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
洛阳搬迁扶贫经验
将上央视节目
洛阳牡丹将赴台参展
见贤思齐找差距 城建提升谋新篇
经适房9000套廉租房近3000套
抓住城建提升“牛鼻子”
不评比不授牌不收赞助
洛阳网广告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3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见贤思齐找差距 城建提升谋新篇
  编者按

  在我市打响城建提升攻坚战之际,我们要时时关注兄弟城市的新动向、新做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洛阳城建提升中少走弯路。市委办公室《每日汇报》(第七期)介绍了郑州、潍坊等城建提升的先进经验,本报今予转发,敬请关注。

  一、数字郑州引领城市跨越式发展

  特点:水平高 速度快 应用广

  摘要:

  数字郑州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助推中原经济区发展,也是带动郑州综合素质垂直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数字郑州建设开展以来,在政府决策、社会管理、方便民生、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等方面都收到了初步成效,加快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体体现:一是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政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2006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新建小区90平方米以下住房套数不低于70%”的规定,郑州市积极利用数字房产平台统计分析与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供应和销售环节住宅套型比例数据,既引导了新城区发展和老城区改造,又兼顾了商品房开发和保障房建设。二是促进了城市管理手段的创新,做到了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比如,2009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上报案件60多万件,“12319”城管热线受理群众热线咨询及上报问题约18万件。三是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比如,郑州公交自2008年普及应用GPS智能调度系统以来,优化了公交线网,保持了运能平衡,提高了运营效率,两年投诉率共下降45.58%。

  2010年4月,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视察数字郑州建设后,充分肯定数字郑州建设水平高、速度快、应用广,并指出数字郑州建设具有3个特点:一是领导认识到位,市长、主管市长亲自抓,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资金到位,投入资金已达7500万元,充足的资金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三是管理到位,不仅重建设,更重管理,建管结合,建立了长效机制。

  1.水平高。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的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城市建设,在获悉国家测绘局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计划后,很快做出批示,要全力以赴争取成为试点城市,并以此为契机,从机制和体制上探索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模式,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核心,以电子政务网络为基础,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平台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格局,推进电子政务4大数据库建设,促进各专业应用平台的建设。

  数字郑州采取政府管理、部门维护、专家咨询的建设管理办法。在市政府层面成立了隶属市政府办公厅管理的郑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和郑州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基于地理信息项目的规划、立项、推广、框架数据共享和更新维护管理等工作;对规划局、国土局、房管局、建委、民政局等主要基础数据提供单位的信息技术中心进行了充实完善;成立了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高俊院士为组长的专家咨询组,在每个子项目建设前、中、后3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做技术指导把关,对项目建设实施严格管理;加强宣传,建立了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官方推广网站,编印了科普读物《漫谈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

  2.速度快。2007年,郑州市政府提交了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申请,数字郑州被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计划。2008年,郑州市成立了项目建设及管理机构,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展开,市发展改革委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9年,全部项目招标工作完成,共有18个单位参与项目建设。2010年,共享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始建设,预计年内可完成项目全部工作。

  3.应用广。数字郑州的投资规模和应用的广泛程度都可谓首屈一指。目前,已建立了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360房产导航系统、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地名管理应用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管和警用保障应用系统、工商管理应用系统、教育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等15个应用系统。其中,数字城管、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服务,已让广大市民真切地享受到了数字郑州建设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二、山东潍坊市借文化之力提升城市实力

  特点:以与文化相关的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摘要:

  2011年,潍坊将以项目带动潍坊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文化力量、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建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0年文化部正式批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全国十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成为2010年潍坊市文化建设的一大硕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潍坊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工程和“金字招牌”。2011年,将在潍坊市先期规划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和传习基地,创建和争创一批全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相融合,打造一个项目聚集、产业融合、示范引领的文化创新先行区,使潍坊市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生态区域。

  2.公共文化服务惠泽全民。2011年潍坊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将大力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向纵深拓展,实现“文化惠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城区重点抓好潍坊市图书馆新馆功能设计和内部装修,力争年内开馆。今年争取有60%的乡镇(街道)建成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文化站,到年底全部社区和7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符合标准要求的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年内全部社区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加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年内全部镇街和60%的社区建成规范化服务站点。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辐射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的数字图书馆网络。

  3.文化项目推动产业发展。2011年,潍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将建设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逐渐形成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加快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潍坊软件园、杨家埠民俗文化产业园、坊茨小镇等园区建设。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文化传媒中心、潍坊动漫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等项目建设;培植100个重点企业,培育发展9大重点行业。

  三、28个服务品牌提升南京城市软实力

  特点:以“品牌”效应带动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城市形象

  摘要:

