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市农科院完成的不用深耕细翻、省时省力省钱的“懒汉种田法”——“黄淮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项目,日前通过由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方法科学,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并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范围。
据介绍,这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已在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累积推广860万亩,新增效益5.5亿元。
市农科院针对黄淮旱作区制约作物稳定增产的主要因素,以“土壤-作物-环境”为研究核心,历时10年长期定位观测、系统分析,对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旱地土壤水分、养分等要素变化进行研究,研发出适宜黄淮旱作区抗旱节水增产的“高留茬深松、机械化少(免)耕、机械化沟播”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日前,这一研究项目通过以中国农科院院士山伦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并被建议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市农科院的“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洛单6号”和“夏大豆优质高产关键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也通过了专家组科技成果鉴定。 (石蕴璞
于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