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圆梦,都挤到京、沪、穗这几个地方,不堵车才怪。
美国堵车,中国也堵车,两国开始同病相怜。但仔细观察,中美堵车还是有很大不同。中国式堵车,集中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或通往北京这样大都市的道路上,堵车时间之长,程度之烈,远超“汽车王国”美国。对此,人们可以找出种种原因:城市规划的不合理,道路建设的滞后等等。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政治学层面上的原因:权力的过度集中。
权力的集中,导致资源的集中以及职能的集中。这是个“看不见的因素”,却是个决定性因素。北京已是政治中心,还拥有最好的大学、医院、剧院、研究院等等,但还不满足。据说,当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说过,希望从这里看过去,都是烟囱。于是,首钢、燕山石化拔地而起,北京又多了一个“中心”:重化工业中心。现在,这种偏好并未消除。造成资源向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都市高度集中,代价必然是其他地区资源的相对不足,而且,大都市得到的未必都是好处:房价飚升,人口拥挤,空气污染,等等。北京人面临的悖论是,汽车不是加快了而是减慢了速度。
在美国,政治中心是华盛顿,经济中心是纽约,科技中心是硅谷,娱乐中心在洛杉矶。就连联邦政府,也并非所有部门都在华盛顿。移民们又恨又爱的移民局,就在全国有五大服务中心。根深蒂固的小政府理念和分权主义的实践,不仅使得美国政治体制运作相对有序,也使得经济布局,城市布局,交通布局相对合理。在大都市洛杉矶,八十多个小城市组团,更是分权而导致合理布局的范例。在美国,城市不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城市人不是荣耀和地位的代名词,也不是经济利益和便利的拥有者。美国梦的实现地,是郊区、小城市、乡村,那里是不会堵车的。
中国的问题是,现代化被误解为城市化,城市化被误解为大都市化(中国多少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在此理念引导下,政府运用权力,将资源向这些地方集中。中国梦,变成了城市梦,又变成了大都市梦。为了圆梦,都挤到京、沪、穗这几个地方,不堵车才怪。
其实,汽车时代,给了中国城市建设一个从集中化走向分散化的契机。尤其是由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组成的“24小时生活圈”,可以让郊区、小城市乃至乡村,成为适宜居住和工作之地。但要实现这种转变,应该建设分权的理念,实施相应的资源布局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