  商品需要品牌,服务也需要品牌。在南京,乘地铁有“人文地铁”服务品牌,办税有“办税e站”服务品牌。目前,共有28个服务品牌,覆盖了南京全市窗口行业和执法机关。这些服务品牌所主导的服务理念、服务价值及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南京市民的广泛认可。

  1.窗口服务行业争推服务品牌。在中央门长途汽车站,以全国劳模李瑞的亲情服务为先导,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学习,由李瑞一个先进典型发展成为一个班组的先进集体,最终形成了“爱心始发站”这一交通客运行业的服务品牌。为了更好服务市民,南京市多个窗口行业都出现了像“爱心始发站”这样的服务品牌。窗口服务行业的这些品牌,在各自所在的行业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2.执法机关也打“品牌服务牌”。不仅是窗口行业,公安、税务、质监等执法机关,也先后推出了本部门的服务品牌。南京市国税局根据自身征、管、查3个系列的特点,实施组合品牌战略,在窗口服务、管理服务、税务稽查3个领域构建了“办税e站”、“红枫税情”、“阳光税线”品牌服务体系,各具特色,成为执法机关实施品牌战略的典范。市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推出了“石城卫士110”服务品牌;市工商局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中心推出了“12315消费维权进万家”服务品牌;市地方海事局、地税局等机关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服务品牌,均在各自行业内树立了服务标杆。

  3.国内首创服务品牌地方标准。品牌不仅代表着一个行业的形象,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服务品牌的不断涌现,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更与南京市的积极引导规范有重要关系。2008年,南京市文明办委托市质监局,率先在全国制定了服务品牌创建的地方性标准《南京市服务品牌建设评价准则》。这一标准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科学评价体系,为服务品牌的持续创建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在服务品牌创建中,南京市还通过引入文化内涵、发动全员参与、放大示范效应、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等方式,为服务品牌的持续创建、不断扩容提供支撑。据统计,在南京市对窗口行业满意度测评中,服务品牌单位所在的行业部门均排在前列。

  四、危旧房改造的“重庆模式”

  特点: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来促进危旧房改造

  摘要:

  2008年4月,重庆市提出要用3年时间,打一场危旧房改造的攻坚战,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危旧房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环境工程、经济发展工程,是‘一箭三雕’,一举多得,运作好了,能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和生产要素的进入,对重庆未来的良性发展大有益处”,并要求“危旧房改造一定要让利于民,保证迁建房的面积比原来大,质量比原来好,户型设计要方便、适用”。

  在一般意义上的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重庆正是巧妙地运用了“信托”这个最灵活的金融工具来“把土地效益让利给百姓”,促进了危旧房改造的顺利进行。具体做法是重庆信托联手三峡银行,以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相结合的方式,为重庆市主城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由三峡银行发行年预期收益率为7.2%的18个月理财计划,所募集的60亿资金交付给重庆信托设立单一资金信托,用于对重庆市投融资平台地产集团和园林集团增资,完成拆迁改造后的土地增值收益中的一部分,由财政局拨给渝富公司用于溢价回购信托股权。这样不仅完成了危旧房改造,而且老百姓从“银信结合”的理财计划中也得到了远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3年后的今天,重庆主城区已经拆迁危旧房1218万平方米,原住民户均居住面积增长50%以上,共涉及约14.95万户44.85万人。

  五、云南:建设“两强一堡”加快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

  特点: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来开展,实行“五抓”。

  摘要:

  1.一是抓住“特色”和“协调”这两个根本。特色是城镇品质和魅力所在,也是云南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山区、民族、边疆和欠发达是云南省的根本省情,决定了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依托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富集的优势,在城镇布局、结构、功能定位、规划中既要符合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发挥云南的比较优势,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始终注重协调,既要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并举,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乡镇、做美乡村,又要在区域空间上布局合理,做到圈、带、点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协调好利益关系,健全完善管理和保障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充分尊重农民进城和留城的选择和利益,积极推进户籍、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协调好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把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原则坚决地贯穿到城镇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要素保障,预防“城市病”,建设生态城市。

  2.抓住城市群这一重点。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再一次强调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群建设已经成为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配合全省打造一批辐射力强的增长极和对内对外开放经济走廊的整体发展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城镇化空间结构,加快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和重点城市群规划及实施工作。落实省委关于完善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坚持城镇规划建设与区域优势产业形成相互配套、促进,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在城市群规划建设中的主线地位,加速传统城市的改造和转型,对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群、城镇带和组团型城市,加快打造都市经济圈,提升城市竞争力,扩大城市群带动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强化滇中城市群建设,加快发展滇西城市群。

