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53年至今58年,《新华字典》发行逾4亿册,这本既讲政治又随波逐流的字典其实并不让人感到太惊奇,它浓缩了这个国家过去60年来摸着石头趟过的河。
1953年至今58年,《新华字典》发行逾4亿册,这还不包括盗版的。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面、影响程度,还是读者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想想有多少人的名字是父母翻《新华字典》查出来的就知道了。
当然这只是流于表面。在过去的58年中,《新华字典》10次修订,修订频率及释义变幅严重影响了它的稳定性与普世意义。不过,在仍处于快速发展中的转型期中国,这本既讲政治又随波逐流的字典其实并不让人感到太惊奇,它只是浓缩了这个国家过去60年来摸着石头趟过的河。
从1953年第一版开始,《新华字典》就系统性地创造新话,重新划分世界地理与历史,将“旧社会”与“资本主义”切割开来,按字典上的例句,叫做“划清敌我界限”。
在新话系统里,“敌我”的三八线遍布字典各个角落,即便是“淋病”,也只“在资本主义社会很常见”。
到了71版的时候,《新华字典》已经全面被工农兵来营造了。71版编撰小组组长是工宣队与军宣队的干部,以体现“工农兵营造话语系统”的时代要求。
时代要求编撰者将“封资修”全面赶出字典。比如,被划分为“剥削制度的产物”包括:婊、娼、妓、嫖、妾、宗祠、寺庙、伦常、典当、掮客等。
尽管如此,《新华字典》仍是许多人当年最心爱的读物,因为“那是一个无书可读的年代”。当时,《新华字典》成市面上唯一流通的字典。
“为什么要修订这本字典?”71版编撰小组成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平秋回忆说,“第一是没有一本像样的书送给外宾,第二是周总理深感我们学汉语没有一本像样的字典”。
周总理直接负责71版的修订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小改应急需”。彼时,大学停课了,中小学校还在继续,没有字典,将严重影响语文课的教学。
小改是不敢的,提不同意见更是不可能的。所有词条,事无巨细,都经历过编撰者的好几道“政审”——例句“巴不得马上回家”,由于革命性不强,被改为“巴不得马上返回战斗岗位”;例词“背着太阳”,有隐射毛主席之嫌,改为“向着太阳”……
79版《新华字典》的修订始于1975年。其时,主管者张春桥、姚文元要求160部字典的修改“全面贯彻无产阶级专政”。
当时,《新华字典》编纂者提出“把封资修赶出新华字典”,“将无产阶级专政贯彻到每个词条”,以示贯彻75广州会议精神。比如“抗旱”,也是有阶级性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劳动人民抗旱;在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不可能抗旱……
直到20世纪80年代,字典才开始试着回归常识。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副主任程荣说,“自此我们编的不再是本政治字典”。
许多行为与现象取消了“主义”的界限,比如,妓女、嫖客、佣金、掮客、典当、抛售、出租等;许多例句则直接换掉或去掉带有意识形态切割的主语或定语,简化为例词,比如,“解放前天灾人祸,工农的生活太惨了”,改为“她的遭遇太惨了”。
字词表达的多样化也在逐步恢复,近年,“吧”这个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酒吧、网吧、吧台,04版修订时,就在“吧”字下增补了新的义项。前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主任韩敬体也表示,下一版的《现代汉语字典》将考虑收录“给力”。 (摘自《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