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站在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 再创新业绩 重铸新辉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市涧西区工农乡
站在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 再创新业绩 重铸新辉煌
  工农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李江海
  工农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晓红
  工农乡,位于洛阳市涧西区,东至涧河,与西工区隔河相望;西至310国道洛阳市西出入口,与新安县洛新开发区相邻;北依涧河;南至高新开发区,与孙旗屯乡接壤;占地18平方公里,乡管人口3.8万余人,流动人口15万余人,下辖18个行政村,对涧西区成环绕之势,毗邻一拖集团、洛轴集团、七二五研究所、原机械部第四设计院、河南科技大学等2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都市里的村庄”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全乡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先后按照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一工二商三菜四农”和 “调整一产、提升二产、强攻三产”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发展作为全乡工作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0年全乡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5763万元,同比增长39.7%;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77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40元,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在全省建制乡中名列前茅。该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多次蝉联“中国乡镇之星”,曾被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河南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河南十佳乡镇”、 “河南五好乡镇党委”、“河南省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 “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洛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等多个荣誉称号。

  “十一五”的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工农乡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黄金期。乡党委、乡政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共克时艰,保持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5年来,乡政府围绕“项目引资双带动”和“工业、商贸服务业两轮并驱、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工作思路,紧紧依托区九大重点工程,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工业发展,积极繁荣第三产业,使全乡经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09年底,该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8000万元,是2006年的1.38倍,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000万元,是2006年的3.48倍,年均增长87%;限额以上企业由2006年的9家增加到2009年底的21家,增加值完成79673万元,是2006年的6.44倍,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完成5746万元,4年累计完成18990万元,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090元,人均净增2687元,年均增长12.4%。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乡经济实力继续排在我市前列。

  工业经济逐步振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抓住洛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全力打造涧西科技工业园和南华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成为全乡工业的强大支柱。目前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充满活力。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服务城市做文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从传统的饮食、住宿等行业向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行业转移。大型商贸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珠江南路商业街、武汉南路商业街、沿七里河凯旋路商业开发等规模效益凸显;新华瑞汽车城、大张总部、大张配送中心、大一物流等一批新兴三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乡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香港城二、三期、国际贵都、丽春佳苑、七里河城尚城、凯旋花园、富地国际、碧水云天、兴隆花园等项目相继完工,销售良好,也有力带动了我乡楼宇经济的发展,并引进苏宁电器、齐鲁证券等国内500强企业或大公司入住。西出口物流集聚区、珠江南路特色餐饮街、七里河电子产品区等3个服务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市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09年底,民营经济收入完成313430万元,提前实现比2006年翻一番的增长目标。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项目带动战略快速推进。近年来,该乡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加大,变坐地招商为主动出击,采取驻地招商、小分队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老板招商、节会招商等方法,广泛捕捉信息,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招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乡项目带动战略快速推进注入了活力。据初步统计,全乡5年来共引入资金预计超过100亿元,上项目200余个,每年保持新上项目40个至50个。项目建设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借洛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之机,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完成了乡村建设与管理理念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创建工作从一般工作向重点工作的转变,从阶段性工作向经常性工作的转变,创建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全乡涌现出全国优秀物业管理小区1个、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1个,社区建设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从2008年开始,重点加大了西四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西马沟、王湾村新修跨涧河大桥两座,投资近26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和区乡投资各占50%。区乡财政计划连续3年每年各投资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西四村基础设施建设,村主次干道网状分布,通组通户道路基本完成,使西四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配合市、区政府完成了凯旋西路、九都西路、华山路、滨河路、中州西路延长线改造及涧河综合整治等十几项重大而艰巨的拆迁、改造和村民安置工作,使全乡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为洛阳市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化,社会形势保持稳定

  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加强公民道德督导,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全乡18个行政村中有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村8个、区级文明村3个。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五五”普法深入人心,依法治乡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信访工作形成网络化、制度化,民事调解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使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社会秩序良好。

  ——坚持科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努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使发展的成果从各个方面惠及群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健全了计生服务与管理网络,完善了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始终使全乡人口出生率稳定在7%。左右,自然增长率在3%。左右,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低保、大病医疗救助、特困户及五保户救助、救济救灾等工作有序开展,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认真贯彻党的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家电汽摩下乡和“两免一补”政策,农村学生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加大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务工水平和就业能力,千方百计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不断加大教育投资,5年来全乡累计投入800余万元,使乡属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筑了健全的医疗预防体系,圆满完成了抗击手足口病和甲流疫情任务,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认真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积极防治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保证了群众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监管,确保辖区无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了汛期安全。

  回顾工农乡的发展历程,虽然不乏时代烙印,但作为全市有比较鲜明的“城中村”特色的乡镇之一,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工农乡人不断探索,图强图变的艰难创业历程。“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索明天,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此言亦不为过。

