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金团,是宜阳县韩城镇官西小学的校长。2009年5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从宜阳乘车去洛阳,准备在洛阳转车到郑州陪我患尿毒症的儿子住院治疗。经过洛阳邮政大厦广场时,发现那里聚集了很多人,现场的标语告诉我,这里正在举行“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爱心包裹捐赠活动。
“灾区”、“学生”,多么敏感的字眼呀。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儿子患尿毒症住院治疗而不能在大学里读书,为给儿子治病已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外债,但作为一名整天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小学校长,我更能理解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庭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该是何等的痛苦。作为教师的我,仍然想为灾区的孩子们奉献一点爱心。于是我捐出了50元钱——半个“爱心包裹”。
当我填写完捐助的表格准备离开时,身旁忽然有人问我:“大姐,我是洛阳日报社的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捐助这些孩子?您对您所捐助的孩子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吗?”
问话的是孙自豪记者。面对采访,我强忍了很久的泪水一下子奔涌而出。因为我深知,我所做的对灾区的孩子们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但这至少是一颗爱心的传递。除了这些,我还能为灾区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当孙记者了解到我是一名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小学校长,而我的孩子此时正在医院生命垂危时,他马上鼓励我说:“社会需要您这样的好心人,我们会尽力将您的爱心传递下去……”
离开捐助现场,我赶紧乘车去郑州。过了几天,竟然不断有人打电话关心我孩子的病情,还有人捐款、捐物甚至到医院看望我们。一位热心人在电话中说,他们是从《洛阳日报》那篇题为“小学校长的半个包裹”的报道中知道我的,他们被我的爱心感动,也想接力传递一份爱心,给予我力所能及的帮助。后来,孙记者还赶到医院看望了我和孩子。临走时,他塞给我100元钱。
我只是基于一名小学校长的职业习惯,基于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关爱,为灾区的孩子们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却收获了很多的关爱和帮助。爱心,是需要传递的,《洛阳日报》,传递着人间的关爱,温暖着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