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日方公布所谓录像
不能改变事实真相
旅游经营者霸王条款无效
陈水扁家族海外赃款
已汇回台湾6.6亿新台币
广州进入“亚运时刻”
乘坐公交地铁免费
2010年征兵工作
全面展开
从车船税立法看汽车税制该怎么改
出租司机拾金4万还失主
其妻竟向失主索要5000元
我国成功发射
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四川开江3名副局长
进入被封煤窑中毒身亡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11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延伸阅读
四川开江3名副局长
进入被封煤窑中毒身亡

    四川开江3名副局长
    进入被封煤窑中毒身亡
    3人为何要进入已经炸封的煤矿呢?在开江县城里被说得最多的是,最近煤价高涨,3人想去看看该煤窑的煤炭资源如何,然后伺机想办法挖煤,不料因安全意思薄弱,最终酿成事故

10月30日下午,达州开江县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张某、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陈某和崔某(原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已退职),进入开江县回龙镇一个早已被政府封堵的非法开采的煤矿,不料3人全部涉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昨日上午,开江县委、县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并由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据介绍,3人趁周六休息日进入这个已被封堵的煤矿,既不是受政府指派检查工作,与该煤矿也没有任何关系。

开警车进山搬开石块进入煤窑

出事的煤矿位于开江县与宣汉县交界地带的回龙镇境内,此前因为非法开采,早已被开江县政府炸封,并将煤矿出口封堵。

据介绍,30日下午,分管刑侦的张副局长开着警车,载着陈某和崔某共3人来到该煤矿。

当地村民看到情况后,起初还以为是公安局前来检查非法开采煤矿,而现场并没有任何非法开采。

3人到了出事煤矿地点后,搬开封堵在煤矿出口的石块,进入了煤窑。

等致追悼词自己不幸出事

“局里有老同志去世,还准备等张副局长致悼词,但左等右等不见人来,打电话也不通。”当天下午一位参加追悼会的人士称,就在大家一直联系不上张某时,回龙镇山上的村民打来举报电话,称看到有人开着警车上山,3人进入被炸封的煤窑后,一直没出来,估计是遇到了危险。

接到举报电话,公安等相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发觉情况不明后,又立即通知达州市有专业救护能力的队伍赶赴事发地点。

30日晚上,张某、陈某、崔某3人被救出,现场虽经全力抢救,但已无力回天,3人已停止了呼吸。初步怀疑系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召开紧急会议3人非公行动

昨日上午,开江县委、县政府召开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据参会人士介绍,主要是通报情况,并展开全面调查。

30日下午,开江县委、县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没有组织任何针对煤矿的检查行动,事发煤矿此前因非法开采,早已被政府炸封。张某3人到事发前,与该煤矿也没有任何关系。

来自公安内部人士的说法,当天下午是安排张某为去世的老同志致悼词,根本就没有派张某下乡。张某驾驶警车外出系个人行为。

张某3人为何要进入已经炸封的煤矿呢?在开江县城里被说得最多的是,最近煤价高涨,3人想去看看该煤窑的煤炭资源如何,然后伺机想办法挖煤,不料因安全意思薄弱,最终酿成事故。至于到底如何,调查组正全力展开调查。(据腾讯)


    400元33年前可买一套房 
    存银行至今只抵一瓶茅台酒
    1977年汤婆婆在银行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息,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


  四川阿婆33年前存款400元现连本带息仅835元 她的教训是堂活生生的理财课

  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一针见血地指出,“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话音未落,最近,成都的汤玉莲婆婆就用活生生的事例解读了林毅夫的话。

  1977年汤婆婆在银行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此事遂在网上引起热议。

  在通货膨胀预期再次抬头的今天,我们能够从汤玉莲婆婆的事例吸取到什么经验呢?本报记者专访了有关专家为读者进行分析。

  1977年:

  400元可买400斤猪肉

  汤玉莲婆婆的400元在1977年确实是一笔“巨款”了。“当时全国人均存款只有20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王燕鸣告诉记者,“1977年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36元。”网友京东散人说:“1977年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15元足够了。400元相当于大学生两年的伙食费。”也有媒体报道,当时这400元,足够买一套房子。

