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堂富贵图》 (清) 虞沅 |
| 《牡丹画》 (清) 郎世宁 |
| 《国色天香图》 (清) 马逸 |
| 《花卉图卷(牡丹)》 (明) 徐渭 |
| 《牡丹兰花》 (清) 吴昌硕 |
| 《玉堂富贵图》 (五代) 徐熙 |
|
核心提示
牡丹画为中国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洛阳牡丹进入绘画艺术领域始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其《洛神赋图》中画有洛河岸边盛开的牡丹。从唐代起,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牡丹、芍药逐渐成为花鸟画的重要题材,到宋代已成为画师笔下常见的题材。新中国成立以来,牡丹绘画艺术被注入新的活力。眼下,牡丹绘画与洛阳牡丹栽培竞相争辉,同步发展。
1 牡丹绘画始于六朝兴于大唐
到唐宪宗时期,牡丹栽培进入盛世,连佛寺道观都种满了牡丹,诗人歌之,艺人舞之,画家自然也要画之。
见于记载的第一个画牡丹的画家为北齐的杨子华。他官居将军,却善丹青,曾以牡丹为题材来绘画。唐代的边鸾也是一位牡丹丹青高手,他采用独具一格的工笔重彩法创造了他的花鸟画艺术,历来被美术史家奉为花鸟画之祖,遗憾的是其作品未能遗留下来。
唐末五代时,长安、洛阳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向东、向南转移,洛阳牡丹开始在浙江余杭、四川天彭、江苏常熟等地发展起来,南唐和西蜀于是有了牡丹画家。据《宣和画谱》记载:“御府所藏黄荃牡丹画10幅,徐熙牡丹画39幅。”徐、黄二人画风不同,各树一帜。徐熙好游于山林园圃,对景物细心观察,在画法上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先墨法”,即先以墨画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敷色。这种画法表现了他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他一生奉献绘事,以布衣画家自居,声名卓著。徐熙的《玉堂富贵图》,以玉兰、海棠、牡丹三种花相配,取玉兰的“玉”,再取海棠的“棠”与“堂”谐音成为“玉堂”;至于牡丹花,本是花中之王,被称为富贵花,因此组成了“玉堂富贵”的画题。花丛间有两只杜鹃,图的下方,湖石边绘了一只羽毛华丽的野禽。这种满纸点染、不留空隙的画法,显然是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徐熙喜用水墨淡彩作画,给人以超逸清雅之感,这大概与他的出身经历和“淡泊宁静”的性格有关。
黄荃则为西蜀宫廷画家,其花鸟画多取材于宫廷园囿中的珍禽异鸟、奇花怪石,画法细腻,适应宫廷贵族的审美时尚,其花鸟画妙于写生,造型准确,颇能乱真。
2 工丽细腻的宋代牡丹画
宋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画院机制,科举中设有“画学”一科,并分设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 牡丹画在宋代有了飞跃性提高。
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鸟虫花卉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如有“工笔花鸟画鼻祖”之称的赵昌,每日凌晨,趁朝露未干就到花圃中,一边观察,一边作画,自称“写生赵昌”,后终于成为写生设色妙手。宋代花鸟画家画花果草木,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先后之说法,务求生动逼真。宋徽宗的《彩禽啄虫图》,所画牡丹勾勒填彩,工笔细腻,加上其自创的“瘦金体”书法,显得画、书相彰,细腻匀称。南宋时,画牡丹出现了牧溪的大写意。他画牡丹全用水墨而不用色彩,风格壮阔,自由放逸,虽在当时被斥为“粗恶”,但对后人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极为深远,其画作在日本被视为国宝。
3 开一代画风的元代三“花魁”
元代的画家,大多是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转而隐居山林,以书画自娱,或厕身民间,成为以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在花鸟画方面,钱选、陈琳、王渊变宋“院体”工丽细密的设色花鸟,为清润淡雅的水墨或淡彩花鸟,为牡丹画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钱选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其意在摆脱南宋“院体”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画法。他的纸本设色画《牡丹图》,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元代花鸟画中成就最高的画作之一。陈琳的画取法古人,画法变宋人的工笔重彩为淡彩,画作颇适合文人的审美趣味。王渊的绘画比较全面,敢于突破南宋“院体”工丽纤巧的成规。以黄荃写生法为体格,重视运用墨彩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气韵温厚,笔墨工稳中略带写意,开创了元代花鸟画的新风格。传世作品有《墨牡丹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4 明清时牡丹画再现高峰
明清时期,牡丹画创作再次呈现高峰,画作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涌现了大量善画牡丹的艺术大师。
徐渭是明代水墨大写意画派的先驱,他的大写意牡丹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用线条画出。那大团大团浓墨,正像是徐渭心中郁积的苦闷,似乎是滴上了徐渭的泪水。正是这种纯水墨的画,形成了徐渭独特的风格。
清代的恽寿平画牡丹采用“没骨法”,流露出一种静气;朱耷(八大山人)的大写意牡丹,简洁明快;任伯年的牡丹画用笔轻松随意,用色鲜艳秀润,常给人以清新之感;宫廷画家郎世宁重视明暗、透视,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其中西合璧画风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画,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文人绘画及民间绘画的流派,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
清代花鸟画名家马逸,是一位工笔牡丹画大师。2009年中国(洛阳)世界邮展期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牡丹小型张画面采用的就是他的著名牡丹画——《国色天香图》,其有“中国牡丹第一图”之称。该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吴昌硕是晚清最后一位国画大师,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把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和写实的画院风格相融合,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诗文修养入画,创造了古朴、雄健的风格,把中国绘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流传至今的有《牡丹兰花》、《天香凌波图轴》等。此外,齐白石画牡丹,重在精神境界的描述,花蕾的“点”、枝条的“线”、花朵叶片的色块成散点式分布,呈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法则,透射出盎然的生机。
5 洛阳牡丹绘画走向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牡丹绘画艺术被注入新的活力。大概是出于“洛阳牡丹甲天下”之故,在牡丹绘画前辈齐白石、刘海粟、于非闇、俞致贞、俞继高、王雪涛等的影响和带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牡丹绘画全面走向繁荣。先后有洛阳画院、洛阳牡丹画院、洛阳书画院、洛阳女子书画院等相继成立,涌现出王绣、周彦生、文柳川、郭孝民等一大批优秀牡丹画家,举办过多次全国性的牡丹画展。牡丹绘画与洛阳牡丹栽培竞相风流,同步发展。此外,在洛阳的农村,还形成了专门以画牡丹为生计的牡丹绘画专业村,画作销往全国各地,有些还漂洋过海,被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的书画爱好者收藏,为洛阳牡丹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