  3.抓住特色小镇建设这一关节点。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2005年以来,云南省围绕“突出特色、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全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省10个旅游名镇、60个旅游小镇吸引了50多家企业进入开发,累计投资140亿元,和顺镇、束河古镇已经成为云南走向世界的品牌,新华村2007年旅游人数超过200万,全省特色工业小镇、农业小镇、口岸小镇等已经成为省内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

  4.继续抓住城乡规划这个龙头。强化规划是法的认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断提高各级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水平,强化规划管理,按照科学确定城镇定位,合理安排功能布局,统筹配置公共设施,突出区域发展特色的总要求,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全省城镇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各地相关部门结合自身条件、发展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科学编制和实施区域城镇发展规划,以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集约土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在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引导农村新民居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抓好配套改革这个保障。结合云南省发展阶段目标和实际情况,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城镇化政策体系,在土地、户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工进城的需要,注重在制度上探索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注重保障农民身份置换后的土地、山林、宅基地、生育等权益,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六、破解拆迁难题创出“良庆经验”

  特点:南宁市良庆区在破解征地拆迁瓶颈难题的道路中,创新出一套别具特色的“良庆经验”

  摘要:

  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良庆区委、政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好“五场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定期召开征地拆迁工作例会,城区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征地拆迁现场组织协调解决问题,亲自带领工作队深入征地拆迁第一线。同时,每个片区也把任务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个人,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动员起来,迎难而上,齐心协力争取攻坚战的胜利。一年来,城区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项目现场办公,了解征地拆迁项目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多次召集城区相关部门专题召开项目推进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2.细化目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2010年,良庆区各片区工作组紧紧围绕年初征地拆迁目标任务,围绕蟠龙片区房屋拆迁、总部基地、核心区3号路、自治区公益性项目、物流园2号路、开发区项目等重点项目,克难攻坚,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按轻重缓急积极高效地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为顺利完成任务,良庆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结合当前征地拆迁工作进度,转变工作策略,及时研究制订并实施“良庆区奋战60天,全力推进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奖励方案”,严格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片区工作组给予重奖,超出城区下达任务的还要增加奖励。对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片区工作组要进行处罚,倒扣片区工作组工作经费。对完成任务比例较低的,除工作人员不能参加评先评优外,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通过奖惩的激励机制,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征地拆迁工作进展加速。

  3.吃苦耐劳“五心”标准律己奉公。征地拆迁要有“五心”,即接待群众要热心,调查摸底情况要细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核实补偿安置要公心,对被拆迁户要有爱心。而这“五心”也成为良庆区征地拆迁办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为失地农民争取合法利益的标准。针对令人头疼的迁坟工作,良庆区房屋和征地拆迁办领导班子,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宣传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村组干部的支持配合下,挨家挨户寻找与无主坟有关系的村民,劝说其配合迁坟工作。经过核实确属无主坟后,找专人把坟迁到正规的公墓安放。通过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最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迁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七、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破解城市建设资金难题做法

  特点:四种模式破解城市建设资金制约瓶颈

  摘要:

  1.成立投融资机构,搭建投融资平台。首先成立济宁市任城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该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和新的市场主体,受区政府委托进行资本运营,将可以用于经营发展的资产进行归集,代表区政府行使管理、经营的权力,同时承担相应盈亏责任和市场竞争风险。其次由济宁市任城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成立山东任城融鑫发展有限公司,再由融鑫公司投资成立任城开发区投资公司和任城新区仁兴投资公司,分别对开发区和任城新区实施融资,进行开发建设。

  2.购买理财产品,筹集建设资金。本着互惠互利、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法由区总工会向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筹集资金1.18亿元,团购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龙信融资通理财产品。再由山东省建设银行、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把资金放贷给济宁市任城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定向用于任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该资金使用期3年,到期由任城新区开发收益还本付息,利率为年10%,利息一年支付一次,本金到期一次支付。由于资金筹集行为和资金用途既合法合规又有安全保障,不但解决了新区前期开发建设的部分资金,实施了新区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使购买理财产品的干部职工得到稳定的高收益回报。

  3.盘活城区土地,经营城市资产。按照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使城区建设得到健康、快速推进。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城区规划范围内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凡城市规划区内经营性土地均由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操作,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本,搞活增量资本。具体内容包括:城区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收购,经申报划拨为国有土地,整合后挂牌上市推出;城镇国有土地,包括单位闲置土地和需拆迁安置的土地;城镇改制企业的资产和土地,由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收购,整合后上市推出。通过市场运作公开竞价招标拍卖,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使土地的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和货币形态,使土地供应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良性循环局面,以地生财,聚财建城。据初步估算,仅转让原在城区办公的机关事业单位土地使用权,就可筹集城市建设资金3.6亿元。