  记者查询了一下1978年的物价情况:面粉0.185~0.22元/斤,猪肉0.85~1元/斤,北京地铁票价0.1元,水费0.12元/吨,中华香烟0.55元/盒,茅台酒8元/瓶……

  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记者计算了一下,汤婆婆当年可以用这笔钱买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者50瓶茅台酒。但按现在的物价来计算,835.82元仅可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40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

  有媒体用万科的股票来为汤婆婆算了笔更“狠”的账,“1991年万科的配股价是4.4元,如果汤婆婆当时再添40元钱,就可以买100股。她若持股‘睡大觉’至今,算上万科近20年以来所有的配送转和分红,她持有的股票市值将达到惊人的152238元(复权价),投资收益为345倍。”

  专家:

  钱存银行追不上物价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吓一跳。可为何在银行存了33年的钱只有这么少的利息呢?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银行利率随通货膨胀率浮动,加上当时的价格补贴,利率一度曾超过百分之二十,是不是银行计算有误呢?

  王燕鸣教授告诉记者:“当时银行还没有现在转存、定投等服务,汤婆婆的本金过了定期时间之后,其余就都按照活期利率来计算,所以利息不高。”

  “中国的物价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80年代初都是比较平稳的。1987年价格闯关之后,物价从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大的通货膨胀。”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钱存在银行里往往赶不上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的价格重估等因素都预示着物价仍会提高,这个过程是正常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和物价都会有提高。”王燕鸣表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是一个明显的过程,所以如何规划自己的财富显得特别重要。”

  抵制通胀:

  没有一种投资绝对保值

  今年以来,市场上“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油它去”逐个来袭。通货膨胀的阴影仿佛又笼罩在市民的头顶了,让口袋里的钱保值越来越成为市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专家认为,其实没有一种投资是绝对保值的,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日本房价、地价不断下跌,一直到今天还没涨回去。今天看起来,金价似乎不可一世,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黄金被一些国家、炒家打压,下跌接近40%。古玩字画同样如此,1990年以前,日本古玩字画价格飞涨,但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后一落千丈。

  王燕鸣教授提醒大家:“投资并不仅仅是买这买那。譬如,周围所有人都认为买房保值的时候,房地产市场也就危险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技能就是一种投资,把钱花到教育上了,就有可能改变你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位置。”

  网友观点:

  “当年的400元,巨款吧!”

  “哼哼,再过三十年,你现在的财产,会怎样?”

  “小老百姓真可怜,有点钱都是压箱底备灾备荒的。花不敢花,存在银行里就这么贬值。”

  “33年前400元可以买多少黄金,现在的835元又能买多少黄金,有钱存银行的人真傻,去买通货吧,(换成黄金至少可以保值)。”

  “所以说,钱要懂得用来投资,放在银行里是没有意义的。毕竟银行不是给我们打工的呀!”

  事件回放:

  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汤婆婆,1977年将400元存进银行,没想到33年后却遭遇取款困难。因为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牛市口营业所的招牌早已易主,奔波了4个多月还没有找到当年的存款记录。

  经过长达一周的查询,农行终于在牛市口支行的账本库房里找到了汤婆婆存单的原始记录,并通知汤婆婆的儿媳妇黄女士前来兑付。黄女士兴冲冲地来到银行取钱,却发现存折连本带息仅能取出835.82元。

  于是,黄女士决定暂不取钱,把这张存单作为文物来收藏。(据搜狐)

    老年“隐婚族”:
    一怕闲话二怕给儿女添负担
    有调查称,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了“隐婚”——不登记,却像情侣或夫妻一样生活


