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古钱币的收藏凝聚着周明堂老人的心血。 |
| 周明堂老人在捐赠现场讲解古钱币知识。 |
| 学校向周明堂老人赠送书法作品。 |
| 周明堂老人收藏的珍贵古钱币。 |
| 学校老师向周明堂老人表示感谢。 |
|
核心提示
汝阳一位九旬老人,倾注一生心血收藏三千多枚古钱币,种类繁多,样式奇特,从战国时代到清末。可是,他没有卖过一枚,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无偿捐献给洛阳师范学院附中,建了一座古钱币艺术博物馆。在老人看来,这里是这些古钱币最好的归宿!
1
目睹日军侵略,他走上收藏之路
老人名叫周明堂,汝阳县上店镇人,曾经从教多年。90岁的他如今有些耳背,额头上布满一道道被岁月蚀刻的皱纹。
在捐赠现场,周明堂双手颤抖,掂量着一枚枚形状各异的古钱币,为孩子们讲述来历。孩子们好奇地追问,才知道老人收藏古钱币的历史渊源。
老人说,在汝阳县三屯乡有座山,当地人都管它叫梳妆楼,山上有座破庙,庙里有个古老的香炉,这个香炉几个人都抬不动。日本鬼子打到洛阳后,百姓纷纷逃亡,遗弃了许多珍贵物品。鬼子来到这座庙里,把这个珍贵的香炉也给搬走了。
不仅这些物品顾不上,一些古钱币、古字画更是被扔弃。十五六岁的周明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咋能就这么让日本鬼子抢走?”
于是,家境不错的周明堂,萌生了收藏古钱币的想法。此后,每当遇到古字画、古钱币,他就想法子收藏起来,予以保护。
上世纪50年代,周明堂参加工作,收入相对稳定,收藏也达到一个小高潮。这期间收到的3枚“西王赏功”古钱币,让他印象最为深刻。那是1952年上半年,周明堂路过小店镇老虎寨沟,遇到一名小货郎。小货郎走街串巷,用一把糖豆从一个娃娃手中换来了这3枚古钱币,周明堂又花了5元从他手中买了下来。
“这几枚古钱币很珍贵!”周明堂说。“西王赏功”古钱币,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铸。收到这几枚古钱币,周明堂喜出望外,足足高兴了好一阵子。
2
提起那些难过的坎儿,老人几度落泪
1960年前后,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甚至半月都吃不上盐,可一有点儿积蓄,他就拿来收藏古钱币。
后来,因为出身等原因,周明堂丢了公职,被要求回家“大办农业”,他手头上的280册工具书没了用场。这些书装了3大挑子,他找学生帮着挑回了家。
然而,那个年代盛行“破四旧”,这些书籍自然没能逃脱被付之一炬的命运。好在被焚毁前,一名学生舍命偷偷地藏于胸前,才为周明堂留下一本《辞海》。
工具书都受到了损毁,古钱币更不必说。“我个人损失这么大,国家的损失大出千千万万倍!”想起当年的情景,周明堂又一次泪流满面。
十年浩劫,周明堂没少为收藏的古钱币操心。他在家里挖些坑,把古钱币藏起来。“‘红卫兵’一来,我就提心吊胆。”周明堂说,“真要是被他们发现了,我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得把这些东西保住。”
3
为了收藏,他拿出一半离休补助金
1990年前后,离休后的周明堂拿到了2000元离休补助金,他竟拿出一半用于收藏。
汝阳县教育局职工孟西周说,那时周明堂家有3间破房,几面墙上都有窟窿。有一次,他的老母亲从屋里往外走,刚跨过门槛没多远,就被倒塌的墙壁砸住了,再也没能醒过来。
这并没阻挡周明堂的古钱币收藏之路。那年腊月,周明堂留下1000元修补房屋,揣着1000元来到南阳,花了700元收藏古钱币。当他兴高采烈地乘长途车返回时,途中上来8名男子,将古钱币一个没留全抢光了。
“这可咋办哩,要是空手而归,那就前功尽弃了!”老人强忍悲愤,哆哆嗦嗦地回到南阳,费尽周折找到一个朋友。“他给我掏了150元钱,加上剩下的300元钱,又买了一些古钱币,心里这才踏实”。
一路的劳累与担心,让周明堂回到家后便发起高烧。可住了7天院后,他又匆匆前往登封,盼着能有所收获,弥补被抢的损失。眼看到了大年三十,周明堂跑了几处地方,也没有收到古钱币,正打算返回时遇到一个背着布袋的老汉。
“快过年了,俺这一布袋铜钱没卖掉几个,这年该咋过呀?”老汉唏嘘不已,对周明堂说:“老伙计,平常俺卖8块钱一斤,这眼看就要过年了,你要是要,5块钱一斤!”
周明堂说,他称了5斤古钱币后,为了不引人注意,就把贴身汗衫脱掉,把袖口一扎,将钱币装进去,挂在胸前,“这些铜钱冰凉冰凉的,可我心里乐开了花”。
4
古钱币属于国家,要把它们还给国家
在老人看来,他倾注一生心血收藏的这些古钱币属于国家,他要给它们找到一个好归宿。
1999年,一个太原的收藏者赶到汝阳,见到周明堂收藏的古钱币后大喜,出价十几万元要收购。当时,周围人都劝周明堂说,瞧瞧你家日子过得快不成形了,你就把这些铜钱卖掉些,盖几间新房,好好享受享受吧!
可任凭别人咋劝,周明堂一枚古钱币也不卖。“我这是为国家收藏,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子女。这些古钱币属于国家,应该完整地保护好,将来还给国家”。
后来,老人一心想把这些古钱币捐出去,可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去年上海办世博会,老人打算把这些古钱币送往上海,又被人劝阻了。“东西太多了,又那么重,周老师年纪一大把,去那么远很不方便。”孟西周说。
在孟西周建议下,去年周明堂与市区相关单位频繁联系,最终确定捐给洛阳师范学院附中。在老人看来,这是这些古钱币最好的归宿了,“拿给孩子们看,不怕丢、不怕摸!”
5
老人无私捐献,古钱币终得归宿
在捐赠现场,我们注意到,这些古钱币用绳子穿在一起,装起来有100多斤重。从战国时代的刀币、铲币、布币到“秦半两”、“汉五铢”,从“唐开元”、“宋大观”到“清康熙”、“太平天国圣宝”……种类齐全,大的直径跟碗口一样,小的犹如指甲盖。
这些古钱币,有的反映太平盛世,有的反映战乱纷争,有的是农民起义政权所铸。孟西周说,看到“靖康通宝”,不禁让人联想到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而看到“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则让人联想到安史之乱史思明攻占洛阳后,为搜刮民脂民膏大铸钱币,以至于“洛阳古寺铜销尽,都是如来劫后身”。
在捐赠现场,孩子们叽叽喳喳,摸着这些古钱币爱不释手。该校初一学生孙瞾懿说,这些古钱币让他们大开眼界,有的甚至在书本上也没见过。“周爷爷把一生收藏都捐给学校,他这种行为超级无私,大家超级钦佩!”
该校校长李毅说,周明堂老先生把凝聚一生心血的古钱币无偿捐出,为这朴素的情怀,学校有责任把这些古钱币保护好。通过这些鲜活的实物,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触摸历史的机会。
受邀见证捐赠过程的韩国檀国大学中国哲学史教授金昌周认为,全世界古钱币铸造的历史,数中国最久。“这些锈迹斑斑的古钱币,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老人捐建古钱币艺术博物馆,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