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往往与富贵繁荣联系在一起。“笙歌归院落,灯光下楼台。”白居易的这两句诗,是豪华生活的典型写照。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百里灯廊,全城灿烂,亮化城市夜空,往往是管理者的施政目标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付出了代价之后,人们对“亮化工程”开始了理性思考。
原来,实用照明和亮化工程存在着分明的差距。照明为普通人的生活方便服务,过度的亮化工程则是营造豪华夜景,为了满足夜以继日的奢侈消费。对颠倒昼夜的迷恋和纵容,将给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喧嚣的烦恼。白天,面对过多的玻璃幕墙,阳光返照;夜晚,面对过多的装饰灯火,霓虹闪烁,居民将日夜不宁,遭受光的污染。前两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们已呼吁为光污染立法。
说来有趣,古时洛阳就有使夜空亮起来的情结。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大兴土木建造西苑。《资治通鉴》载:“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出水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建筑规模宏大的园林还嫌不够,还要百般装饰,剪花缀叶,一年四季,美景永驻:“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黄,乘兴游幸,则去冰而布之……”缎花绸叶,代替凋落的花叶。白天游览还不过瘾,晚上还要狂欢:“帝於景华宫徽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隋炀帝还真想得出来,搜集萤火虫,大搞“亮化工程”。
唐代也如此。元稹在《灯影》中写道:“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写的是玄宗携贵妃挑灯夜游。苏叶道在《正月十五夜》中也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会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写的是上元观灯的民俗风情。“洛阳昼夜无车马”,皇上出来了,禁止百姓上街也好;“金吾不禁夜”,金吾卫取消宵禁,让百姓同乐也罢,都是追求灯火通明。这是帝都洛阳的亮化情结。可惜,秉烛夜游,挑灯狂欢,与百姓日常生活的温馨和幸福,相去甚遥。
在现今城市建设中,火树银花的追求,要有一定的限度,应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这是暴富的心态,不是富裕的真正目的。亮化需要用电,用电需要资源,而我们的资源有限!据新华社电,北京市照明用电,只要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就可节电60%至70%,一年节电超过了秦山核电站运行1
3年累积的发电总量!同时,人的生活应该顺应自然,返璞归真,这是生活的美好境界。人的生活节奏应与大自然同步,天亮了活动,天黑了休息。太亮的灯光,使人不能很好入睡。国外许多著名城市,已不再比赛灯火辉煌,他们在比赛谁家的夜空星星更多。
夜空的思考,是人文关怀的思考。火树银花不夜天,逢年过节,偶尔出现,它是欢乐的释放。一个幸福城市的夜空,应该是“天高高兮色青青,夜沉沉兮星荧荧”。愿洛阳的夜空,繁星满天,成为最宜居住的充满温馨柔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