  甜蜜耍朋友却偏不扯证,成都商报记者近日对成都老年“隐婚族”现状进行调查

  清晨,城东一家养老院,陈大爷和杨婆婆一起出门,两人手牵手,绕着池塘边走边说悄悄话。平常,钓鱼、喝茶甚至吃住,他们都在一起。

  不过,这对外人看来无比幸福的“老两口”,其实并没有领取结婚证。在双方子女眼中,他们也不过是相互陪伴的“大爷”和“婆婆”。

  有调查称,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了“隐婚”———不登记,却像情侣或夫妻一样生活。

  在成都一些养老院,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隐婚”群体真实存在,因为种种原因,一些“黄昏恋”没有公开,不被接受,不愿提及……

  这些老年人为什么会淡化传统“名分”观念、选择“隐婚”?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从“隐婚”老人身上,年轻一辈是否应有所领悟?

  “隐婚”老人一怕

  有人嚼舌根,难听得要命

  有人开玩笑说,干脆去把证扯了。但两人都“没这个打算”,他们依旧看重外面的舆论,“一些老年人看见别人稍一接近,就会凑在一起嚼舌根。”

  10月26日,城东园缘养老公寓。二楼一间小屋里,76岁的曹婆婆正在午休。她准备下午跟孙老头出去转转。孙就住隔壁,两人年龄相仿。曹婆婆说,这个老头是她的好朋友。

  每每说到这些,旁人就会下意识地交换一下眼神,善意地笑一笑。在这个入住了300多名老人的大院里,曹婆婆和孙老头是公认的“一对儿”。一对儿是什么意思?“就是耍朋友嘛!”几个老人笑呵呵地说。

  两年前,曹婆婆和老伴来这里养老。老伴得癌症临走时特意交待她:可以多去找找孙老头,跟他一起钓鱼。以前,老两口就时常跟他玩耍。

  孙大爷会弹琴、唱歌。曹婆婆和他摆得拢。渐渐地,闲言碎语来了,说老头前脚走,她后脚就想着谈恋爱了,“骂啊、吐口水的都有”。办公室的人开导他俩,“老年人之间,说得拢就多说,相互关照多好。”子女也说,只要他们愉快,不干涉,活一天,就要愉快一天。

  他们开始不管外面的反应。曹婆婆喜欢看碟子,有时候VCD坏了,只需招呼一声,孙大爷就会来帮忙修理。孙大爷要是有些小病小痛,她也会端茶送水……以前平均每周要来看两三次的女儿,看母亲有人照顾,后来就没来那么频繁了。而孙大爷的子女来了,还要请她一起吃饭。

  有人开玩笑说,干脆去把证扯了。办公室也劝他们不要错过这个缘分。但一提到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和沉重了,两人都“没这个打算”,他们依旧看重外面的舆论,“一些老年人还是带着过去陈旧的观念,看见别人稍一接近,就会凑在一起嚼舌根,话难听得要命。”

  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曹婆婆和孙大爷都不愿提及。一旦身边有什么声音,他俩就不自然起来,“我们是友谊关系,是同志关系”。然而,对院里其他一些相好的老人,他们却又抱着祝福。曹婆婆觉得身上“传统的东西太重了”,和孙大爷之间“隔了一条线”;但她又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做做工作和宣传,关心一下老年人的晚年感情生活,“消除一些老年人的封建陈旧观念”。

  “隐婚”老人二怕

  增加子女负担,添麻烦

  虽然感情好,儿女也支持,但两人并不想结婚扯证。虽然住在一起,但两人最初就商量好了,经济上保持独立,“将来‘走’了以后,各管各,不给子女添麻烦。”

  杨婆婆80岁,来养老院5年了。陈大爷77岁,来养老院4年。杨婆婆是四川人,陈大爷是黑龙江人。可就是这样天南海北的两个人,却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刚开始,风言风语也多,但杨婆婆不在乎。去年,办公室特意把他们调在一间房。工作人员还建议,两位老人要不要摆几桌,请亲戚朋友都过来热闹一下。但他们谢绝了,“岁数大了,没必要炫耀。”最后,陈大爷买了香烟和10斤糖果,逢人就散。虽然感情好,儿女也支持,但两人并不想结婚扯证,“不现实,没必要”,子女也没提过。陈大爷说,他们俩其实就是在一起走一段路,路上搭个伴儿,一路上多一些乐趣。陈大爷说,他俩都看得比较开,性格比较开朗。虽然住在一起,但两人最初就商量好了,经济上保持独立,“将来‘走’了以后,各管各,不给子女添麻烦。”大院里,还有几对类似的老年人,也跟他们一样,不想扯证结婚,“有些人是儿女不同意,有些是条件不允许,各有各的难处。”他们认为,大家还是顾虑太多。

