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9版:纪念特刊·春意盎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亚太第一
建网站,全省第一个“吃螃蟹者”
技术进步 革故鼎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下一篇4  
2011 年 1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亚太第一
本报记者 程奇
  卫星接收器。 见习记者 赵俊善摄
  1988年7月21日,亚太地区第一个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洛阳日报社建成并投入使用。卫星数字信号直接进入报社电脑,速度快、误差低、费用低廉让人惊叹。

  近日,百度“洛阳吧”正疯传一个帖子——《洛阳崛起已非一时》,帖中有一段称:“1988年7月,亚太地区第一座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洛阳日报社建成。”

  帖子针对此事的“麻辣快评”更经典——“此社(指洛阳日报社)大有传奇色彩!”

  建设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是洛阳日报社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一个“第一”,也是洛报人锐意进行技术革新的“大手笔”。

  落后电台,“咯哇咯哇”像蛤蟆叫

  说起新华社新闻数字卫星接收站,有必要普及一个新闻圈内常识:中国各类报纸,除报社自采的新闻外,很大一部分内容,多采用新华社电稿,诸如全国“两会”、国家领导人出访、国际新闻,都是新华社电稿“唱主角”。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方报社要接收新华社电稿,主要依靠电台。电台接收机的原理,类似一个加强版的“收音机”,通过无线短波接收新华社的短波信号,之后用摹写机将信号转化为汉字,编辑后“搬上”报纸。

  “电台接收的新华社短波信号,听起来像蛤蟆叫,‘咯哇咯哇’的,很好玩。”洛阳日报社原时事科电台技术员张建洛同志说,“声音是小事,真用起来,接收之慢,效率之低,真能急死个人。”

  原来,新华社电稿的短波信号,都发射到空气中的电离层上,再反射给各个接收机。如果天气太冷导致电离层太薄,部分信号会穿越电离层,接收器接收的文章就会出现模糊不清状况或大段的空白。稍微模糊的汉字,我们只能用笔描出来;大段空白和太模糊的地方,我们只好等待下次接收,或者直接给新华社打电话核实。

  传统的电台,每分钟能接收二三十个汉字,每小时约1800字。这就是说,时事编辑的大部分时间,只能听着电台“咯哇咯哇”的“蛙鸣”,着急、上火,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果断拍板,报社决心建设卫星接收站

  1988年6月,洛阳日报社电台技术员张建洛,到北京参加新华社技术局主办的一个电台维修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期间,张建洛听到一个“喜讯”:新华社技术局租用世界卫星组织的通讯卫星,准备在全国试行卫星信号传输。

  张建洛很感兴趣,赶紧报名参加了新华社举办的卫星接收技术培训班。

  培训期间,新华社技术局负责人透露:新华社准备采用新闻卫星传输技术,这种新型传输方式速度飞快、误差很少,费用也较低。由于未经试验,远距离信号传输是否稳定?新华社心里也有点发毛,急需在一个地市级报社进行试验。

  可是,试验远距离卫星信号传输,就要建设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尽管新华社对“第一个吃螃蟹者”收费非常优惠,报社也需要支付26万元。

  洛阳日报社原党组书记、总编辑李宗挺回忆说,是忍气吞声,继续听“咯哇咯哇”?还是忍痛花大笔“银子”,尝试卫星传输?

  接到张建洛的请示电话,李宗挺颇为心动,但卫星传输的事情,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到底效果怎样,他心里也没底。

  李宗挺和报社党组、编委会一沟通,大家都支持,报社决定:由张建洛在北京直接订购,然后将相关设备带回洛阳。

  前人从未试过,那么多省级报社都不敢建,洛阳日报社哪来的那么大勇气?

  李宗挺笑着说,原因有二,一是大胆技术革新,一直是报社的优良传统;二是报社的“以厂养报”体制,经济包干、自负盈亏,经济改革又让报社“腰包鼓起来了”,建设地面接收站所需费用可由报社直接拍板,不用像别的报社要向政府财政打报告等审批,效率自然高。

  建站成功,洛阳新技术震惊亚太地区

  1988年7月初,洛阳日报社开始建设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新华社技术局大力支持,派出总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长期驻扎洛阳,试验卫星远距离传输。

  1988年7月21日,亚太地区第一个新闻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洛阳日报社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试验,卫星数字信号直接进入报社电脑,效果之佳让人惊叹:一是速度快,从过去的每秒接收2个汉字,达到现在每秒的30个汉字;二是误差低,误差率只有数百万分之一;三是费用低廉,较省报的有线传输,低廉得多。

  建站成功,意味着洛阳日报社接收新华社电稿从电台短波传输,一步迈过省报系统采用的有线传输方式,直接跨进了最先进的数字卫星传输,整整跨越了一个技术阶段。

  开通当天,新华社也很高兴,专门刊发消息报道洛阳日报社卫星接收站建成。各地报社迅速跟进,纷纷开始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淘汰了电台短波传输和有线信号传输,实现了技术革新。

  “科技就是生产力,敏锐地站在科技革命最前沿,等于您站上了巨人肩头,自然站得高、看得远。”李宗挺感叹道。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