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莲庄归来香满衣
最后悔的“事”
图说新闻
林中“爬树鸡”
图说新闻
洛阳网广告
我们怎样 过“端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6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文化看台
莲庄归来香满衣
□张华
  莲庄,是一个抓把泥土也能生出诗芽儿的地方。第一次走近它,便无法忘怀。

  莲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小山,说是当年王母娘娘坐着莲花盆到花果山去点化孙悟空,将莲花盆留于此山作永久纪念,后来这座小山就叫莲花山。神奇的传说好似在告诉世人:莲花山一带,是王母娘娘也喜欢的地方,怎么能不人杰地灵呢?

  “宜阳县莲岳诗书画联谊会会议”召开那天,百余名农民会员头顶烈日,眼含期待,聚集在一起,只为心中那个美丽的梦。他们中间,大多是白发长者,一位82岁的老人,手拄拐杖也要来参加这个盛会。那些手握鼓槌的农民,把喜庆的锣鼓擂得震天响。院子一角,架着一口巨大的铁锅,热气蒸腾。今天是会员们的节日,他们要在这里共进午餐,共享一次丰盛的文化盛宴。

  说实话,我参加过不少大型的活动,但像今天这样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在我眼里,这是一道可遇不可求的人生风景,一道最朴素、最美丽的人生风景。这风景让人动容,让人心生几分敬意。

  再不要说农民只会种地,再不要说农民只关注柴米油盐,莲庄的农民挥得动锄头,又舞得起笔杆。诗、书、画本是高雅的艺术,但这些高雅的艺术,却与莲庄的这帮农民结了缘。在莲庄,你听不到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你看不到为生计发愁的沧桑表情。他们朴素的乡音,谈论的是诗、是书、是画,他们眼里放出的是对生活的希望之光,是美丽的梦想之光。

  在展室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诗、书、画作品。说是展室,其实只是几间普通的老房子,不一样的是,在这几间简陋的房子里,散发的是浓浓的墨香。人们一边谈论一边欣赏,那兴致、那表情,会让你觉得,莲庄人的骨子里,少了几分俗气,多了几分尊贵与高雅。“莲岳藏秀”是对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莲庄人是朴素的,他们的朴素,让人生出一种亲切感。他们用粗瓷大碗喝水,他们悠然地抽着旱烟,你会觉得,那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原始之美,一种人类最本真的美。见到他们,你就像见到了隔壁大叔,抑或邻家姐妹,让人亲切,让人愉悦,让人心生几分浅浅的温暖。

  莲庄人是友善的。他们的友善,会用他们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展室里,我正忙着为这些农民诗人、画家拍照,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大哥,将一杯白开水生硬地递到我手中,憨厚一笑便转身走开。一句话没说,却让我牢牢记住了他。我接过茶杯,没有觉得大哥的穿着不够整洁,没有觉得他的双手有些粗糙,只是觉得那玻璃杯里,盛的不是水,而是大哥最朴素、最单纯、最珍贵的一种情谊,叫人生出一种不可言说的小小感动。

  孔荣宵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姐,她拉着我的手说她喜欢写诗。我用惊异的目光将她打量再三,眼前这位黑土地一般朴实的农民,竟有着“夜半灯下忙耕耘,奋起要追李清照”的决心,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孔大姐告诉我,她有四个孩子,家中老人生活难以自理。就是这样一位身材瘦小、年过半百,还要承担繁重家务的大姐,内心却开着诗的花朵,把写诗当成她的精神寄托,这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此时的我说不清为什么,对眼前这位大姐倍加敬重。我轻轻地帮她整好衣领,与她合了影,互留了电话和通信方式,答应她照片洗出后,会连同我的诗集一同寄给她。临别前,孔大姐送我到车跟前,我紧紧握着她的手,把这些话重复再三,似一句需要兑现的诺言。车开动时,看着窗外的人们,手情不自禁地挥了又挥,突然觉得有几分留恋、几分不舍,突然觉得自己的心,与眼前这些农民竟是这般贴近!

  莲庄人又是很知道感恩的。他们把那些可圈可点的名字编在歌里,写在诗里,牢牢记在心里。他们还把联谊会的会长尊誉为诗书画的擎旗人。看着这些朴实的面孔,我仿佛看到那面写着“莲岳诗书画联谊会”的大旗正在莲花山顶猎猎作响,仿佛听到那首《莲岳之歌》正在莲花山下被人们一遍遍深情地传唱:“莲花山下喜讯多,诗书画坛正红火,挥毫泼墨赞盛世,豪情满怀颂祖国……”

  清清的洛水千年流淌,在莲庄、在李贺的故乡,有着这样一批痴心于艺术的农民,他们把文明张扬到如此地步,美丽的莲庄,不和谐才怪呢!

  莲庄归来,染得一身墨香。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