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洛龙区北王村的“党员爱心菜”,从田间被送到了市民家中。这是第一批“党员爱心菜”,重量达2500余公斤,而它们背后蕴涵的分量更重:4名捐菜的“党员菜农”、30名无偿挖菜的志愿者、12辆自发送菜的三轮车、400余户困难家庭……
现场 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
昨日8时,30名志愿者从市区出发,到北王村后,大家分为两队,分别挖生菜与油麦菜。开始挖菜前,菜农王荣花先对志愿者进行了“岗前培训”:“铲得深了,带泥太多;铲得浅了,浪费。”
培训课一结束,志愿者们捋起袖子就干了起来(图①)。看到铲下的生菜又嫩又脆,大家在装袋时不舍得把菜压实,本来能装5公斤菜的塑料袋,往往只装了三四公斤。菜农王建军说,这些菜质量好,又没喷过水,不怕压,装袋时要尽量压得实一些,这样才能多送些菜到城市困难家庭的餐桌上。
感慨 农民来帮城里人
天气冷,菜又凉,刚开始干的时候,很多志愿者的手都被冻红了。几个小时过去,不少人早已满脸大汗。看大家干得辛苦,王荣花从家里提来热水,还拿了不少一次性杯子,给大家倒水喝。
王荣花说,这一大棚油麦菜,足有半亩地,要是一个人连挖带捆,3天都干不完。而这群大多数是第一次干农活的志愿者,“干得不赖,不怕苦不怕累”。
熊国雷和张波是一所中专的教师,两人下了夜班就来挖菜。
张波说,在以往印象中,都是城里人帮农民,而这次奉献万斤“爱心菜”的菜农,以自己的义举来帮助城市困难家庭,感觉这些菜的分量沉甸甸的。
送菜 特殊车队很抢眼
一边是干得热火朝天的志愿者,一边是从旁指点的菜农,摘菜进度很快,不到3个小时,两个大棚2500公斤蔬菜,全部装袋(图②)。看到志愿者忙碌了一上午,村里的党员也自发行动起来,帮忙装菜。12辆三轮车停在大棚边,大家把蔬菜装到车上。
史双明说,本来村里安排了10辆三轮车,但又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加入送菜队伍。除了新加入的两辆三轮车,其他三轮车的车身上都插着“村党员爱心菜”的横幅。而且12名菜农党员中有6名是女性,史双明笑着说“俺村的妇女真顶半边天”。
上路后,三轮车整齐有序地在市区的车流中穿梭而过,这支车队成为昨日洛阳街头的一道景(图③)。途中,一辆电动三轮车没电了。看到菜农吃力地蹬车,大家提议把她车上的菜卸下一些装在其他车上,可为了不浪费时间,她坚决不停,并保证不掉队。
社区 “党员爱心菜”受欢迎
16时许,3辆满载着北王村“党员爱心菜”的三轮车,驶进了位于西工区广电社区的原市丝钉厂家属院内(图④)。与此同时,其他“爱心菜”也被送到了西工区和老城区的另外3个社区。
广电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建立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菜农一起把蔬菜卸下来后告诉我们,小区165户居民中,有77户是残疾人,有的夫妻双方都身患残疾,生活十分困难。
小区不少居民看到三轮车上的横幅,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当明白三轮车上的蔬菜,是菜农特意送来的“爱心菜”后,尽管他们中有的人口不能说,仍然笑着为菜农和志愿者鼓掌。
在老城区公园巷社区,听说北王村的“党员爱心菜”来了,很多社区居民都来帮忙卸车。面对远道而来的菜农,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感动 残疾人吃上了“爱心菜”
菜农王建军和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学生杨帅一起把一袋5公斤装的生菜送到一位叫韩甲寅的残疾人家里(图⑤)。当时,韩甲寅正在拌饺子馅。看到送来的这一大袋子菜,韩甲寅抓住王建军的手,连声说“谢谢”。出门买菜,对于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他们老两口来说,是每周都要经历的一次考验。
今年55岁的韩甲寅和老伴刘惠芬都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刘惠芬1年前不慎摔倒,脑部受伤后说话变得不清楚,再加上双腿不便,已经1年多没有出过家门了。
刘惠芬吃力地说,菜市场离家远,所以老伴去一次就要买够一星期的菜,每次看到老伴手里提着十几斤菜,几乎是挪着回来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送来的这么多生菜,足够他们吃一个星期的了。
“我给你们做顿饺子吧。”韩甲寅把生菜洗净切碎,掺进正在拌的饺子馅里。不多时,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吃着自己送来的“爱心菜”包成的饺子,白建军他们开心地笑了。
邀请 本周六请您帮忙送菜
在史双明等4名“党员菜农”的计划中,他们要捐出5000公斤新鲜蔬菜。由于时间和运力有限,昨日首批“党员爱心菜”只送出2500公斤。余下部分初步定于本周六(18日)送出。
目前,这一爱心活动最缺的是运输车辆,如果您有微型运输货车或者面包车,愿意免费帮助北王村菜农把菜送到城市困难家庭,请拨打热线66778866和我们联系。
我们期待着您的加入。
记者 李砺瑾 见习记者 许晓洁 通讯员 吕燕菲 苟华云
李海梅/文 记者 高山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