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宪宾展示他收集的有关资料。 记者 陈占举 摄 |
| 游客在龙门珍珠泉游玩。(资料图) |
| 停涌前的龙门禹王池 (资料图) |
| 龙门的水 记者 杜武 摄 |
|
核心提示
龙门景区内泉群停涌,引起有关人士关注。1月22日,本报以《期盼禹王池清泉能早日重现》为题,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报道。
报道刊发后,引起一位年过六旬的知情人士的关注,他就是在原龙门煤矿工作近20年、曾任该矿矿长的陈宪宾。连日来,陈宪宾根据多年来掌握的原始资料,对龙门泉群停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让泉群复涌的建议。
1 长期治水 积累宝贵资料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宪宾展示了他收集整理的资料。这沓厚厚的、已经发黄的资料中,有上世纪70年代诸葛矿井(当时隶属龙门煤矿管辖)的基建资料,有偃龙矿区煤炭勘探资料图,也有多年的包括龙门珍珠泉在内的多处水文监测资料。
“看到市里这样重视龙门泉群问题,作为一名知情人,我想力所能及地为这事作贡献。毕竟,我在那里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对一些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1988年就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陈宪宾说。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诸葛矿井基建工作开始。由于水文地质构造复杂,基建工作开始后曾多次出现大水,造成两次淹井、一次报废主石门。所以,该矿基建工作前后持续时间长达10年。
1970年以后,陈宪宾开始在诸葛煤矿担任技术员,从事包括水文地质在内的专业技术工作。1984年2月,他担任龙门煤矿矿长,直到1989年调离。
为了不被水淹,诸葛煤矿与地下水“斗”了几十年。如果不掌握地下水的来龙去脉,地下水治不了,生产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陈宪宾先后参与、组织和领导多次涌水治理工作。
为掌握资料,他曾参与龙门景区内珍珠泉水文监测工作。由此,当年为煤矿生产积累的宝贵资料,到今天派上了新用场——分析龙门泉群停涌原因。
2 泉群停涌,他有这样的见解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和工作经历,陈宪宾提出了龙门泉群停涌问题的几点结论性意见:
从水源上来讲,造成偃龙矿区诸葛煤矿多次突发大水淹井的主要水源,是煤系基底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水,而这与龙门景区泉群水质一样。由此可以看出,淹井水源与龙门景区泉水属同一水源。
从水文地质构造来讲,偃龙矿区地下水天然状态下流向为由东南流向西北。当矿区地下水标高高于龙门景区泉群出水口标高时,矿区地下水补给龙门泉水,从而形成泉涌。因此,偃龙矿区地下水的变化,必然影响龙门泉群泉水。
从人为影响来说,偃龙矿区矿井水常年的强排,破坏了该区域地下水的平衡,从而导致了该区域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再加上近年寒灰水取水井的增多,加大了对地下寒灰水的影响力度。
2008年以来,西距龙门景区不足15公里的常村、诸葛两矿井,先后突发大水,加大了偃龙矿区地下水的变化对龙门景区泉群的影响力度。
综上,他认为,偃龙矿区矿井水的强排导致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造成龙门景区附近寒灰水的水位低于龙门景区泉群出水口的标高,即龙门泉群来水方的水位标高低于泉群出水口的标高,断流将成为必然。
3 相关结论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1月21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为早日恢复龙门景区泉涌,市政府决定牵头成立龙门园区水资源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园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几天来,陈宪宾倾注心血,将自己对泉群复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近万字的书面材料。他指出,要解决龙门景区泉群停涌问题,从技术上来说,偃龙矿区必须坚持“寒武系灰岩水以堵为主、其他水以疏干降压为主”的治理原则。直观地说,矿区下面共有4层水,其中最底层的寒武系灰岩水以堵为主,其他3层水以疏为主。
近日,通过本报记者介绍,陈宪宾与龙门管委会负责人见面进行沟通。龙门管委会人士表示,目前,勘测单位正在进行勘测分析,以早日得出结论。陈宪宾对泉群复涌问题的分析、结论与建议,说明了社会各界对龙门景区的关注、关爱,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