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出生的李文超,人生角色在代课老师、铁路工人、通讯员、机关干部中转换。2001年,时年59岁的李文超参加了当年高考,以总成绩286分获得全国大龄考生第一名,被网友称为“花甲状元”。今年11月8日,他又远赴北京,旁听清华北大博士生课程。
11月11日是李文超(图)到京的第四天。晚7时许,李文超从住处出来,进了一家小饭馆吃饭。
李文超现在租住的是位于中国地质大学附近的一家地下招待所,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共住了4个人,混杂着各种味道。“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要么打工,要么出去找工作。”李文超说,他和他们的梦想不一样,他只想学习知识,而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
经历:没上大学是一生遗憾
“父母在我很小时就教育我:穷里求生,贫里求学。”李文超说,3岁时母亲就带他去了私塾;6岁正式上小学。从小学到高中,每次都能顺利升学,他成了当地的高材生,但没能上大学始终是他最大的遗憾。
高中毕业后,李文超当了一年代课老师,后来赶上贵阳铁路分局招工,他就去当了体力工人,因为有文化被调到工程队办公室,后又调到大队机关做文字工作。李文超意识到,正如父母所说,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他坚定了信念:将学习进行到底。
求学:花甲老人上大学
2001年6月,国家取消高考年龄限制,怀揣大学梦的李文超当年就报了名。20多天的复习后,他以286分的总成绩获得全国大龄考生第一名,被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破格录取。4年的学习生活,他像年轻人一样每天上学、放学、读书、复习,过着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从不翘课,考试成绩一般在中上等。4年后,李文超获得了学士学位。
但他还是不甘心,想读硕士学位。于是,他一边旁听文学院文艺理论方向的研究生课程,一边报名参加考试。在5次考试中,最好的一次考了313分,但因英语成绩过低,没能被录取。
妻子徐长红说,李文超求学有一股劲头,可以整宿不睡觉。在丈夫的带动下,徐长红也越来越爱读书看报,不仅补了高中课程,48岁时还拿下了省党校的经济管理学文凭。两个儿子也像父亲一样好学,大儿子有3个大学文凭,二儿子有两个大学文凭。
《贵阳日报》记者郑文峰曾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他的内心坚不可摧,那里没有别人,只有他自己,所以他会不停地倾诉。”郑文峰体会,或许因为李文超经历的磨难太多,又屡次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了现状,所以会特别自信。
赴京:以后还想读博士后
11月初,在和家人商量后,李文超决定进京“读博”。11月8日中午,乘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后,李文超和远房亲戚小李从贵阳的家里来到北京。在中国地质大学附近找到了一个地下招待所租了两个床位后,第二天他按原计划来到了清华。
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当代著名哲学史家陈来教授在见到班里这名大龄旁听生时,高兴地把他介绍给同学们:“这位老人家精神不错,这么大年纪还来求学……”
对于这次来京当旁听生,徐长红很支持:“他说要学就学到‘顶’,以后还想读博士后课程。”对于父亲这份为了学习连家都不顾的执著,二儿子李成田说:“学习对他来说已经成了本能,他不是温水里的鱼,他是长江里的鱼。”
议论风声
李文超 坐在家里消磨等死是无聊无意义的,我读书,我快乐,何乐而不为!
支持方 他觉得自己能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到,他觉得应该享受的公平待遇就一定要去争取。他好学上进,影响了全家。 ———妻子徐长红
他的内心很强大,可以应对任何打击。彻底理解他不太可能,但误解他却很容易。
———《贵阳日报》记者郑文峰
反对方 像他这个年纪,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却非要出来读书,太自私了,他想过家人会为他担心吗?
———网友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进大学学习,他一个这么大岁数的人,也要跟着读,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某教师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