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长或遭解职
法国内阁一名部长26日透露,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打算解除陷入度假丑闻的外交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的职务。
阿利奥—马里拒绝回应将遭解职的说法,坚称自己在外长职位上尽职尽责。
或变动
这名部长告诉法国《世界报》记者,萨科齐已决定在3月地方选举前换掉外长阿利奥—马里。
这名部长说:“总统告诉我想让她(阿利奥—马里)走人……时间在本周末或下周一(28日)。”
阿利奥—马里去年年底在突尼斯度假时,多次接受商人阿齐兹·米利德邀请并乘坐后者私人飞机。米利德据信与时任突尼斯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关系密切。
消息披露后,法国国内反对派批评阿利奥—马里与突尼斯前政权有关联。
一名与萨科齐关系密切的官员证实阿利奥—马里将遭解职,说48小时后将出现人事变动。
总统府爱丽舍宫拒绝就上述说法回应媒体。
守岗位
一名政府要员当天说,国防部长阿兰·朱佩将接任外交部长一职,参议院人民运动联盟领袖热拉尔·隆盖则出任国防部长。
另一名官员证实继任人选可能为朱佩。“他可能更愿留在国防部,但在全局利益考量下,最终会同意出任外长。”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农业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同为潜在人选。
正在科威特访问的阿利奥—马里26日拒绝回应自己将遭解职的说法,称“这场论战完全是人为捏造”。
“我不评论来自巴黎的谣言……只回答问题,不回应侮辱,”她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正在工作。只要仍是外长,我就百分百尽职责。”
阿利奥—马里先前辩解,度假是个人行为,与公职无关。
“我度假时不是外交部长,”她说,“我现在会小心,如果事情继续这样发展,我不知道该去哪里度假。”
拢民心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部长说,阿利奥—马里遭解职可能与萨科奇民意支持率走低有关。萨科齐认为当前状况“让人无法忍受……阿利奥—马里是问题所在”。
按他的说法,距2012年总统选举只剩15个月,萨科奇希望阿利奥—马里赶紧走人。
“阿利奥—马里已跌倒,会拖累所有跟她一起的人,”这名部长说,“如果尼古拉·萨科齐想采取行动,现在正是时候。否则,将面临(前劳工部长)埃里克·韦尔特的情况。”
韦尔特因卷入欧莱雅集团继承人利利亚纳·贝当古偷税漏税丑闻,萨科奇受波及。去年11月,萨科奇改组内阁,把韦尔特排除在外。
一名总统顾问评论:“这(解职)对一名有30年政治生涯的人而言有些残酷,但如果我们想政治廉明,没有其他选择。”(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埃及公布宪法修改草案
埃及宪法修改委员会26日公布宪法修改草案,主要内容包括限制总统任期和放宽总统候选人条件。包括反对派在内,埃及社会普遍认可这份草案
埃及宪法修改委员会26日公布宪法修改草案,主要内容包括限制总统任期和放宽总统候选人条件。
包括反对派在内,埃及社会普遍认可这份草案。
(小标题)总统受限
宪法修改委员会对现有宪法11处条款作出修改。根据修改内容,今后埃及总统每届任期缩短至4年且只能连任一届。埃及总统先前每届任期6年,可连选连任。
就总统候选人条件,草案规定:候选人年龄应不低于40岁且仅有埃及国籍;获得议会30名议员或全国大约半数省份3万名合格选民支持,或由一个已登记政党提名,但这一政党必须至少一名成员当选议会议员。
埃及先前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得到人民议会(议会上院)、协商会议(议会下院)和地方议会共250名议员支持。
修改内容还包括,总统和议会选举今后应接受司法监督;新当选总统应在就职后60天内任命副总统;限制使用紧急状态法。
埃及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本月11日辞职。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政权,13日宣布解散议会、中止宪法,15日宣布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要求10天内完成修宪。
(小标题)普遍认可
宪法修改委员会主席塔里克·比什里26日说,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前,宪法修改草案将付诸公投。选举过后,将起草一份新的宪法。
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先前承诺,6个月内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随后将权力移交给新选出的文职政府。
埃及中心党创建者阿布·埃拉·马迪认可宪法修改草案,“(总统)只任两届、每届4年非常好……要达到他们设定的(总统候选人)条件有些困难,但那还不错”。
穆斯林兄弟会发言人穆罕默德·卡塔特尼对限制总统任期表示欢迎,认为可防止独裁,“那是很好的修改,可实现真正的权力交接”。
不过,卡塔特尼不赞同由总统60天内任命副总统的条款,“我的观点是副总统应当选举产生”。
埃及明日党领导人、反对派人士艾曼·努尔同样对修改草案持保留意见,“我要求选举产生副总统、可自由组建政党以及应限制总统权力”。
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政治分析师纳比勒·阿卜杜勒-法塔赫说:“设置限定总统任期的条款将是下一阶段我们宪法的最大变化。”
(小标题)军方致歉
按美联社的说法,一些反对者对6个月内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失去耐心,25日再次集会。他们当晚与军方发生冲突。
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26日就冲突致歉,说那“并非有意所为”。军方指责一些“渗透者”向士兵投掷石块和瓶子,引发冲突。
“25日晚些时候发生的事情是士兵与年轻人之间无意对抗的结果,”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没有也不会下令攻击年轻人,将采取一切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在另一份声明中,军方承诺,“将立即释放前一晚冲突中所有遭拘押的年轻人”,但未给出具体人数。
