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而细胞是否充满活力,决定着肌体是否强健。
反观我市,当前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机制不活的问题,不仅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和最大掣肘,而且也成为挡在洛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如果这座“大山”搬不开,必将极大影响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基于此,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2011年要坚决打好机制转换攻坚战。
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改革开放32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从“崩溃的边缘”到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改制,就在于建立起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我市来讲,虽然历经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次改革改制,但是机制转换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当前,一些企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科学以及由此造成的“大锅饭”、“铁饭碗”、低效率、平均主义等问题。尽管一些国企已与央企实现战略合作,但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制度还远没有建立。
特别是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总觉得自己是“事业”,缺乏走向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机制转换,无论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还是对于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都已经成为了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机制转换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说到底是对机制转换的认识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没有深刻认识到——
机制转换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活力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党委、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如果内部产权结构不明晰、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主体地位不确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内生动力也就是活力不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我市还是外地,通过机制转换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或者不思改革改制而抱残守缺、由盛到衰甚至破产倒闭的事例,比比皆是。
机制转换是企事业单位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只有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运作生产、经营和管理,通过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壮大。
机制转换是在老老实实地“补市场经济主体缺位之课”。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就必须通过机制转换,把这些单位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而使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使其逐步由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变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再一次吹响了改革改制的号角。当前,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做好改革改制工作,广大职工对改革改制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期望。这都给我们打好机制转换攻坚战提供了极佳机遇。
尽管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的机制转换工作已经提速,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企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次机制转换工作是一次难得的集中解决问题、保障职工生活、促进长远发展的大好机遇,仍然在迟疑、观望,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害怕触及矛盾,缺乏“碰硬”精神;还有一些单位的负责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饭”、“铁饭碗”情结挥之不去,依附党委政府的习惯思维尚未扭转。
对那些短期内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来说,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要认识到虽然目前效益还不错,但由于机制体制上的弊端没有根本消除,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如果不抓住这次机遇,早晚难免会陷入困境。
对那些由于改革改制滞后等原因,不少职工生活保障得不到落实,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和效益不佳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说,更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要认识到如今已经到了认真安排好这些职工利益,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政策保障能落实的关键时期。
对那些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尤其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要认识到如果不及早下定决心进行机制转换,改革改制的成本将越来越大,不稳定因素将越积越多。如果不抓住这次机遇进行改革改制,只有死路一条。
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
机制转换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后要依靠内生机制,在市场竞争中追求效益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把握好三条,第一条是职工优先,第二条是公开透明,第三条是因地制宜。
坚持职工优先是机制转换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只有始终站在广大职工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在确保不与国家方针政策“撞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广大职工的利益,使他们成为机制转换的真正受益者、最大受益者,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拥护,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是打好打赢机制转换攻坚战最核心的一条。
坚持公开透明是改革改制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偏离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改革改制就会走入误区;失去了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改革改制也难以成功推进。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干部职工对改革改制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有关事项的决定权,坚决杜绝各种暗箱操作行为,确保改革改制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坚持因地制宜是机制转换顺利推进的根本方法。企业与企业之间、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情况千差万别。如何改、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必须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改革目标、途径和步骤,做到一单位一策,成熟一个改一个,改一个成功一个,决不搞“一刀切”,决不做“夹生饭”,决不流于形式。
打好打赢机制转换攻坚战,既要重进度,更要重效果。市里已经明确,每位常委、每位副市长分管领域的改革改制工作,每月要在市委常委会上进行点评;各县(市)区改革改制进展情况,要在每季度一次的
“6+1”考评结果通报会上点评。各国有、集体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积极主动、扎实推进,攻坚克难、务求必胜。
我们相信,以机制转换激发广大企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经历化蛹成蝶的阵痛之后,我们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本报记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