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亚运赛场,他们曾为洛阳争光
黄健翔:反对举国体制
今天,等待刘翔三连冠
奖牌榜
广告
哈萨克斯坦女选手
坠马受伤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黄健翔:反对举国体制

  黄健翔:反对举国体制
    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看看三大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知道了。尤其是曾经有过优势的女足和女排。一个没有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基础的,国家砸钱少数“体育特种兵”埋头苦练攻关的体育体系,只能在那些非主流项目上摘金夺银,靠的是国家打个人、有钱打没钱、专业打业余。主流化市场化职业化项目,全完蛋。

团队球类项目和田径、游泳这些主流项目基础项目,人才的成长周期、成长规律、成才概率,不是那些非主流奇技淫巧项目能比的,不是国家砸钱圈养一群人苦练傻练不计成本拿钱堆就能堆出天才和一个整齐的团队来的。需要的是参与这些运动的青少年的人群基数。天才的诞生是有概率的。所以,我们的三大球越来越完蛋。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是体育局系统的高官自己亲口说的:三大球面临人才匮乏的危机。

从1996年的奥运银牌、1999年的世界杯亚军到今天,短短11年,女足连亚运会奖牌都拿不到了……还有女排、女篮,过几年再看,男篮,男排……

中国体育的全盘举国体制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损害,反过来损害一线竞技体育成绩,损害基础人才储备的不争事实,在这些曾经有过优势的团队项目、基础项目上,反应最为强烈。

北京奥运那么大的主场优势,51块金牌、排名第一、压倒美国;但是,三大球和手球曲棍球棒球等等都算上的团队球类项目,全军覆灭,甚至不如1996亚特兰大和2004雅典奥运,已经充分说明了举国体制的死穴所在——

这一体制,只善于搞小型、小个儿、小人群基数、小孩儿就开始专业化训练(在国外很难做到,因为家庭观念不允许,法律不允许把5、6岁的孩子送去接受每天超常时间的专业苦练)、市场价值小的、世界范围内对手竞争力小的项目,集中一些人花着政府拨款搞科技公关式的苦练,类似于一支国家投入的以为国争光为使命的体育特种兵,各方面保障优先,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方法训练条件都是世界第一,不是职业运动员胜似职业运动员,吃国家俸禄不用担心生活不用考虑训练成本,于是,不拿世界第一当然就是失败。当然,拿了也跟老百姓的体育锻炼生活健康没什么关系,因为多数这类项目,对老百姓来讲就是“奥运版的杂技表演”,平常是没有人有兴趣和有条件去玩这些的。说白了,这些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玩起来也能玩的起的项目。乒羽除外。(有人会说:乒羽锻炼也得花钱啊!也是成人才消费得起啊!孩子们有业余玩的吗?)

有人问啥是主流项目?主流项目就是:别说拿一个世界冠军,就是一场普通国家队比赛的胜利,都足以胜过无数金牌的项目!谁记得西班牙奥运会几块金牌?可是,谁不知道西班牙足球队的欧洲杯世界杯双料冠军?谁不知道纳达尔?谁不知道西班牙的男篮世锦赛冠军?谁不羡慕日本韩国的世界杯16强?谁不记得谁不记得99年女足世界杯亚军的辉煌?亚军也得到政治局常委全体接见。

为什么刘翔的金牌和世界纪录那么令国人疯狂和追捧?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田径比赛里的短直道项目是黄种人的“禁区”,谁能进决赛就足够牛逼了,别说金牌和纪录了。

为什么姚明没拿过NBA总冠军和世界大赛冠军也能那么“值钱”,因为篮球是大球,是国际化主流化项目,世人统一体育价值观认可的项目。

这就是主流。

反对举国体制,不是反对保留优势项目的小体系,比如乒羽射击举重体操跳水。但是,全盘举国无用无益,且效果不佳,危机早晚爆发。不妨将基础项目主流项目放开,把经费用于学校体育的恢复和健全,让体育回归教育,让子孙更健康,更多青少年接触体育运动,在普及基础之上,去海量的青少年当中发现人才、再行提高。

有人说,不搞举国体制,不搞早期三集中专业化,就搞不过外国人,尤其是三大球和基础项目。这完全是胡说。

三十年代的球王李惠堂时代,中国足球在亚洲称王称霸多年,球员主体都是知识分子读书人,从学校里踢出来的。没人给他们花钱投资圈养集中,照样连霸亚洲足坛。就连国际足联历史与统计协会,都承认李惠堂的成就,把他与贝利马拉多纳等人并列为上个世纪的四大球王。他的时代,还是我们所说的“一穷二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万恶旧社会呢,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足球都可以取得如此成就,何况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今天?谁敢说不行?