法新社以安全部门一名官员为消息源报道,大约20人遭拘押。(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清华大学取消博导评聘制度
清华大学近日决定全面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全校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这意味着,只要是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资格成为博导。博导光环的黯淡意味着什么?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专电
“博导”,这个曾经被社会十分尊崇的称呼,在清华将仅仅意味着一个高校的普通工作岗位。清华大学近日决定全面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全校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这意味着,只要是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资格成为博导。博导光环的黯淡意味着什么?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小标题)博导不再是一个特殊的资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对普通公众来说,“博导”不仅是学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个显赫社会地位的标志。很多教授都会在名片后郑重印着“博士生导师”的头衔。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表示,在改革后的清华,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不再是一个特殊的资格,更不是教授之上的更高的职称。能不能当博导,关键看教师有没有能力指导学生。
高策理告诉记者,此次推出的新举措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创新导师选聘制度,全体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此外,清华还将改变过去一般副教授以上才能带硕士生的惯例,允许特别优秀的讲师带硕士生。
事实上,博导的改革并非刚刚开始。高策理介绍,从2004年前后开始,清华在部分院系中试行评聘优秀的副教授做博导,通过几年的试点探索,截至目前,清华已有招收博士生资格的副教授100多人。
今年下半年新举措开始实施后,全校1000多名副教授都有机会招收博士生,加上教授,清华拥有招博士生资格的教师,数量将达2500人,比原来增加近一倍。而目前的博士生规模是每年1400人左右,这意味着,取消博导评聘后将出现“生少师多”的局面,导师只有靠自身的科研优势、教学水平等才能招到学生。
(小标题)改革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下降?
对于清华的新举措,不少人担心:前些年是从教授里选博导,也就是“教授中的教授”教博士生,而现在,博导资格对所有副教授都放开,这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此,高策理说,改革不仅不会降低博士生的教育水平,相反,能够有效地提高博士生的教学水平。
高策理说,在国外,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不论是教授,还是讲师,只要符合具有博士学位、有科研经费、所在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人有水平有能力等条件,就可以担任博导。同时,博导也是一个流动岗位,不带博士生就不能称为博导。
有专家概括,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资格垄断,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有可能参与到博士生的教育中;同时,那些有资格的教授,也必须通过不断地提高科研水平,保持能够指导博士生的实力。
高策理进一步解释说,近年来,清华副教授的水平越来越高,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其中很多人都具备了指导博士的能力,许多人的教学科研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教授。这些年轻学者处在年富力强、最能出成就的阶段,但因为博导评聘制度的束缚却迟迟不能带博士,许多人要熬到50多岁才能成为教授,才能当博导,但却过了其搞科研、教学的黄金期。而同时,博士生也失去了很多获得最新和最有价值学术指导的机会。清华推出新举措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了增强导师队伍活力、培养青年教师。
高策理表示,为保证博导的质量,除了校级评聘外,学科和院系会对博导资格提出具体标准,并进行严格把关;取消博导评聘不意味着对博导没有要求,而是在学校的层面不作管理,将管理权下放到学科和院系,由各学科的分委员会核定博导的标准,再由院系核定哪些博导具备当年的招生资格。
此外,学校还将有一些细节上的限制,比如,有的副高级职称属于实验或者技术系列,未必能做博导。高策理说,“我们强调做博导还是教学科研系列,是属于在一线做研究的老师。”另外,学校还会要求这些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
(小标题)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努力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告诉记者,我国的博导制度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刚刚建立学位制度不久,不仅符合博导条件的教师很少,而且博士生招生数量也很少,有关部门优先选拔少量教授担任博导。此后,教授当博导成为惯例延续下来,并逐渐形成一个博导阶层。博导成为高校教师荣誉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劳凯声认为,博导评聘制度的改革并非仅仅清华一所学校。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都进行了相关的探索,总体来说,实践效果是积极正面的。
