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对于一些陈规陋习,还是要敢于说不,还是要有些移风易俗的勇气。重视人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继承,但要有分寸:不要让人情之美,异化为人情之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一个节日能像春节这样喜气洋洋。说“欢笑声中一岁除”,是写实,不是夸张。
然而,也不光有欢笑,多多少少,也有点小烦恼。
比较普遍的烦恼,当数应酬太密。
现代人工作生活半径都大,一家人平时天南海北的,借过节团圆一回,吃吃饭、说说话,这叫难得一聚,并不让人烦恼。怕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些——有位朋友给笔者倒过苦水:只要一回老家过年,各种应酬马上排满,除了早餐,基本都在酒桌上度过,甚至晚上还要加一场,加班加点!各门亲戚依次走一遍,然后等他们回访又是一遍,各种应酬名目繁多。他感慨道:“说是回家探望父母来了,可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半天,其他时间都在酒桌上!说是放假,我怎么比上班都累!”
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小夫妻,还有一个纠结之处:到底到谁家过年?家家都是独生子女,不上谁家,谁家冷清。不去婆家,婆家挑礼;按老规矩办,娘家又不干了:什么年代了,还男尊女卑呢!两家都跑,本来票就不好买,还经得起这么折腾?……
要解开这些疙瘩,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做减法。
有些老习惯、老规矩,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取舍,并不一定都要恪守;对于一些陈规陋习,比如大搞铺张浪费的宴请、繁琐无谓的“礼尚往来”,还是要敢于说不,还是要有些移风易俗的勇气。重视人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继承,但要有分寸:不要让人情之美,异化为人情之累。
过节的节,应当是“清省有节”,不该过成“繁文缛节”啊! (李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