  4.吸引外来资金,实施“交钥匙工程”。在具体操作中,积极鼓励各种成分的经济进入城区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政府只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进入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依法获得经济效益。一是采取BT方式。与香港世嘉公司合作的总投资9000万元的任城开发区海川路、山博路、德源路的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与北京东方园林有限公司合作的总投资1.8亿元的任城新区湿地公园、引水入区及道路绿化工程已签订协议。二是采取BOT方式。总投资2.1亿元的任城开发区、任城新区和廿里铺化工园区3个污水处理厂已与深圳和北京两家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三是采取垫资施工方式。经过反复多次洽谈,2009年1月10日,与中建六局、济宁永基置业有限公司合作的33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的回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合作合同已经签订,即将实施。

  八、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

  特点:真抓实干重长效

  摘要: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成都市由市委书记担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对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分解,落实到各个市级部门、服务行业、窗口行业,纳入目标管理。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牵头的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每周一、四如期召开,“雷打不动”,提出问题、找人负责、限期整改。经过扎实有效的“调度”,久而未解的难题相继迎刃而解。调度会被赋予了跟踪任务、落实责任、解决难点的职能。

  调度会在实践中创新形式,开到创建第一线,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开,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所在区当场敲定解决措施,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标,并广泛发动媒体公开发布,跟踪监督。此外,成都还聘请国家统计局对各区(市)县城市清洁状况每月一测评,结果在媒体公布,凡测评在平均分以下的,进行扣罚,用于对清洁区(市)县奖励。经过真抓实干的工作,出色地解决了菜市场环境卫生、出摊占道等老大难问题。

  2.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成都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上亿元,基本完成市区159个菜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和提升改造。成都市又把8个部门在菜市场监管中的行政管理职能授权五城区和高新区统一行使,由街道办负责辖区内菜市场的监管。对孤寡老人,成都基本实现“一键通”服务全覆盖,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成都加快了对公交线网的优化布局,并新投入使用1000辆公交车,在全国率先推出对市区公交车实行刷卡乘车、2小时换乘免费的政策,代价是公交车每天为此少收入40万元。成都市国资委2010年统计,成都公交集团最高日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0万人次,出行分担率已由2007年的16.5%迅速上升至20.7%。

  3.长效机制弥补管理服务“短板”。成都坚持每周召开两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从细部着手,为各种庞杂、琐碎的城市管理问题立下规矩。在创建中,成都市文明办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标准、范围、要求,梳理出了一张涵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窗口行业的76项重点难点项目的整改清单,提交给调度会。通过协调和督办,一些长期积存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调度会的机制缝合了创建中重点环节的管理空白,迅速弥补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各种“短板”。

  九、浙江省建德市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特点:以创建国家健康城市为契机,“四个带动”提升城市建设

  摘要:

  2010年以来,建德市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成效明显。

  1.以示范点带动“国内最清洁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最清洁城市“示范点”,针对性地精心培育了新安江农贸市场、金山湾餐饮街和乾潭镇下梓村3个示范点,形成了城市形象、餐饮精品和美丽乡村的带动效果。

  2.以市级机关带动各类型健康单位创建。建德市在培育12类不同类型的22家健康单位的同时,启动了全市87家机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建设健康机关活动。经过中期检查指导和年终的考核评估,已有20家机关达到建德市级健康机关要求,6家单位通过杭州市的考核评估。

  3.以城市带动中心镇,实现亮点“外辐射”。该市已制定出台了《城区保洁分类管理检查考核实施办法》,坚持每月检查考核、定期公示制度,全面推进城区环境保洁工作。去年,建德市在梅城、寿昌、乾潭、大同四个中心镇,各选择一个入城口、一条主干道、一个农贸市场、一个住宅小区作为示范点,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向中心镇推进、延伸,并制定了中心镇(街道)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建设标准。

  4.以重点项目带动面上创建。该市实施了“十个一”项目:举办一次市民健康生活大奖赛,全市共有1万余人参赛,并组队参加杭州健康生活大奖赛获得三等奖。开通了一个手机健康信息平台,每日向3万市民发放1条短信,宣传健康城市理念,传播通俗易懂的急救和健康保健知识;向全市13万农户发放《杭州市民健康生活读本》。

  杭州市实行控烟后,建德市组建了一支由专业执法部门人员、132名控烟监督员和30名社会控烟志愿者组成的控烟队伍,目前全市各机关单位吸烟室(区)设置率达到98%。

  根据“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康圈”的目标,建德市还投资新建了一批体育健身设施,城区新建健身场所10处,沿江建成了一条集健身、休闲、娱乐、文化设施为一体的长廊。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