  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放宽了农村政策,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社队企业”的方针。这个决定像一阵春风,使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工农乡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企业的数量、规模、档次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全乡集体企业最多时的1990年前后曾达到200多家,涉及机械加工、化工建材、工业电器、耐火材料、餐饮商贸、酒店服务等行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曾雄踞洛阳市之首,其间曾创下多项洛阳乡镇企业发展史之最:浅井头村1990年建成的花园酒店,是洛阳首家农民兴办的二星级酒店;1992年兴隆寨村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村级与香港合资的港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开了农民涉足房地产的先河;符家屯村由于乡镇企业起步早、规模大,在1980年至90年代中期,号称洛阳 “第一村”,是河南省首批小康村之一。工农乡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洛阳市最早开创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新局面。

  艰难创业 再创辉煌

  1995年之后,乡镇企业发展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等原因渐显颓势,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对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的乡镇企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按照全省要求对乡镇企业进行了资产股份制改革,乡镇集体企业发展尽管风光不再,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企业改制,大部分乡镇企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6月,洛阳市作出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拉大城市框架,撤销原郊区建制,工农乡划归涧西区管辖。这对于工农乡来说,虽然形式上融入了城市,但实际上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原来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随之变化,“都市村庄”的称谓也随之变为“城中村”。工农乡党委、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强攻三产、提升二产”的发展思路,即在巩固现有工业企业、提高二产发展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服务城市,壮大自身实力,通过多方融资,抢占“金角”,开发“银边”,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房地产、商业、饮食、娱乐、酒店等行业强力开发三产,实施三产带动战略。在此过程中,工农乡还向医疗、证券等行业进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三产不断向纵深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抓住洛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决定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西四村成片近3000亩土地建成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工业企业为主的二产发展集聚区,实现二产园区化、集约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成为全乡工业的强大支柱。这一想法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涧西科技工业园”横空出世。从2004年开始通过几年的奋斗,该乡把涧西科技工业园打造成为全乡工业发展的“龙头”,园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园区管委会为企业入住和生产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了园区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全乡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涧西科技工业园为核心区,新规划了16.47平方公里的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全乡工业发展坚持以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依托,集聚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模式,规划和建设好“四大产业聚集区”,即:轴承产业园区、机械装备加工产业、“五车”及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今年以来又有投资近4亿元的轴研科技项目和洛阳市唯一一家中德合资企业——洛阳威亚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两家大型企业入住园区并开工建设。同时南村的南华工业园规模也进一步壮大,目前已入住企业12家。其中,浙江杭挂集团和一拖小四轮生产线两个年产值超亿元的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过亿元的龙羽电力杆塔制造项目已经投入生产,今年又引来了同样是投资超亿元的龙羽电气开关柜项目,厂房等基建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据统计,集聚区内现已入住各类企业245家,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形成了二产、三产并驾齐驱的经济格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城中村”改造大文章

  2008年伊始,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争取2010年前全面完成都市村庄的改造任务”。洛阳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对全市26个“城中村”完成改造任务,而其中工农乡的东十村全部在改造之列,占全市任务量的近40%。

  实施“城中村”开发改造,必须坚持整村开发、连片改造,杜绝新的“城中村”出现。改造后村集体收入和村民福利将大幅度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村集体所有的写字楼、门面房面积将有大幅度增加,收入稳中有升。村民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村民统一纳入城市就业管理范围;因“城中村”改造增加的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村民;符合条件未就业的,享受市、区有关就业扶持政策;村民逐步纳入城市就学、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及时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

  通过完成“城中村”改造将实现四大改变,即:环境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变、房产价值的改变、村民个人收入的改变,实现从“村民转变为居民,村庄转变为社区,农村文化转变为城市文化,单纯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会使村民的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和经营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使村民的经济收入、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不仅从居住环境,更从思想理念上融入现代文明,最后完成由都市村庄到都市新型社区的转变。

  通过完成“城中村”改造,实现城乡一体化。根据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资源融合,打破城区、村域界限,实现西四村集中安置,建成高品位的农村新型社区,市政、环卫、供电、供水、煤气、暖气等全方位覆盖,实行城市统一规划管理。对于集体农用地,在留足社区改造和配套服务用地的基础上,依法全部征用,进行整体规划。坚持资源优化配置,立足发展基础,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综合考虑交通、环境、就业等因素,与西出口物流商贸带建设相结合,优势地段优先规划物流园区产业,优先安排失地村民就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2015年底,力争实现城乡一体化,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生活。

  乡党委、政府认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乘势而上,积极应对城市化要求,使全乡群众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城中村”改造要空间、要开发、要项目、要效益,不但是要完成由都市村庄到都市新型社区的转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二次创业”的先决条件。改造工作今年全面启动,保证明年各村都有实质性进展,新开工一批项目,形成多点开花的拆迁、建设局面。重点做好兴隆寨、七里河、浅井头,南村郑州路以及王府庄、同乐寨、符家屯的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千方百计破解拆迁难问题,要把主要工作精力和人员放到拆迁第一线,实现大拆大建、遍地开花的工作局面。这一举措将使工农乡作为多年以来颇受人诟病的“城中村”历史彻底结束,必将掀起工农乡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今天的工农乡人秉承“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工农精神,正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昔日的都市村庄正踏着时代的节拍,加快进行自我改造,勇立发展潮头,全方位融入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中。我们坚信,曾两度荣膺“中国乡镇之星”殊荣的工农乡,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工农乡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