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
| ② |
|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昨日,在偃师首阳山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彩灯艺人魏增产正和家人忙着将制作好的“世博会中国馆”系列彩灯搬运装车,运往北京。春节期间,这架“中国馆”彩灯将代表洛阳,在京展出一个月。
他专程到上海看“世博”
世博会开始后,老魏就琢磨:红色的中国馆“东方之冠”独具中国特色,他要以此为题材做一套彩灯。可网上的资料让他心里没谱。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馆的结构,去年10月,老魏专程前往上海世博园,把中国馆仔细地看了个遍,还拍摄了全方位的照片和视频。
从上海归来,老魏对如何做“中国馆”彩灯已经成竹在胸。他先画出图纸,又用钢筋焊接了一个大约一尺见方的模型,以便参与制作的工人有个直观的印象。
近万元钢材做“骨架”
接下来是焊接骨架。为便于组装和运输,大型彩灯采用的都是组合式的钢架:先分块制作,再运至展出地点进行组装。这架彩灯长宽均为10米,高为8米,骨架分40个组块,做了一个半月才完成。仅骨架就用去了价值近万元的钢材。
从2010年11月开始,老魏每天握着焊枪,蹲在冰冷的院子里,从早上7点半一直干到天黑。中国馆的结构有许多斜面与水平面的交叉,同时还有146个柱头。在柱头制作时,钢筋互相交错。因此,这架彩灯的制作对焊接的质量要求很高,如果对接的角度稍有错位就可能安装不了。在组装时,果然出现了点差错。老魏只好搭起脚手架,把错位的焊点一个一个敲开重新焊接。
“衣服”、“九叠篆文”、“海宝”一个也不能少
彩灯使用红色和黄色绸布裱糊灯面,这些都是老魏的妻子张萍带领工人手工制作的。制作布面非常费时费力,为了给这个庞然大物做一套合体的“衣服”,张萍把钢筋骨架分块量好,一点一点裁剪缝纫裱糊。
细心的老魏还发现中国馆的柱头上都有文字。他说这些文字是古代的”九叠篆文”,自己的彩灯上绝不能漏掉这些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他制作时把这些文字都画了上去。他还细心地制作了两个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让他们一起在灯展上亮相。
昨日,这些彩灯运往北京公园,老魏将在那里对彩灯进行组装。春节期间,这架彩灯将在那里展出一个月。届时,一座雄伟的中国馆彩灯将代表洛阳在北京亮起来。
图① 老魏的“中国馆”彩灯模型。
图② 老魏的妻子张萍描绘柱头上的“九叠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