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与我心仪的广场擦肩而过
守望光明
洛阳网广告
水清林密 绿映天地
春日登九皋山 游鹤鸣观遇雨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2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文化为魂话洛阳之田园情结篇
水清林密 绿映天地
□ 叶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绿洲,但是,如果放任钢铁和水泥跋扈,城市将异化为大自然中的沙漠。

  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为人类提供了粗茶淡饭和宁静温馨的生存环境。在有关城市诸多的话题中,一个最令人忧心忡忡的话题,是大自然的失落!当人类走出原始洞穴,在平地上建房筑寨时,他们在用围墙护卫自身安全的同时,没有忘记在墙壁上洞开一扇窗牖。这不仅仅是为了实用的采光通风,也为了对自然景色的审美占有。与大自然亲近的向往,是人类斩不断的田园情结,于是,庭院园林建筑应运而生。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说: “山居之迹于寂也,市居之迹于喧也。唯园居在季孟间耳。”屋旁叠石,庭中引泉,篱用花编,墙以藤引,让大自然以袖珍的形式,在城市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山水之享,林木之荫,花鸟之娱,是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心理慰藉和理想境界。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进程中,依然保持对大自然的亲近,已成为现代生活最紧迫的人文追求。于是,人们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终于明白,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保护的话题,是城市永恒的人文话题。懂得这一点,做到这一点,需要全民的共识。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促进繁荣的市场经济,营建宏伟的现代城市,与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绝非不共戴天。借鉴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肯定是有益的。我国第一代外交官、大清帝国驻英参赞黎庶昌,在一篇城市小品文中,描绘了英国南部城市布赖顿的风光。这个城市给他的印象是: “……浅草可沙,绿窗华屋,与水光掩映、迤逦一碧而已。”可贵的是,他面对这幅景色,抒发了一段高明的议论,他感叹道: “英之为国,号为强盛杰大,议者徒知其船坚炮巨,逐利若驰,故尝得志海内;而不知其国中之优游暇余乃有如是之一境也。”原来,在“船坚炮巨,逐利若驰”的工业化进程中,依然可以保留“迤逦一碧”的自然风光。这是黎庶昌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看到的景色和提出的警告。这幅图画、这番议论,后人理应入目入耳,铭记不忘。

  洛阳北枕黄河,朝阳开阔,是人居的福地。前些年,小浪底水库落成,从天外飞来一片浩瀚的水域,这对调节洛阳的气候、改善洛阳的环境,将发挥无穷的潜在作用。近年来,洛河蓄水,送青流碧,为整个城市带来了灵秀神气。洛阳的森林公园正在扩建,洛浦公园的绿地正在伸展,2003年洛阳已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洛阳人的居住环境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唐代诗人刘复诗云: “伊洛泛清流,密林含朝阳。”水清林密,绿映天地,我想,这不应该是逝去的往昔的梦境,这应该是我们洛阳城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