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困难群众,花再多钱也不心疼
邢占江
在邢占江身上有着数不清的荣誉:1997年老城区“局先进工作者”,1998年“局长特别奖”,1999年老城区“局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抽调到偃师驻村工作,获“优秀驻村队员”称号,同年8月被评为市地税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老城区“局先进工作者”,2006年地税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老城区“局先进个人”,2009年老城区“局优秀共产党员”……
邢占江,41岁,老城区地方税务局西关中心税所副所长。同事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走街串巷”的人。“只有到处走走,才能发现生活困难的人。”邢占江说。
在老城区西南隅办事处管辖社区普查房产税时,邢占江得知住在顺城西街40号的孤寡老人胡书安、魏家街21号的低保老人牛永安和魏家街28号低保老人杨素润家中房屋严重漏水却无钱维修,立刻拿出3000元现金,帮助三位老人共计修缮房屋11间——没人知道,这些钱是他的“伤残补助”。
“在部队执行任务出现意外,小腿骨折落下七级伤残,国家给我的伤残金,攒下来能为更多人作贡献。”这位转业干部轻描淡写地说。
帮助迷路的孩子回家——这也是邢占江在“走街串巷”中发现的,他却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2007年10月9日,当涧西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珠江路小学的老师将一面写有“关爱学生,德高望重”的锦旗送到老城区地方税务局的领导手中时,大家才从对方口中得知。原来邢占江外出办事时意外捡到个小孩,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哭得特别厉害。他不仅给孩子买好吃好喝的东西,还千方百计帮助寻找孩子的家人。
老城区西南隅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大多对邢占江这个“多管闲事”的人有深刻的印象。每逢休息时间,他都喜欢组织社区志愿者们一起结成“帮扶小组”,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并自掏腰包为其购买米面等生活必需品。
住在西南隅社区的居民,很多人都保存着邢占江自己制作的“便民卡”,上面写有他的姓名、住址以及24小时畅通的电话号码。谁有困难打个电话,他就会跑前跑后,出钱出力。其实,邢占江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爱人下岗,自己身体残疾,可是资助困难群体,早就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多年来,受邢占江资助的群众不计其数。本报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尚洁颖
16年出租车生涯,助人无数
娄建党
得知入围“2010感动洛阳十大人物”候选名单时,娄建党在振奋之余,却并不感到意外。昨天,他刚刚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文明出租车、文明驾驶员”的称号,而此前,他已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获“诚信标兵”、“优秀驾驶员”等诸多荣誉。
娄建党今年40岁了,是个开了16年出租车的退伍老兵。虽然只是出租车行业的普通一员,但一件件闪闪发光的小事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两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位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上了他的车。老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在体验某商店的治疗仪器时不慎烫伤了腿。娄建党得知后,便撂下生意陪老人看病,直到把她送回家。得知老人独居,老娄每天都会定点赶到她家,免费接她往返于医院之间,一个多月从不间断。老人病愈后,为了让她有困难时找到自己,老娄还特意为老人买了一部小灵通,帮她交了话费。
有一次在关林市场,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向他招手。原来,老人从伊川县农村来洛阳看病,因为丢了钱回不了家。娄建党当即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并替他支付了400多元医药费,还免费把他送回家。后来,娄建党听说老人的村子里,许多孤寡老人连牡丹花都没见过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没多久,他便组织车友们免费把老人们接到洛阳,自己掏钱买公园门票,圆了老人们的心愿。
16年来,娄建党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归还给失主财物达10余万元。经常有人问他:“你不挣钱,到底图个啥?”他的回答很简单:“看到该帮的人不理不问,心里就难受,就揪心。”
当别人遇到困难,娄建党经常慷慨解囊。结婚十几年来,他和打工的妻子、孩子一直租房居住,为了买房,还欠下了7万多元的外债,不得不把车卖掉,转包别人的车。
即便这样,娄建党的爱心却没有画上休止符。去年2月8日,他联合40多位爱心“的哥”成立了“娄建党雷锋车队”,先后为洛阳“两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高考爱心送考等义务服务。此外,他还每年坚持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人员、暑假免费送大学生下乡支教等。如今,在洛阳市大大小小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和队友们的身影。