近邻日本的足球运动,就是扎根于学校立足于普及,根本没有采取我们的那些金牌优势项目的模式,现在已经领先我们不止一个时代了,未来我们男女足全面输给日本,还要继续输上十年二十年。如果说不搞举国体制就搞不好这些主流项目,难道是我们的孩子品种不如日本孩子?谁不知道中国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都是最好的?问题不是品种,是环境和机制。

足球、篮球、网球、赛车等项目之所以能职业化、商业化,是因为这些项目的观赏价值决定了其市场价值。这些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是全面综合多样复杂的,团队项目尤其复杂。但是,魅力也在于此。因此,他们就是主流体育项目。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爱好者的首选,无论是亲身参与还是作为观众看客,都是首选这些项目;这些项目,天生就是的运动项目里的明星。正因为如此,电视里大量直播的是球类尤其是大球以及赛车,而不是举重、射击、水上、蹦床、柔道、跳水等等这样的项目。

这些技巧型或者简单力量型项目的金牌,虽然同样是运动员们复出很多辛苦换来的,但更多是靠国家砸钱不计代价不择手段不惜血本,击败了私人投入、玩乐为主的国外选手;这样的金牌,只是奖牌榜上的一个数字而已,对于民众的生活质量,对于一国的体育水平,乃至对一国的国际形象,帮助都不大。远远不如“小日本”在南非世界杯上那两脚惊世骇俗的任意球破门给其本国人民带来的快乐自豪,以及给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宁愿北京奥运少拿10块金牌,换来世界杯赛上那两脚任意球。有一样愿意的吗?可惜,人家不换。

我们辉煌的金牌战略背后,是并不乐观的群众体育状况。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73元,还不够看两场电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92个成员国关于居民“健康寿命”(能够自主生活,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寿命)的预测及排名顺序,其中,日本排名第一位,中国排名第八十一位。中国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金牌辉煌背后:北京人均健身花73元 落后日本80位http://yayun2010.sina.com.cn/o/2010-11-22/16155328155.shtml

这些数据说明,一国之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的基本权力,对于当前的局面来说,比竞技体育多拿几块耗资巨大的金牌,重要的多,实际的多,和谐的多。一个民族的健康幸福指数,不是奖牌榜的排序能准确反映的。

有人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等优势项目为什么长盛不衰?正因为这些不是世界上的主流项目,更不是职业化项目。我们的优势就是国家打个人,有钱打没钱,专业打业余,没有真正的职业对手;还有这些项目自身小环境的历史积累。当然,具体项目领域,有优秀的人才,成功的经验,也是一些优势项目的成因。这与反对全盘举国体制,要求把资金用于学校体育的正规化全面化制度化一点儿也不矛盾。

网球、台球、高尔夫等,也许包括游泳,个人培养家庭投入比较方便的个人奋斗项目,由于中国经济的发达,家庭投入培养的青少年基数在猛增,将来会有人才井喷。但是,这跟我说的主流化团队项目的危机,并不矛盾。也恰恰说明,在学校体育缺失的时候,只有靠家长自行投入家庭培养才行,同时最重要的是:也行。这说明中国不是没有体育人才,而是没有好的环境。

必须承认,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对家长和学生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否则,同样年龄的青少年,我不信我们中国的孩子天生就跟欧美日韩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孩子们不一样,天生就不爱运动。当然,学校体育的缺失不仅仅是体育系统的问题,教育系统难辞其咎!一个让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健全正规的体育教育的国家教育系统,将来一定会被子孙后代骂娘的!

以我的中学母校为例: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纪录,都是20多年前八十年代创造的,现在的孩子们,不爱运动,家长也不支持,学校里也没这个风气和环境,体育课就是散步,体育老师被领导告知:不出事就行!甚至有体育老师因为学生课上有点磕碰,被家长冲到学校来打……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下一代,下几代,一线竞技体育再多拿多少金牌,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既不关心,也不在乎广州亚运会到底中国代表团又拿了多少金牌,已经拿了多少金牌,以及还会拿多少金牌。倒是建议媒体每天这样报道:今天,我代表团漏掉了XX枚金牌里的X枚,被其他团瓜分;亚运结束时,也可以这样数牌,比较有趣。这是金牌的悲哀——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之常情。拿簸箕搓,必然贬值。

