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自1981年1月1日复刊以来,《洛阳日报》已整整走过了30个春秋。在这30年里,《洛阳日报》发生了巨变,而这些巨变,离不开一直支持我们的忠实读者。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纪念《洛阳日报》复刊30周年·读报情缘”栏目,讲述忠实读者与本报的故事,敬请留意。
读者名片:张耀显,男,39岁,祖籍洛宁。现为我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经济师,洛阳市人民政府立法顾问,1995年起订阅《洛阳日报》至今。
对于张耀显而言,《洛阳日报》不仅让他知道了很多“新鲜事儿”,还数次帮助他促成朋友们的“好事”。
重要法规制度条条都不落
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张耀显成为一名律师。“参加工作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挤出零花钱订了一份《洛阳日报》。”提起这件事,张耀显感到很自豪。
他说,作为律师,自己深知党报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它会第一时间发布代表整个国家发展方向、关系国计民生和百姓生活的各项法规政策。这些重要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洛阳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经济新闻、城市规划方案……提起这些报纸上刊登过的内容,张耀显烂熟于心。他家存有数不清的剪报,“凡是重要信息,我一条都不漏,每次遇到问题,随手翻点资料,啥都清楚了”。
心愿实现,对方请他大吃一顿
2000年,《洛阳日报》上刊登一则启事,大意为:我市将举行司法考试,各级法院将招聘法官若干。
“正好老家有个朋友是学法律的,我就赶紧给他‘报信’。”张耀显说,当时老家很少有个人订阅报纸,自己送去的消息可谓“独家爆料”,给对方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张耀显的朋友凭借所学的专业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录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法官。
“为了感谢我的帮助,他请我好好吃了一顿大餐,当时花了不少钱呢!”张耀显把此事归功于《洛阳日报》。
报上一则消息,好友的房子升了值
2008年的一天,张耀显的好友想买房子,却在如何选取地段方面犯了愁。“他看中了高新区附近的一个楼盘,但觉得位置太偏,不敢下决心买。”张耀显回忆。
张耀显又一次办了件好事。“我跟他说,《洛阳日报》都公布了,那地方要建瀛洲桥呢,交通便利,桥下就是风景秀美的洛浦公园,你还嫌地段不好?”好友依言买下了该地段的住房。果然,两年后的今天,这里的房价翻了一番。
“很多信息,我都是从《洛阳日报》上获得的。比如到老家洛宁修建了高速公路、洛阳有河南省首家新型秸秆发电项目等。这些信息和乡亲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几乎每次都是我带回去的。”张耀显很满意。
作为《洛阳日报》的老读者,他时刻关注着报纸的发展,希望报纸的内容能够再丰富一些,各类稿件全面开花,推陈出新,再创辉煌。 记者 李岚 实习生 罗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