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日化行业四大巨头宝洁、联合利华、纳爱斯、立白等品牌产品“不约而同”酝酿涨价,且平均涨幅高达10%左右。消息一出,人们对四大品牌的“集体行动”有诸多质疑,认为他们挟垄断之势操纵价格。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连续发文质疑其行为。
依法刹住
“搭车涨价”之风
近来我国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借着这股“东风”,似乎不少商品都找到了涨价理由,“涨”声此起彼伏。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价格监管部门应依法刹住“搭车涨价”之风,规范市场秩序,稳定民众预期。
从婴儿奶粉到幼儿园托费,从高档白酒到日化用品……涨价一方声称,价格上涨确因成本上升无法消化,实属无奈。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些“涨”声背后,有的确是成本上升导致价格提高,具有合理成分。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涨价,既不是成本推动,也不是需求推动。少数企业趁着物价上涨之机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个别趋利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渲染紧张气氛;有些龙头企业或行业合谋涨价,牟取暴利。这些跟风涨价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价格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
大多数商品是市场定价,但放开市场绝不等同撒手不管。当前,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据价格法的规定,必要时政府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实施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不乏先例,美、德、法、日、韩等国都有政府干预价格的先例。事实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A 日化四大品牌集体涨价遭质疑
“宝洁、联合利华、纳爱斯、立白四大日化品牌商品近期将集体涨价。”消息一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纷纷质疑:此次全线涨价是成本使然还是联盟串通?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表示,下个月多家日化用品公司产品价格将上调10%左右,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材料石化产品、植物油、无机化工产品等近期平均上涨了40%左右,直接带动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约20%,因此日化用品终端销售价格上调压力较大。
真相有待进一步揭开。但值得反思的是,近年来,行业巨头屡次集体涨价,给脆弱的市场环境带来波动震荡。专家建议,对于放开定价、自由竞争的商品行业,政府部门应善于运用已有的法律武器,在垄断暴利、价格联盟等可管理领域提前进行风险预判应对,消费者则应以成熟理性的心态对待,而民族品牌的振兴强大则是改变被动局面的根本出路。
B “提前宣布涨价”疑窦丛生
近日,关于四家日化巨头将上调洗涤类用品价格的消息持续发酵,几家企业在被指涉嫌垄断牟利的同时,其“提前放风”的行为也让人疑窦丛生。
市场相关人士指出,发布涨价信息可使产品在短期内销量大幅提高,商家可获得更多利益。且不排除有企业以此来试探市场,一旦后者反应激烈,涨价就不了了之,否则“照涨不误”。
在物价成为敏感话题的今天,企业“提前宣布涨价”所带来的广告和试探效应已经显现,一些城市的洗涤用品销量正在悄然攀升。
C 网民强烈质疑集体涨价行为
疑问一:四大巨头集体涨价是否涉嫌垄断?
网民“坤艺”:宝洁、联合利华、纳爱斯、立白四大日化品牌旗下的日化用品将不约而同集体涨价。他们是怎么做到“不约而同”的?
网民“侠之大者”: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真相,为什么会出现集体涨价,为什么日化巨头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同时下发调价通知书?
疑问二:是“消化成本”,还是“垄断趋利”?
网民“star99”:日化品集体涨价,说涨就涨,有没有听证,且只有涨的份,啥时听过降价的?咋只涨不降呢?
相关链接
制止垄断巨头涨价的法律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修订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则细化了对多种价格违法行为的认定,加大了对有关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