尽管收获了诸多荣誉,但娄建党仍保持着那份憨厚与朴实。“我没啥值得炫耀的,就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而已。”他说。 本报记者 郭立翔
免费接送学生和高龄老人
万建光
“搀扶老人上下车,随车备有晕车用塑料袋和救心丸等常备药品,六年如一日免费接送上下学的孩子们,让人感动。”得知我们采访万建光师傅,随车乘客、汝阳县王坪乡中心学校的郭老师,悄悄告诉我们。
昨日上午11时许,我们从一运公司汽车站搭乘豫CF0892县际客车,感受万建光师傅的优质服务。从市内至汝阳县城,全程运行约148分钟,万建光夫妻俩先后下车为4名乘客卸货、搀扶5位老人上下车、无偿为6名晕车乘客提供应急用塑料袋、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防范14次、免收3位70岁以上老人乘车费,使用敬语百余次……这一切,均是在不知记者对其进行“暗访”情况下,自然而然做的。
今年37岁的万建光是一运公司汝阳分公司一名承包经营客车驾驶员,专营汝阳县王坪乡至洛阳市区专线。自6年前专营此线路至今,以优质的服务、多年如一日免费接送王坪乡至县城沿途上下学学生、高龄老人,赢得了广泛赞誉。如果哪一天有孩子因故没能跟上客车,他都会仔细地问一问为啥缺一个人,他还来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一天看不到孩子们来坐车,心里就会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万建光的善举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爱戴和尊敬,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我们的万叔叔”。孩子们的父母过意不去,拿些花生与野菜要送给他,他连连拒绝,回答一句:“千万别这样,我接送孩子是顺道。”
问及如何看待创优质服务及免收部分乘客乘车费,他说优质服务是“底线”。再则,考虑到山里孩子大多家境困难,高龄老人出门不易,尽量照顾。先前站领导下发过文件,要求免收80岁以上老人乘车费。“赚钱无止境,我们困难时,也得到过同事和站领导的关怀,我们以免收部分乘客乘车费回报社会和站上。”万建光妻子杜万红说。
据一运公司汝阳分公司经理常占庭介绍,万建光10多年前专营其他乡至洛阳线路,已通过优质服务为车站赢得许多荣誉,宁可自己亏本,坚持免费接送沿途马干岭至聂坪小学、王坪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及高龄老人。“粗略计算,他们10多年已免收乘车费两万余元,夫妻俩10多年来每年均被评为站上标兵和明星,我们正筹划将该车命名为‘雷锋班车’。”常占庭说。
本报记者 王学领 通讯员 宋晓冬 袁喜宝
当工人就要当得响当当
殷青松
“当工人就要当得响当当,要用心做事,不断超越自我,练就一手绝活。”这是殷青松的人生格言。作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工模具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20年来,殷青松完成了从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学徒工到车床和数控加工中心双料技师的蜕变。
在殷青松的工作岗位上,摆放着几个成形凹模产品。按照常规技术工艺,这些产品经过车床加工后,还要进行两道打磨工艺,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精度。殷青松刻苦钻研,研究出了“以车代磨”工作法,通过熟练操作数控设备,仅车床加工这一道工艺就达到了产品精度要求,将生产一件产品的时间从5个半小时,缩短为30分钟,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约数十万元的加工费。这道神奇的工艺流程被命名为“殷青松操作法”。
让工友们赞叹不已的还有殷青松的三绝。殷青松的第一绝就是“磨刀”。他磨出的刀具,不仅削铁如泥,还能随意改变铁屑的流向,而且打磨一次就能工作一整天,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二绝是他加工出的长轴产品外径的精度极高,公差仅为正负0.005毫米。第三绝是他镗出的深孔只有正负0.01毫米的公差。靠着三样绝活,殷青松加工出的产品优质品率常年达到95%以上。
不断追求卓越是他取得成功的动力。随着产业的升级,公司购置了数控设备。殷青松自费报名学习数控技术,硬是从一个计算机门外汉,变成了编程、数控操作的内行。凭着对工作的钻研和热爱,殷青松如今已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他自主研发的刀具配件,为公司每年节省20万元;他以每月工时超过定额30%的速度,与时间赛跑,与先进对标。去年他光荣地参加了国家863项目——土压平衡盾构机主要部件的加工工作。
殷青松是一个苦孩子。幼时,母亲离世,继母将他拉扯成人后,也患上了风湿病和糖尿病,常年卧病在床。殷青松十几年如一日,如同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细心照顾继母,为继母端便盆、梳头、翻身、喂饭。
去年5月,殷青松的父亲确诊为癌症,殷青松依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任务。那段时间,公司承接了国外厂商的订单,作为技术骨干,他一刻也不耽误。在亲情与工作两难的抉择中,殷青松选择苦自己。
殷青松常说,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庭。企业给了我生活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我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回报大家的关爱! 本报记者 孟山 通讯员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