甚至没有哪一个单项的比赛让我有看一眼的冲动,我也根本不知道哪一个运动员拿了哪一块金牌。就连看足球比赛,我也是为了混微博粉丝和流量,为了炒作出名混饭吃,在新浪体育和微博的威逼利诱之下,在家一边跟孩子玩一边一只眼睛看球一只眼睛看电脑混过来的。我忏悔。哦,我目前就想看礼仪小姐的服装。

我依然很尊重运动员和教练员们,他们都是用青春和血汗在拼一个前程。他们也都有父母亲人,多是普通人家的子弟。我反对的是这个畸形的金牌生产线,一个剥夺了民众的体育基本权力的体系。只有拿了金牌的人才是它的受益者。其它人,也都是这个体系的炮灰,跟被剥夺了体育权力的亿万百姓一样,甚至更惨。记得邹春兰吗?

一个人均体育设施不足一平方米,小学中学体育缺失,普通民众参与体育锻炼十分困难,用那些破铜烂铁的所谓社区健身器来代替运动场的体育系统,是以国民的基本体育权利被剥夺被牺牲为代价,资源集中于一小撮既得利益者手中为方式的金牌生产线。时至今日,国家该考虑一下是要这个系统,还是把体育还给人民了。

欢迎就此问题进行讨论。我觉得,不妨搞一个电视直播辩论大赛。前提是:请体育局系统公开财务,让百姓们知道,每块金牌背后的代价。其它数据,感谢新华社的杨明老师和各方面提供。我们需要的是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基础的正常健全健康的体育系统,而不是少数人的举国体制和金牌生产线。

有某省体育局官员跟我说:“北京奥运会后,咱们真的没必要再花那么多人力财力谋求奥运金牌榜前列了。保留几个优势项目,能保住排行榜前八,能升国旗就行,该把体育事业的重点转到全民健身上了。”这是良心话,“为一块金牌花的钱太多了”。

最后,转自新浪微博的一个童话故事:从前啊,有一家养了8个孩子,让其中7个光着屁股,把家里所有做衣服的钱,给另外1个长得最体面点儿的做了一套高级漂亮的衣服,频频去参加选美,经常拿些奖牌回来。于是,家长上街,背着手昂着头倍有面子。其他那7个孩子,光着屁股躲在家里,欢呼雀跃,精神振奋。

我给续了一段:

终于某天,七个光屁股孩子之一提出了不同想法,说能不能把一个孩子的华美衣服钱拿来给8个孩子都穿上朴素衣服。结果另外六个光屁股孩子里有人率先跳出来批评他不爱家,不顾全大局,不知道家的光荣就是自己的光荣,还说:街上邻居家也是这样过日子的……

还有的说:就你这身材,穿什么出去也是给咱家丢人,纯粹浪费布料;还有的说:不集中力量办大事,怎么比得过邻家?人家天生品种好;还有的说:没有奖牌的耻辱日子你都忘记了?忘本了!

大家接着续吧……


  张山时隔20年再夺金
   
  新华社增城11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陈先锋、沈楠)和20年前北京亚运会一样,中国队23日再次射落了女子双向飞碟团体冠军和个人金牌。而将这跨越20年的两届亚运会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大兵张山和一对姐妹花。

  23日9时,女子双向飞碟比赛在广州飞碟中心打响。中国队派张山、魏宁、魏萌三人组合出战,其中42岁的张山是唯一出征北京和广州两届亚运会的中国女运动员,而“80后”魏宁与魏萌则是一对姐妹花,其中姐姐魏宁年少成名,战绩显赫,而妹妹则是首次参赛。

  在首先的资格赛暨团体决赛中,三位选手发挥都比较稳定。其中,魏宁以71中排第一,张山和魏萌均为65中,排并列第六名。张山和魏萌为了争夺最后一个个人决赛名额进行了加赛,结果张山获胜晋级。最终,经过3个小时的鏖战,中国队以总成绩201中夺得冠军,韩国队196中排在第二获得银牌,泰国队排在第三获得铜牌。

  而在个人决赛中,打响了第一枪的老将张山发挥一般,以84中的总成绩屈居第4,无缘奖牌。而以资格赛第一进入决赛的魏宁发挥稳定,尤其是在第4号靶位发挥稳定,6发5中,一举奠定了第一的位置,并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以94中的总成绩夺得了亚运会女子双向飞碟金牌。

