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伊川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吹响卫生“小喇叭” 织就防控“安全网”
首个乡镇新农村
安置小区开工
伊川庆祝第11个中国记者节
各地程氏宗亲伊川寻根
广告
10月份销售55.6亿
再创单月新高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全力加快福民强市步伐
我市召开重大项目建设协调会
简 讯
伊川举行学习十七届
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宣讲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吹响卫生“小喇叭” 织就防控“安全网”
伊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年审
  装上环境空气“过滤器”,打好狙击四害“组合拳”…… 伊川县通过完善六项创卫工作机制,倾力把县城打造成伊水河畔的璀璨明珠,于近日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年审。

  本报讯 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1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91个,县级卫生达标单位149个,创建市级卫生村13个……自2007年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伊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巩固扩大创卫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强化县城建设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逐步完善健康教育、经费投入等六项机制,县城文明程度得到了不断提升。

  吹响卫生知识“小喇叭”——完善健康教育机制,增强居民卫生意识。县委、县政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宣传、教育、规划体系,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县爱卫办、创建办制作了十几块大型健康教育专栏和创卫宣传板面安装在县城中心,发放健康教育读本2万余册,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5万余份。县城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70%,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得到了提高。

  建好城市设施“大硬盘”——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市政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近4亿元,新建地坑式垃圾中转站8座、无害化卫生厕所3座、垃圾池160余个,购置环卫车辆20余台,维修更换果皮箱570余个,养护路灯线路55公里、变压器29台、路灯5821盏,补栽各种绿化乔木2900余株,灌木6万余株,扩建东出口绿地广场10000余平方米,新增绿地12000余平方米,苗木成活率达到98%,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

  装上环境空气“过滤器”——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提高县城环境质量。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环境检测治理,县城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了省级标准。全县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256天以上;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5%,地面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无污染事故发生。采取秸秆还田、推广秸秆饲料养殖发展畜牧业等方式,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使之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

  打好狙击四害“组合拳”——完善病媒生物防治机制,有效降低“四害”密度。组织人员在城区、城乡接合部进行药物杀灭,将鼠密度始终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在蚊蝇生长季节,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杀,两年来共投入灭蚊蝇药物、除虫菊脂等粉剂600余公斤,喷雾药物8000余箱,控制了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筑起食品安全“防火墙”——完善食品及公共场所监管机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2008年8月以来,全县实施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县、乡、村一体化监督管理,共聘任乡级卫生监督员27名,村级信息联络员746名,初步形成了县、乡、村整体联动的食品监管执法网络。目前,全县416家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均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评出B级企业5家,2000余名从业人员持证率达100%,体检培训率达98%。对常设末梢水监测点和全县99所集中用餐中小学校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卫生监测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织就疾病防控“安全网”——完善疾病防控机制,提高防控工作水平。建立健全了疾病控制机构和疫情报告网络,组织开展了多次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疫情的应急反应、预防控制实际演练,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目前,全年共监测各级医疗机构644家,合格率达85.5%,有效地杜绝了医源性感染发生。

  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不仅让伊川县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净,还带动该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步伐加快。三年来,全县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46亿元、外资1.39亿美元,比创建前增长30%以上,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约记者 董云兰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