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半月谈》杂志2011年第3期以《这里的拆迁为何不遇“钉子户”》为题,介绍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城中村和旧片区拆迁改造的经验。本报今日全文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地处河北省沧州市核心地带的运河区,3年来完成了33个城中村和旧片区的拆迁改造,累计搬迁1.2万户,拆迁总量599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拒签、冲突和上访事件,反而受到群众好评。在因拆迁矛盾频发的当下,这里的拆迁为什么没有遇到“钉子户”呢?
搬迁补偿多少钱 群众最有发言权
运河区作为沧州市的主城区,承担着市区60%以上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任务,但39个城中村分布其中,给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在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按照省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统一部署,运河区全面展开城中村和旧片区拆迁改造工作。
“拆迁是一个做大‘蛋糕’和利益调整的过程,补偿标准是核心。”运河区区长闫继红说,“开发企业没有利润不做,但群众利益更要保障。只有找准‘利益平衡点’,才能实现共赢。”运河区严把源头关,在精挑细选开发企业上下工夫,政府按照招投标程序,依法严格筛选开发企业,所选企业必须“信誉好、有资质、有实力、有品牌、社会知名度高”,河北建投、建工、建设等大型国有企业均在竞标中胜出。
“拆的是一家一户的房子,补偿多少钱,群众最有发言权。”服务大季屯项目负责人、区委副书记戴树胜说。在制定补偿政策时,政府做“媒人”,以当地市场价格为参照,让群众代表与开发企业面对面,充分发表各自意见,陈述理由。制订方案后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方案,进行公示。一中前街项目由于地形复杂、人员成分复杂、各种情况复杂,补偿方案经过20多次修改,最终制定出5个不同类型的补偿办法,满足了不同类型拆迁户的要求。大季屯项目收到群众意见、建议930多条,诉求合理的纳入方案中;不合理的,由区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工作队,不厌其详地上门答复、解释。
拆迁评估是最繁琐,也是容易出现“人情拆迁”的一环。运河区对评估公司的选择严之又严,并对专业评估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评估预算结果全部公示,让左邻右舍都知道。对抱怨自己的评估低或别人高的,拆迁户提出复评申请后,再重新入户评估,并进行全程录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运河区在坚持公平、公正、依法的基础上,把拆迁每一项决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全部放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在城市建设中当家做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已实施的33个拆迁项目全部顺利完成。
严把补偿“生命线” 先融坚冰后行船
记者在运河区采访中,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之所以3年来拆迁很顺利,关键就是“一个政策管到底”。据闫继红介绍,补偿标准是几方共同商议的,是广大群众赞同的,一旦确定下来,就要牢牢把握住这条“生命线”,保持政策的刚性不变。不能让先搬家的群众吃亏,也决不让后搬家甚至“以闹取胜”的沾光,这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
3年来,运河区绝大多数项目所涉及的拆迁户,90%以上的均在约定期限内满意搬迁。那么,对一时不同意拆迁的群众怎么办?先融坚冰再开船,这是运河区上下的一致共识。闫继红说:“我们的干部视群众为亲人,用真情、真诚暖民心,就没有捂不化的冰。”
采访中,负责一线拆迁的多名工作人员介绍,迟拆群众往往心中有不同的结,比如,故土难离的、存在房产纠纷的、提出与拆迁无关理由的等。只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才能解开其心中的疙瘩。运河区3年来共解决拆迁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件,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3000件。
真正的难题是个别漫天要价、想“以闹取胜”的拆迁户。在持续不断做好思想工作基础上,运河区让这些人自己选择他们信服的亲朋好友,政府出面邀请相关专家、律师、拆迁群众代表等,共同召开听证会,把理由摆在桌面,让诉求“见光”,与周围邻里的补偿相对比,使他们自己主动放弃摆不到桌面上的过高要求。
一名姓赵的居民因补偿要求过高,多次做工作无果,并扰乱听证会。他声称家中有炸药,不答应条件就点燃。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喜爱收藏酒瓶,于是四处搜集各式酒送给他。老赵终于被真诚和良苦用心所打动,顺利地签订了拆迁协议。之后,老赵没有找到合适的房源,工作人员又协调拆迁公司宽限时间,帮助他找到房源搬家。他又一次被感动:“协议已签完了,本来可以不管我了,可是仍像家人一样待我,真是愧对你们了。”
运河区委书记田金昌说:“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心中就会想到锤子,就会想到对抗,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被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
百姓利益想周全 后顾之忧解在先
在拆迁中,不少群众更看重眼前补偿多少,但对长远利益往往考虑较少。“群众的现实利益要保障,长远利益更要保障。”闫继红说,“群众想到的,我们要办好,群众没想到的,我们更得为群众想周全、办好。”
在回迁房建设上,运河区政府严格要求开发商确定最佳回迁楼位置,保证回迁楼与商品楼同等质量。在一些大的回迁区,规定必须建医院、学校、幼儿园、商场、社区服务室、公园、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真正让百姓住得舒心、活得开心。
城中村拆迁时,往往有村集体的空地,运河区借此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在大季屯项目上,开发企业为村集体提供4.8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村民可入股并定期分红。从2010年11月开始,该村集体为50岁以上的村民按月发放养老金,由村集体收益集中支付,让百姓老有所养。许官屯项目改造后,开发商为该村集体提供2.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和3000平方米的地下菜市场,村里为村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并定期发放养老金。
小孙庄颐和广场改造项目建成后,为村民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很多群众在附近就能打工赚钱。大和庄、大季屯、五七新村等多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地为村集体和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据了解,运河区已有两个项目成功回迁,近10个项目已完成回迁楼主体工程,其他项目也都能够按时回迁。
记者走进已入住回迁新居的路先生家,他家里条件与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说起当初拆迁,路先生仍激动不已:“我当时住5间平房一个院,好好的,扭不过弯来。签协议时还让村干部和工作队员费了不少劲。”回迁后,他获得了近7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的两套楼房,老两口住进了面积小的房子,面积大的租了出去,每月可收入租金800元。“过去自己烧煤炉取暖,又脏又费事,村里天黑没路灯,不拿手电走不了路,现在‘闭着眼’也能走回家。要早知道这样,当初我第一个签协议,还能早点享上福。”在第二期、第三期的拆迁中,路先生主动做通儿女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