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赵保乡,近年来以盛产烟草和花生闻名。这片县城西南15公里的土地,均为浅山丘陵。在民间传说中,“赵保”的地名源于北宋末年外族来袭时一场保家卫国的惨烈战事。而素有抗争不屈精神的赵保人民,在近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又以热血和生命,让“红赵保”之名声震省内外。
千年前,这里竖起保宋抗金的大旗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三四月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掠去徽、钦二帝及后妃、皇子、贵卿等数千人,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朝廷有一个叫张邦昌的宰相。以他为代表,朝廷里有一批主张向金求和、丧权卖国的高级官宦。在他们的主导下,祖国的大好河山葬于贼手。尽管朝廷无力抵御外敌,但各地却不断燃起抗争的烽火,人民纷纷举起保宋抗金的大旗。
相传“靖康之变”发生不久,一名赵姓的王子逃到了现在的赵保附近。后面是铁骑飞奔的追击金兵,王子吓得不知所措。在这危急时刻,当地百姓将王子藏匿起来,并拿起家中干农活时用的锄头、铁锹,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在送命河畔,老百姓终于将金兵击退,保住了这位赵家王子的性命。为纪念这场战事,这块土地遂改为“赵保”,送命河也改成了“宋王河”。
当地百姓告诉我们,如今赵保乡的赵庄村里,住的就是当时这位赵姓王子的后裔,而十字岭、三王庄等村的居民,是当时随王子逃难而来的王姓大臣的后裔。
千年后,这里燃起抗日的红色烽火
1939年,原豫西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剑石、邵文杰几位老一辈革命家,为宣传抗日,在赵保创办了屏阳中学和存书2000余册的大众图书馆(被称为“国内现存建馆最早农村图书馆”),地下党员秘密从洛阳的八路军办事处领回进步书籍,供群众阅读,在当地播下革命的种子。
1944年,日寇侵占宜阳。侵略者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据当地史料统计,短短几个月间,日寇在宜阳杀我同胞1580人,抢走粮食3000万公斤,破坏、抢劫其他财物不计其数。
日寇的滔天罪行,再一次激起当地人民奋起反抗。1944年10月初,伊洛专署、伊洛抗日军分区在赵保成立。一时间,抗日标语贴满了赵保的寨墙,当地群众纷纷加入抗日武装,数月后,已由最初不到100人发展到300余人。
1945年1月5日,日军从宜阳县城向赵保乡开来。午夜,日伪军近千人包围了赵保,并用大炮、机枪猛烈轰击。张剑石传令守寨人员严阵以待。
6日下午,一部分敌人已冲到东南角离寨墙不到300米的地方。张剑石急调两挺机枪加强东寨门的防守,同时,派出一支小分队出南门,迂回到敌人侧后方,突然发动袭击。敌人腹背受敌,无心恋战,急向东北方向逃窜。这次保卫战,共打死打伤敌人10余名,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一击。
如今,赵保乡东赵村烈士陵园的松柏下,长眠着101位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当地政府负责人告诉我们,赵保光荣的革命传统并未被人忘记。近年,赵保乡在各级老促会的帮助下,重建了屏阳中学和大众图书馆。革命老区的宝贵精神,至今仍激励着赵保人民奋发前进。本报记者
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