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国各地一样,洛阳这个因计划经济而兴起的工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时代,无疑要面临体制转型带来的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新千年来临前后,洛阳大型国有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当老工业基地的“光环”逐渐褪去,许多企业勇敢地选择充满荆棘的改革之路。
2004年至2005年,我市主要集中完成了203户中小企业的改革任务,随后在“十一五”期间,又将重心放在国有大型企业产权改革上来,大力推动国有大型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市国资委人士介绍,通过股权划转、增资扩股、资产转让、合资合作等形式,洛轴、洛耐、洛玻、洛铜、一拖等5家企业,整体或主要资产分别与永煤集团、中钢集团、中建材、中国铝业、国机集团等优势央企或省企的战略合作,创造了地方大型国企改制的“洛阳模式”。
何为“洛阳模式”?市国资委主任唐超解释:利用央企良好的信誉资源、信贷资源、市场资源和技术实力,通过股权无偿划拨+增资扩股方式,支持我市企业并入中央企业。
战略重组后,5家企业共向中央(省)企业无偿划转资产50.27亿元,共接收安置职工5.56万人,吸纳中央(省)企业新投入资金64.8亿元,实施了总投资达85亿元的“新洛轴”工程、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洛玻搬迁改造、一拖工业园等20个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大项目,由此实现老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实现由“一”到“二”的裂变。
上述5家企业中,一拖是最后一家进行战略合作的。在国机集团支持下,位于洛阳工业园的一拖工业园进展顺利。今年8月,车桥项目成为一拖工业园第一个建成投产的项目,一拖“再造一个新一拖”梦想开始逐步实现。
李冬今年38岁,是一拖一名普通职工,在厂里工作了20个年头。现在,他对一拖工业园涂装加工线上的6台机械手印象深刻。
“以前,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只要上了涂装加工线,就要‘全副武装’,口罩、风镜一样都不能少。”李冬说,在一拖老厂区时,为拖拉机底盘喷漆全部需要手工完成。如今轻点按钮,机械手在短时间完成喷漆操作。
“看着厂里巨大的变化,也就看到了新的希望。”李冬说。
类似的战略重组还有:洛氮引进骏马化工,安龙钢铁引进郑州永通特钢,洛阳宇通引进中集,明花引进立白。
此外,中航光电、洛钼集团成功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批劣势困难企业关闭退出,实现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市国资委统计,2006年到2010年前10个月,全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由187户下降到155户,资产总额从1066.3亿元增加到1897.3亿元,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户数下降17.1%的情况下资产总额反增加77.9%,全市国有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然而,改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市国有资产数量和整体经济总量都比较大,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制不活,依然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我市部分企事业单位面临的最大症结就在于体制机制不活,最终的出路还是老老实实推进改革改制,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
市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会反复强调,要把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做到坚持职工合法权益优先、公开公正操作、因单位制宜等原则。
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激发机制活力,具体包括: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坚持突出主业,落实经营责任,强化激励约束,公开选聘人才,推进自主创新,注重企业管理,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2012年前,着力做好国有大型企业重组后资产、业务、人员、管理等的整合和企业文化融合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管理制度。
在改革中,还将突出产权、产业、技术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企业发展犹如潮起潮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起起伏伏实属常态。天下没有永远领先的企业,改革绝无包治百病的妙招,唯有始终适应时代变革的潮流,才能继续成为时代弄潮儿。
5年时间,在洛阳老国企发展史上仅是一小段。以改革为动力,这些曾创造过辉煌的企业定会积蓄发展的动力,步入螺旋式上升轨道,从而蜕变新生。
记者 李松战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