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蔬菜集装箱已进入旺销期,然而集装箱中的蔬菜品种大多来自外地。我市菜农是否也能进入蔬菜集装箱领域,从而增加自己的收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集装箱“外来货”占七成
在七一路农贸市场内,商户张先生正在摊位内点算刚刚装配好的蔬菜集装箱。他说,这批集装箱是前两天客户预订的,每箱菜重10公斤,包括10个品种。其中紫包菜、木瓜、珍珠果等7个品种是分别从海南、福建、四川等地运过来的,只有黄瓜、莲菜、西兰花等3个品种是洛阳本地产的。
张先生说,自己做蔬菜批发生意已经有七八年了,每年春节前都会组织大批货源装配蔬菜集装箱,由于冬季本地蔬菜品种少,要搭配的外地蔬菜能占到集装箱蔬菜的七成以上。
本地菜农难做集装箱生意
红山乡村民张泊种了两亩大棚的黄瓜早已被市内装配集装箱的商家预订一空。
“蔬菜集装箱利润高,但自家菜品种太单一,跟集装箱差得远。”张泊说,周围不少菜农虽然种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没几种,一般都是批给别人赚点辛苦钱。
村民孙宝森和别人一起承包了260亩地。但提起做蔬菜集装箱生意,孙宝森有些遗憾:“西兰花、芹菜这些菜比较耐放,用来装集装箱还可以,但蒜苗、香菜这些菜放在箱子里易变质。”
大路菜集装箱有市场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蔬菜集装箱大行其道之时,市民们对本地大路菜的需求仍然很旺盛。
一些市民表示,蔬菜集装箱内的蔬菜品种丰富,一些平时不常吃的“稀罕菜”需要备一些。但一些本地菜出现在春节集装箱里,也能方便市民“打包”购买。
从事蔬菜批发生意多年的刘峰说,有不少集装箱是装配商通过从各地批发不同品种的蔬菜拼装成的。其实农民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情况“拼菜”自制集装箱。比如同一个乡或同一个村的几户菜农,在邻近春节前的两三天内合作,将各自不同品种的蔬菜按照一定重量比例“拼合”出售,这样不仅给采购的市民提供了方便,让更多普通市民得到实惠,对菜农们来说,也比各家各户到市场上零散销售单种蔬菜更便捷、更容易,有利于增加收入。
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