  “隐婚”老人三怕

  缺钱的一方直不起腰杆

  “我等于是找了个‘老待业青年’。”赵婆婆说,现任老伴鲁大爷说是有单位,其实是临时工,没得退休工资;说是有房子,房子却被子女处理了。他们的“黄昏恋”,被经济现实撑开了裂缝。

  也许是应了大院“隐婚族”的担忧,赵婆婆和老伴鲁大爷的“黄昏恋”,如今已走入死胡同。赵婆婆和鲁大爷是正儿八经的夫妻。前不久,赵婆婆一气之下,从鲁大爷的房间搬出去了。这段日子,她一直在反思这场晚年婚姻是否太草率。

  他们10多年前再婚。那时,两人都60多岁。经人介绍,几个月后两人就敲定了婚事。但他们没料到,从此,他们的婚姻会一直陷在退休金、房子和子女关系的维护中不堪重负。

  赵婆婆说,结婚以后她才真正认识了鲁大爷:说是有单位,其实是临时工,没得退休工资。说是有房子,可是房子最后被子女处理了。鲁大爷就像包袱一样被甩给她,后来还住进了她家。“我等于是找了个‘老待业青年’。”

  这段“黄昏恋”,被经济现实撑开了裂缝。赵婆婆有三女一儿,鲁大爷有一女一儿。两人发觉,跟彼此的子女都有很强的陌生感。被送到养老院后,这种疏离感更强。赵婆婆说,有时鲁大爷的子女来大院看他,连饭都不请她吃一顿。从来没叫过她“妈妈”,一直都是喊“婆婆”。

  前不久,鲁大爷住了院,考虑到他是气管炎,要出院了,她就向他儿子提议,能不能买个氧气瓶,以防万一。哪知这句话引爆了对方,“你咋个晓得他的病要‘犯’呢?还没出院,你就在咒他了。”

  婆婆们找到鲁大爷,希望他能让儿子道歉,“虽然是继母,但还是老人。”鲁大爷却觉得,赵婆婆脾气也不好,没答应。“老头软得很。”老年朋友都认为,鲁大爷没有收入,经济完全掌握在子女手里,“他怎么敢得罪子女?”

  10月27日,天冷。赵婆婆左思右想,找了几个婆婆,一起敲开了老伴的房门。看着老头一个人卧在床上,她心里不好受,赶紧找了些厚衣服出来,一件件给他穿上。

  “我为什么要找见证人一起去?”赵婆婆寻思,万一老头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说不清楚了。旁边的人听着,都啧啧叹息:“也许,一开始他俩就不该结婚。”

  (本组稿件中老年人均为化名)

  名词解释

  夕阳隐婚族:指有着强烈情感需求的老年人,他们谈起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恋”,却因种种原因被迫或自愿选择了“隐婚”,他们如同夫妻一样生活,却不进行婚姻登记。———据SOSO百科

  各方说法

  “隐婚”其实是交友方式

  园缘养老公寓办公室林主任几年来一直留意着丧偶、离婚老人的晚年情感生活。据了解,现在养老公寓里就有好几对“隐婚”老人。几年来,她只遇到过一对成功结合。作为工作人员,他们最多只能安抚一下老人,但许多角色是他们无法取代的。老人的黄昏恋,已经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掺杂着双方家庭的意见。这里面有社会舆论、世俗眼光、子女态度、家庭财产等多种原因,感情不能公开,不被接受,甚至不能提及。

