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们有必要从人口制度、经济制度、社保制度以及教育制度上系统盘点一下,我们应对“未富先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还有哪些不足。只有多问应对准备工作如何,才不至于在“未富先老”的社会陷入被动。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未富先老”,这将成为“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战。(2月21日《华西都市报》)
蔡昉认为“未富先老”是“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战,其实“未富先老”也是未来中国的很大挑战。早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发布后就提出“未富先老”
这个命题,到今天为止我们究竟做了哪些准备?
所谓“未富先老”,一言以蔽之,即国家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从种种迹象看,无论是从社会角度应对“未富先老”,还是从经济角度应对,似乎都与期待有差距。
从经济角度而言,“未富先老”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不可持续,而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又不可能很快实现,因此,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将面临很大的压力。蔡昉认为人口红利3年内消失,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道出了“未富先老”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显而易见,正因为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快速增长,一系列改善民生之举才有了经济基础,体制改革才有了物质保障。如果人口红利很快消失,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接力的话,经济放缓将带来失业率上升等隐忧。
“未富先老”让不少年轻人可能承担难以承受的养老之重,而不少老年人将面临“老无所依”的局面。不但政府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养老成本支出,而且公民个体也将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尽管很多发达国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能力远高于我们。我们的国家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人均差距更大。从这个意义而言,“未富先老”将影响到未来的竞争力。
毫无疑问,要应对“未富先老”关键在于社保,但很多地方社保连年亏空,让人对社保养老心存忧虑。传统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但在独生子女时代已不现实。有人提出买房养老,但在房价狂涨的今天,梦想难以照进现实。至于说商业保险养老,那是少数有钱人的养老依靠。由此可见,应对“未富先老”准备还有不足。
在我看来,应对“未富先老”这个命题已提出很多年了,我们有必要从人口制度、经济制度、社保制度以及教育制度上系统盘点一下,我们应对“未富先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还有哪些不足。只有多问应对准备工作如何,才不至于在“未富先老”的社会陷入被动。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