件礼物,是市民张世英特别创作的牡丹画《洛阳牡丹甲天下》——56种颜色代表中华56个民族,60朵盛开的牡丹花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60周年。10月27日中午,我们将这幅画赠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负责陵园管理的桧仓郡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科长洪仓浩通过翻译表示,他们将永远珍藏这幅代表洛阳人民深情厚谊的礼物。

  第二件礼物是一条写有“中朝人民世代友好”的横幅。我们将此送给了中朝友谊塔。中朝友谊塔是中朝友谊的象征。塔内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圆厅,厅内墙上有3幅壁画,分别是入朝作战图、胜利图和建设图,形象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和帮助朝鲜恢复建设的绚烂场景。在厅的正中间,珍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人员名单。管理员郑现美说,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两国群众来此参观。“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在板门店,我们将市民田家玉书写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送给了停战协定签署场管理处,以此表达我们对和平的期待。

  4

  再见了,朝鲜;再见了,战友……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还没有从到达朝鲜的欣喜中醒过来,就要离开了。10月28日晚返回下榻酒店途中,当导游朴明吉提醒大家将要结束朝鲜之旅时,车厢里弥漫出离别的伤感,第三次赴朝的张恒水老人坐立不安了:“不行,我还得再去买几把铜勺儿……”

  张恒水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经常使用的那把铜勺是当地群众送的,他特别喜欢,想带回国作纪念。但是,当时按照部队规定,不能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张恒水只好又把勺子还给老乡。2006年和老伴到朝鲜旅游时,张恒水到当地友谊商店,一口气买下5把朝鲜铜勺。这次,他仍然要带几把朝鲜铜勺回国。“看到铜勺,就想起了朝鲜人民的热情,就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张恒水说。

  “壁画上搬石头砸敌人的勇士就是我呀!当年攻打409高地,武器全打坏了,我就搬石头向敌人砸去,后来立了头功……没想到朝鲜人民还记得……”“60年前,我曾在彭总办公室后面的山头上合影留念,60年后,我又在这里照了张相,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感觉……”这是任少年、崔智华日记里的一些片段。此次朝鲜之行被他们称为自己晚年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桩心愿。

  刘翠霞,这位一路上神情凝重的老兵后人,离开朝鲜时,抱着父亲的遗像痛哭不已。她说,在与老兵们相处的几天里,她深刻理解了那一代人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支撑了父亲的一生,以至于从不惧怕人生中的任何艰难险阻。

  10月29日下午4时30分,新义州开往丹东的列车慢慢启动。李克勤老人趴在车窗前,张大着嘴巴不舍地望着窗外的一切。他说:“当年,谁想着能活着回来呀,如今,那么好的战友都牺牲在他乡了,我却享福了,心里不是滋味……”说话间,老人哽咽了。

  从丹东火车站出来,老兵们坚持要登上鸭绿江断桥看看。夜幕降临,两岸灯火璀璨,老兵们还在桥上走正步、唱战歌、凭栏远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