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学博士刘林说,长期以来,我国的博导主要局限于教授,而按现行体制,从助教成长为教授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博导群体的年龄偏大。清华此次推出的举措有利于结构优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肯定清华的举措扩大校内博导人员选择面的同时,刘林建议,还可进一步把目标投向校外,在社会上更广范围内选聘博导,或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博士生导师组,将更有利于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结合北大的实践说,北大从2004年开始评聘优秀的副教授独立指导博士生,后来又在多个院系试行讲师做博导,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强博导间的竞争,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此外,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变化,大家对博导这个职位的认识正逐渐回归本源,它其实就是一个职位,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才是最主要的。”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清华大学的新举措将学术权力下放到院系层面,发挥院系主导性和积极性,将评聘博导这样的学术性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学术机构,体现了教授治学的精神,也是高校在去行政化上的努力。
◆“小沈阳”成安全套商标
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形象被一些商品擅自拿来进行宣传,不少名人都曾遭受“被代言”的烦恼。近段时间,这种烦恼落在了当红小生“小沈阳”的头上,而由他“代言”的,是一款安全套产品
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形象被一些商品擅自拿来进行宣传,不少名人都曾遭受“被代言”的烦恼。近段时间,这种烦恼落在了当红小生“小沈阳”的头上,而由他“代言”的,是一款安全套产品。
读者报料:小沈阳“代言”安全套
昨日,有读者惊奇地发现,一款正在网上招商的安全套的名称竟然是“小沈阳”。
根据读者提供的信息,记者登陆某保健品招商网“小沈阳系列安全套”网页。该网页上标称的一系列内容显示,招商单位为“同和堂集团香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名称为“小沈阳系列安全套”,批准文号为“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660268号”,生产厂家为“山东××乳胶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该网页上还配有产品照片,其外包装上印的卡通漫画,与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中的“苏格兰情调”形象极其相似。
记者调查:厂家“贴牌”生产安全套
这是一则恶作剧,还是确有此产品?招商信息中涉及的单位是否真实存在?
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在医疗器械信息中,查到了山东××乳胶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名称为“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注册号是“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660268号”,这意味着该公司确实存在,是合法的安全套生产企业。
当日中午,记者以咨询代理事宜为由,联系上该公司销售负责人,对方承认“小沈阳”系列安全套确实由该厂生产,但并不是自己的品牌,他们只是贴牌代加工,相关事宜由贴牌商负责。
企业表态:已注册“小沈阳”商标
贴牌商是谁?根据招商信息显示,应是“同和堂集团香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登录该公司网站,找到了2011年2月17日发布的两则关于“小沈阳”安全套的招商信息,联系人为王某。王某介绍,“同和堂集团香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其原来注册的公司,现又新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小沈阳系列”安全套是该公司产品,由“山东××乳胶科技有限公司”代为加工。
对于使用小沈阳卡通形象是否会侵权的疑惑,王某说,卡通动漫形象不存在侵权,而且他们已经注册了“小沈阳”的商标。随后记者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上查到,“小沈阳”三字确实于2009年5月14日被申请注册,注册的商品服务类别包括子宫帽、避孕套等多种产品,申请人栏内的姓名正是王某,不过备注栏内清楚注明了:“商标已无效”。
律师说法:是否侵权存在争议
那么,安全套使用小沈阳形象,到底有没有侵权呢?“这主要涉及肖像权和名称权,但是否侵权存在争议。”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陈俊律师说,虽然一看到漫画大家就意识到是谁,但肖像要针对具体外在形象,对方毕竟没有使用小沈阳本人的真实肖像,在法律法规上不好界定。至于名称权而言,使用的是艺名而不是本人真实姓名,也打了“擦边球”。
虽然是否侵权存在争议,但并非没有问题。陈俊律师说,如果商标已无效,该产品还继续使用该商标进行生产销售,违反了商标法相关规定,可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本山传媒:将对此进行调查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致电本山传媒集团艺术总监刘双平。作为本山传媒集团官方发言人,刘先生表示,他们还不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要先对细节进行调查了解,才能予以回应。刘先生强调,他们会认真对待这件事,希望媒体不要进行炒作。
据了解,这已不是计生用品第一次盯上东北二人转文化。早前,就曾有商家抢注“二人转”为计生用品商标。赵本山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态度非常愤慨:“太恶劣了!民族文化不容亵渎!”(据《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