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高新区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产业,汇集创新资源,成为“吸金洼地”。
本报讯 2月18日,省政府隆重表彰全省优秀产业集聚区,洛阳高新区跻身2010年度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十强行列,是我市唯一入选的产业集聚区。这一殊荣的取得,是多年来高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特色产业,吸引产业集聚带来的成效。
打好“特色牌” 加快产业集聚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高新区已经形成硅(电子)材料、钛(钨钼)新材料、高端精密轴承、先进装备制造这四大主导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框架,高新区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产业聚集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大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内涵。
2010年,高新区尝试产业园招商新模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目前,精密轴承、钼材料、节能装备等3个特色产业园项目已经落地。去年, 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德国IBO(中国)检测研发中心暨利美克轴承传动(洛阳)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7000万美元的智利MOLYMET公司与洛钼集团钼深加工项目,均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资金到位、当年动工建设的目标;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微软公司与连飞科技共同出资1.2亿元建设的微软(洛阳)技术中心项目于2010年11月底签约并奠基;瑞昌石化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霍尼韦尔公司共建燃烧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正在与外方谈判,计划今年开工建设。高新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市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打好“创新牌” 汇集创新资源
洛阳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先后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洽谈合作,设立了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区内的中航锂电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组建了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瑞昌石化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燃烧技术研发中心,普莱柯公司申请建立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通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引进创新资源,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区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分别占全省的14%、9%,全市的78%、63%。
打好“融资牌” 形成“吸金洼地”
为了破解制约高新区和区内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高新区相继成立了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的实业总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亿元的深创投集团洛阳红土创新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亿元的担保中心,引进了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东霖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600万元的祥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为区内企业搭建了多个融资平台。高新区还出台了《企业信用贷款担保试行办法》,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企业信用度高的企业实行完全信用担保,缓解了一批企业的资金难题。
打好“服务牌” 营造发展环境
按照“机构小、功能全、效率高、服务好”的原则, 高新区成立了独具特色的组织机构,制定了项目虚拟合作伙伴制度、项目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分包制度、项目督察督办制度等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措施,加大项目前期协调力度,使项目尽早具备开工条件,增强投资者信心,加快项目推进步伐。2010年,全区共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7个,已竣工项目20个,当年完成投资16.5亿元。 (马锐 李紫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