  至此,这个“大兵小将”的组合再次将亚运会女子双向飞碟比赛团体和个人冠军收入囊中。

  “这和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一样。”张山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20年前的结构是,老中青,当时我是最年轻的一个,并取得了团体和个人金牌。20后的今天,依然是老中青,只不过我已经是老队员了。”

  “我想未来20年还是这个结构,未来老队员不会丢下手中枪,年青队员会继续努力拼搏。”张山说,而我则是“生命不息,射击不止。”
  
  
  跳水囊括双人项目全部金牌
   
  新华社广州11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周欣)中国跳水金牌梦之队在广州亚运会上再夺女子双人10米台和男子双人3米板冠军,马来西亚组合锁定两个项目的银牌,朝鲜和韩国各自赢得一铜。

  在女子双人10米台比赛中,奥运双料冠军陈若琳和新搭档的队友汪皓以完美的发挥和360·06分捧得金牌,领先亚军、马来西亚的梁敏喻/帕姆格48·12分,朝鲜选手崔金姬/金云消获得季军。

  18岁的陈若琳曾经在四年前的多哈亚运会上收获双人金牌,当时的搭档是王鑫。从今年起,她的搭档固定为汪皓,两人先后获得过三站世界跳水系列赛和世界杯的冠军。

  陈若琳说:“我的搭档从王鑫换成了汪皓,但我们都是很配合的,尽量多为对方着想。我觉得和四年前相比,我成熟了很多,对比赛的适应能力也强了。”

  陈若琳在北京奥运会后经历了身体发育期的波动,她表示:“没有哪个运动员只想参加一届奥运会,为了2012年我会更加努力,把体重控制好。我也希望能像郭晶晶那样在跳板项目上有所突破。”

  男子双人3米板是奥运冠军秦凯和罗玉通的表演舞台,他俩以459·60分赢得金牌,马来西亚的布赖恩·洛马斯/杨根霓以404·85分名列亚军,韩国选手朴智浩/孙成哲获得第三名。

  25岁的罗玉通来自广东,他说:“我和秦凯从世界杯开始配合,到现在默契越来越好,但我在个人的技术细节上还需要注意。我现在是中国跳水队年龄最大的一个,但还不是奥运冠军。我会放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从每一次比赛每一次训练努力。2012年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奥运会的机会了。”

  24日,秦凯将带领新人何敏参加男子1米板的比赛,奥运冠军吴敏霞和郑霜雪角逐女子1米板。

  秦凯在多哈亚运会时是1米板的银牌得主。在展望比赛时秦凯表示:“我觉得我还是一如既往,把动作完成好,不管是第几都不是那么重要。”

  中国选手施廷懋/王涵和周吕鑫/杨礼光在22日赢得女子双人3米板和男子双人10米台的胜利。
  
  
  中国剑客4金收官
   
  新华社广州11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邹大鹏)广州亚运会击剑项目23日决出最后两枚金牌,由雷声领军的中国男花“四剑客”在决赛中挑落日本队,迎来中国队自曼谷亚运会以来的4连冠;个人赛金牌得主骆晓娟领衔的中国队在女子重剑团体赛决赛中不敌日本队无缘卫冕。中国击剑队最终以4枚金牌收官。

  世锦赛男花团体冠军雷声、朱俊、黄良财和张亮亮组成的中国队开局后一度与对手咬得很紧,两队比分交替上升。在替补出场的张亮亮为中国队确立了6剑的领先优势后,中国剑客们一直保持领先;雷声在最后一轮担纲“亮剑”,以45:35领先10剑的优势成功卫冕,迎来中国队在该项目自曼谷亚运会以来的4连冠。

  “让我上场是赛前制定好的,一旦出现了不利局面,我要稳住局势把节奏放慢,把日本队的气势降下来,这样他们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为这场胜利奠定了基础的老将张亮亮说。

  中国男花主教练王海滨赛后对队员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个人赛的失利是个教训,从世锦赛回来后觉得比赛不会那样艰苦,忽略了主场的心理压力。队员们今天准备的比较充分”。

  女子重剑团体赛决赛中国队的对手也是日本队。多哈亚运会团体赛冠军骆晓娟带领队友许安琪、孙玉洁、尹明芳在开局落后的情况下紧追不舍,但最终未能翻盘,以29:36不敌对手摘得银牌,遗憾地未能卫冕。而日本队则拿到了本届亚运会的首枚击剑项目金牌。

  广州亚运会击剑项目共产生12枚金牌,中国队夺得其中的4枚,韩国队摘得7枚成为最大的赢家,日本队有1金入账。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