  连日来,在成都市内其他养老院,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老人“隐婚族”真实存在。这个群体符合这样的特征:像情侣或是夫妻一样的生活、相处,却不会“扯证”,走入婚姻殿堂。成都老年知心热线的冯会长表示,她接触过很多对“隐婚族”的老人。老人们上了岁数后,更注重语言和精神上的交流,避免孤独。而“隐婚”的出现,其实就是一种交友方式,可以解决心灵和感情上的空虚。


  新闻链接

  他们曾经夕阳红 如今纷纷闹离婚

  成都商报10月14日报道,据成华区法院统计,近年来该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案件数量逐渐增多,已达到总量的10%左右,其中近八成闹离婚的老年人都是再婚,矛盾既有房产分配等财产纠纷,也有精神出轨这样的感情问题。承办法官表示,老年人离婚案中,因多数是再婚夫妻,案件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子女的财产及心理状况,这些家庭成员可能为了利益掩盖甚至捏造部分事实。(据搜狐)  


河南一官员因“求子”腐败
3个情人生了3个概率儿子
    分析这位官员的堕落轨迹,“求子”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令身陷囹圄的他尴尬不已的是:第一个情人所生的孩子并非他的儿子,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是不是他的,也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曾任河南省商丘地区常务副专员、周口市市长、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等职的张海钦,为了养情人和3个“儿子”,大肆受贿700多万,2008年11月被鹤壁市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张提出上诉,前不久,河南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分析张的堕落轨迹,“求子”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令身陷囹圄的张尴尬不已的是:第一个情人所生的孩子并非他的儿子,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是不是他的,也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为续“香火”养个儿子非亲生

  张海钦1949年7月出生在河南省登封市乡下,早年当过民办教师、季节工。

  1979年张开始从政,仕途颇顺。但他一直有个遗憾:没有儿子继承香火。

  1989年任新郑县县委书记时,张海钦认识了他的第一个情人汪晓蓝。

  汪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机关工作,因工作关系常与张海钦接触。从1989年开始,两人保持了长达18年的情人关系。

  张想让汪帮他生个儿子。可汪未婚,生了孩子不好见人,故汪迟迟没有答应。张安慰汪说:“你也知道,我只有3个女儿,虽然我身在官场不好随便离婚,但只要你给我生个儿子,我的心大部分还不在你这儿?实在不行,孩子生下后交给我妹妹抚养,保证不会让别人知道。”

  经不住张再三恳求,汪答应了。而为了掩护,汪还开始跟一名曾经追求过自己的老同学谈起恋爱。1995年夏,汪生下一名男婴。接到报喜电话,张海钦情难自抑,当着秘书和司机的面,打电话把这一“特大喜讯”告诉了家乡年迈的父母,因为“延续香火”也是两老的心愿。

  意外在2000年9月发生。当时,张海钦和汪晓蓝带着这个宝贝儿子去旅游,谁知这个调皮的孩子在景区骑马时摔到了石头上,流了很多血。治疗时医院说要输血,张海钦当仁不让。可检查结果却让他五味杂陈:张海钦是B型血,汪晓蓝是O型血,孩子却是A型血。回到河南,张海钦再做亲子鉴定,结果排除了他跟孩子的父子关系。

  自觉受欺骗后,张海钦开始冷落汪晓蓝和那个孩子。但他还是得面对汪晓蓝不断地要钱要物,基本上三四天一次,到家门口或者单位门口,汪晓蓝也不多说,见面拿了钱就走。“我要不给钱,她就扬言要到纪委告我。”张海钦说自己不得不就范。

  丧尽廉耻 厅长霸占“姐妹花”

  张海钦想生个儿子的想法一直没有放弃。

  张海钦在商丘任地区副专员时一直住在豫东宾馆,宾馆有不少漂亮的女服务员。1997年春的一天,张有点感冒,一个名叫程颖的女服务员一直细心照顾他,其间,程颖几次欲言又止。“小程啊,你好像有什么心事嘛!”张海钦主动问。程颖见张主动搭话,连忙抓住机会说:“张书记,我不想当一辈子服务员,已经准备调到商丘××局工作,但调动关系在人事局被卡住了。想请您帮忙说一下,又不敢开口求您……”张海钦拉过程的手说:“关起门来就不要叫我书记,就叫我大哥好了。我明天就给你打个招呼。”

