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践行洛阳精神 助推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贯彻调整提升融合顺应方针
实现老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市工信局:对民企反映的问题要一跟到底
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品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6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贯彻调整提升融合顺应方针
实现老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市相关委局负责人热议“四问:中国老重工业基地如何重生?”
  中铝洛铜公司年产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项目。记者 潘郁 摄
  新洛轴项目的现代化厂房里,大型风电轴承正源源不断下线。 记者 潘郁 摄
  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城市,这是洛阳被世人所熟知的城市符号。

  如今,在回顾给这座城市带来光荣和梦想的那个大工业时代之余,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减轻因“老”带来的种种束缚,让老工业基地丢下包袱轻装上阵?

  围绕《十问洛阳》中的“四问:中国老重工业基地如何重生?”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当前乃至“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整、提升、融合、顺应”方针,打好经济转型攻坚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品牌。

  1 老重工业基地重生,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依靠资源和特定优势发展起来的重工业,成为阻碍城市进步的因素”——“四问”中引述经济学家的这句话,为我们回顾、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工业发展历程提供了有益启示。

  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表示,中央、省对洛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寄予厚望,认为这是洛阳的特色,应该下大工夫抓好。

  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一拖、洛轴、洛铜等企业曾是行业排头兵。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20世纪末,一大批老企业先后陷入困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资产质量差,冗员多,包袱重,融资渠道不畅;体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产品层次低;产权形式单一,对外开放度不够,发展活力不足……这些出现在经济转型期的问题,在我市国有大企业中都有所体现,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注。

  同时,洛阳还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起步的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加工、建材等,还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兴起的石化、煤电铝、能源电力等,都属于生产生产资料的重化工业范畴。

  市工信局副局长龚国际介绍,我市的资源比较丰富,同时,我市是资源消费大市。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仍很突出;电力、钢铁、有色、石化等产业在全市工业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造成能源消耗总量高、污染严重。

  “‘四问’中提到,重工业和资源性产业发展的单极增长模式如今已经遇到了突出的发展瓶颈。在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这种瓶颈已经显现,突出表现在节能减排方面压力巨大。”他说。

  市国资委总经济师莫文刚认为,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但以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竞争最为激烈、充分,利润率最低。如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 坚持“四路并进”,推动老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去年8月召开的九届市委十四次全会提出,第二产业是我市最大的特色,更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通过了《2011年经济转型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坚持“四路并进”,按照“调整、提升、融合、顺应”八字方针,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我市按照传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三大部分,分别对相关产业提出发展规划。

  一是改造提升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近年,我市积极实施“新重机”、“新一拖”、“新洛轴”、“新河柴”等一大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以动力装备为重点的“洛阳动力谷”建设,使洛阳老工业基地装备实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有色金属加工业要重点围绕精深加工做文章,大力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车辆车体型材等高终端产品,推进钼钨钛铜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石化产业要新增1000万吨炼油能力,配套建设年产45万吨PX和90万吨PTA项目,“十二五”末洛阳将成为集炼化纺为一体的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二是迅速做大做强三大特色产业——硅光电、新材料和轴承。我市硅光电产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联系紧密的完整产业链,下一步,多晶硅将以提质降耗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十二五”末建成全国重要的硅光电产业基地;在特种玻璃、功能陶瓷、优质耐火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领域,钛铝钼钨铜基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领域,我市均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产业规模,将以此为依托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洛阳为全国三大轴承基地之一,“十二五”期间将提高自主品牌的中高档轴承产品比例,扩大大型、特大型轴承产能优势,“十二五”末使洛阳轴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6,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轴承之都”。

  三是积极培育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和创意。“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依托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发展电动车及新型混合动力车产业,力争在城市公交客车、经济型电动轿车等整车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在生物制药方面,我市将依托普莱柯、鸿安生化等骨干企业,在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天然植物单体提取等五个领域重点发展,促进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创意产业方面,我市将逐步形成创意研发、创意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十二五”末全市创意产业增加值要达到230亿元,培育3个至5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创意品牌。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步伐,推进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把产学研军融合发展打造成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亮点,实现从“洛阳制造”到“洛阳创造”的跨越。

  在国企改革改制方面,莫文刚介绍,我市将按照机制转换攻坚战要求,坚持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互促并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使我市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年底前大头落地。

  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龚国际介绍,我市将坚决淘汰电力、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对占用电量60%以上的电解铝、多晶硅等行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争取年内完成300KA以下电解槽淘汰任务,多晶硅每吨电耗降到18万千瓦时以下。

  本报记者 李松战

下一篇4