  在张海钦的帮助下,程颖如愿进入商丘市某局,成了公务员。程对张充满感激。1997年8月的一天,两人发生了关系。

  耳鬓厮磨间,张提出让程给自己生个儿子,程直接说:“你先离婚,再娶我,我再给你生儿子。”

  张海钦怎会轻易离婚,他大度地劝程颖说:“你放心,只要你能给我生个儿子,即使你跟别人结了婚,我照样会对你负责到底。”此后,程和一个开火锅店的业主谈起了恋爱,但仍保持和张海钦的关系。直到2001年初,此时张海钦调任周口市市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张生个儿子的想法也更加迫切了。此时,程颖已经结婚,对和张继续交往也有了顾忌。两人之间有了罅隙。

  令张海钦意外的是,这时,程颖的妹妹程晖却主动找上门来。程晖生于1983年,初中文化,比张海钦的女儿还小10岁。程晖知道姐姐跟张市长的“特殊关系”,就干脆大大咧咧地闯进了张海钦的市长办公室,要求张安排工作。张海钦发现,程晖比程颖更加青春靓丽,当即安排她到周口市某街道办事处上班。虽然“不过是个临时工”,但程晖非常满足,并从此对张“忠心耿耿”,很快就成了张海钦的情人。

  2003年2月,张海钦调任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这时,程颖突然找上门来,说:“我跟我丈夫离婚了,因为他怀疑孩子不是他的。我推算,那个孩子应该是你的……”张海钦一时心热,拿出5万元给程颖救急。

  2006年3月,程晖也终于生了个儿子,张海钦百感交集,一下子拿出26万元给程晖。

  难以自拔 儿子成了索命绳

  由于张海钦基本上可以确定程晖生的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所以就特别疼爱这个儿子,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为了给程晖和儿子买房,张海钦不断把受贿来的钱物交给程晖。

  7月底,程颖找到张海钦说:“我知道你怀疑孩子不是你的,但我敢让孩子做亲子鉴定!”见程颖如此理直气壮,再想到她也是因为自己才离婚的,他就又先后给了程颖20万元人民币和1万元美金。

  8月,程晖决定用张海钦给的钱在郑州买房,找程颖帮忙选房。此时,在程颖的再三追问下,程晖才红着脸把实情说了出来:“我跟张海钦已经好了好几年了,而且还给他生了孩子……”

  尽管非常恼怒、羞耻,但考虑半晌后,程颖还是平静了下来。8月14日,程颖和程晖姐妹俩各自拿出40多万元,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某小区分别购买了一套面积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门对门地做了邻居。

  至此,张海钦“后院安定”。为了给儿子们留点家业,张继续大肆受贿。当然,张海钦并非腐败得那么心安理得。其间,张把父亲留给孙子的10万元特意交给秘书,交待说:“万一我有什么意外,这笔钱可以用,一定要交到程晖手里,将来给她的孩子上学用……”事情果然被他料到了,2007年7月,商丘一房地产商人犯案被抓,供出曾向张海钦行贿。

  张海钦开始并不配合调查,后来办案人员提到他的儿子,才打动了他心中那根脆弱的神经。办案人员问:“你能保证情人生的孩子就是你的吗?”张海钦怔了半晌,突然叹了一口气,因为他对此也不是十分肯定。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指控:从1994年春节到 2007年 8月,张海钦利用职务之便,受贿700余万元。同时,还有价值 572.68万元人民币、7.8万元美金及1万元港币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检察机关从汪晓蓝、程氏姐妹处收缴了大量赃款赃物。这3个情人到此才发现富贵如梦。而张海钦的发妻杜金凤则平心静气,案发后,她多年的劳动所得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合法收入,并退还给她。(据网易)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